拿着这个老题材,2006年,时任人民日报社新疆记者站站长王慧敏又一次写上了头版头条。

文章《柴禾不砍了 环境变好了 经济发展了 油气开发给南疆少数民族送来“福气”》从新疆喀什老城区的一位中年妇女迪丽拜尔用天然气做饭开始,于烟火民生中讲述供气工程改善了南疆三地州的生活和经济,为民众送来“福气”,既接地气又有新意。

早就“写滥”的题材为何能在王慧敏手中开出新花?

王慧敏后来说道:我的体会是,恐怕应在突出新闻的“异质”上下些功夫。文章有“异质”,才有新意。

这篇文章中的“异质”在于:

一是背景相“异”。与内地不同,新疆油气开发受到一些势力的觊觎,被大肆造谣,引起当地部分群众和干部的质疑,而这篇文章正是根据这些背景解答了当地群众和干部的疑惑。

二是目的相“异”。相比企业生产为了利益最大化,新疆油气开发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注重政治责任和社会效益,把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新疆各族民众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

三是考量指标相“异”。南疆地区燃料缺乏,群众不得不砍胡杨作为柴禾,而胡杨减少又导致沙尘不断、环境恶化。面对这种情况,新疆油气开发把优化环境作为重要的考量指标,致力于改善群众的生活方式,改善环境。

认清这些“异质”,王慧敏就将文章立意放在油气开发造福新疆各族人民,促使南疆人民的生活从“柴薪时代”一步跨入“天然气时代”主题上,较之单纯地报道油气开发产量、产值、利润更有引导力和说服力。

当然,追求“异质”,不是追求怪异,更不是为了吸引人的眼球而去强扭角度硬做文章。王慧敏强调,“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宏观真实和微观真实的统一”。

除了找“异质”,想凸显新闻立意,还需要抓住新闻内核。

2020年9月1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的经过4轮采写修改才最终抓住内核,点透互联网“智慧云”解决宁夏西海固地区管水难的问题。

致富种植短句图片_种植致富的短句_致富种植短句子

第一稿从农村人家现场切入,将水窖、水龙头、历次解水困的行动和今天的成效、智慧水的便利写了个遍,没抓住智慧水务的内核,被地方部打回。

第二稿从缺水写到解困,再写到水网信息化管理,穿插村民和管水员的经历,仍偏题被地方部退回。

第三稿把主线放在水管之难,表现“从毛驴驮水到手机送水”的时代跃升,还是偏题。

地方部会商后给出意见:报道的重心和重点要放在怎么用“云”管的,不必从没水喝说起,不要单纯追求生动,最重要的是要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真经”说清楚。

后来,作者王汉超回顾采写过程,感慨道:好的文章“可读性必须服务于思想性”,“抓住内核,才能让新闻的思想与价值凸显”。

内容——文贵有物

立意藏在内容中。怎么写内容?

首先,要用有好的问题去激发,问题是报道的灵魂。

人民日报社地方部主编孔祥武在采写《二十五项重大决策缘何被否决——透视四川遂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一文时,就将问题意识落到了深度报道中。文章紧紧围绕25项重大决策为何被否决这一问题,深入采访被否决的案例,立体化、多层面对“遂宁经验”进行剖析。

孔祥武认为,“问题意识才是深度报道的灵魂,没有问题意识的深度报道缺乏生命力。缺乏问题意识,就失去了针对性,无的放矢,传播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抓冲突,故事中出乎意料的冲突最能牵引人心。

有的记者在写故事时,会将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展现,例如中的开头:

下了高铁,大约还剩100公里的路程。记者在山里绕了快3个小时,才赶到村委会大院。一下车,一个年轻小伙迎上来,这应该就是记者要找的人。看他略微有些腼腆,记者先抛出几个问题:“咱们村有几个村民组,人口有多少?”“贫困户还剩几户?”

“整个村有5个大组,14个小组,2334人;贫困户73户289人……”听到这儿,记者对于接下来的采访,多了几分期许。

将人物放在特定环境下,想法不错,但文章循着时间顺序平铺直叙,略显平淡,且特定环境太一般,读者兴趣不大。

在人民日报社山东分社社长徐锦庚采写的中则这样开头:

公司账上马上就没钱了。在办公室转悠半天,耿哲狠下心、一跺脚,抓起手提包,直奔银行。包里,是家里所有的房本。

致富种植短句图片_种植致富的短句_致富种植短句子

相较之下,本篇劈头就见奇峰,连续的短句,透着紧张急迫,渲染出耿哲的内心冲突。记者善于发现矛盾冲突,并将矛盾冲突快节奏地展现出来,紧紧抓住读者的心。

然后,描写过程,写“明确、具体、特定”的细节,才能在故事中见难事,将曲折故事讲得生动、立体。而不是用一些没有温度的形容词,如“频繁地”“谁知没费啥功夫”等语焉不详的话语将难事消解。

在《人才估价轻松融资》一文中,记者就将开头提到的事这样展开:

耿哲虽有1万多平方米厂房,但那是租的,有专用设备,银行又不认,能抵押的只有房产。妻子强烈反对:“万一搞砸了,你让全家睡大街?”耿哲装作若无其事:“哪能呢!公司120多个人,个个都在玩命干,困难只是暂时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妻子拗不过,只好同意。

2018年6月,580万元抵押贷款终于到账。此时,公司账上只剩1.99万元。

文中一个是“强烈反对”,一个则“装作若无其事”。暗流汹涌更惊心,峰回路转显波折。正如后来徐锦庚所强调的:“讲好故事就要去写矛盾冲突。”

结构——文须有序

内容展开的过程,同时也是故事结构形成的过程。巧用结构,能让新闻故事组成有意义的序列,在故事中表达记者特定而具体的价值观。

主题不同,可选择的故事结构就不同。近几年,人民日报社编委一再要求记者注意讲故事。在记者的笔下,也出现了几种常用的结构方式。

致富种植短句图片_致富种植短句子_种植致富的短句

有的记者选择以人物命运为主线来写。如《》一文,以“816”地下核工程为视角,通过一位普通的退休老人潘开太,在三线建设奉献一生的命运故事,体现6万建设大军长达17年为国家建设艰苦奉献的精神。

有的记者把故事点当作一条线来架构全文。如,报道从延津县农民耿传华麦收时节忙抢收的场景入笔,进入延津县在选种、种植技术支持、种植规模化建设、保收和加工等方面的各项举措,一一做故事化讲述,将延津县“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种专用粮,种放心粮”的事按故事点讲清,从而体现河南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工作思路。

也有的记者注意到双线叙事的重要性。如,从“给公家收牛+给孩子治病”的“双线叙事”手法着笔,将冲突放在“娃和牛”两条线上,体现家庭与事业的矛盾,讲述湟源县巴燕乡下胡丹村第一书记刘文慧舍小家、顾大家的扶贫故事。

此外,讲故事不能只会“分段式”。

“分段式”为目前稿件中常见、堪称最主要的方式——用小标题将素材分成若干各自独立的部分。这种方法条理清晰、写作方便,但由于各部分独立,往往行文对文意、语句的勾连就不大讲究。人民日报地方部认为,记者需打破“分段式”的写作习惯,老是“分段式”既容易滋长记者的惰性,也让读者感觉过于单调。

在这方面,一稿就打破“分段式”的套路,选取“扣题式”,即报道每个段落都扣着主题的各个要点,比如“革命旧址如何‘国有民用’、与社会各界‘共护共建’,民间守护人如何守护红色资源,成效如何”等,通过主人公罗小龙的故事串连全文,既点明主题,又让“守护人”形象更加饱满。

同时,也可选取“盘旋式”,即后一部分对前一部分里体积的事情做进一步的展开。如在选取“分段式”做了三个插题后,又用“盘旋式”展开花钱、监管、算账的故事,相互勾连,层层递进,引人入胜。

写到最后,选取一个恰到好处的结尾会令结构更完美。

结尾既可选择一个对比手法结尾,如结尾处,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乘船离开南海,与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的画面对比,在结尾中回顾历史,强化主题。

也可选择首尾照应,如以慈春兰一个电话要回被拖欠5年的工程款开头,以点带面,文末又以慈春兰留在辽宁鼓励更多企业家来此投资兴业结尾,结构圆融。

从立意到内容,再到结构,《好稿怎样讲故事》结合人民日报社多年来的经典作品,对讲好故事做了详细说明,细读之余,一代代报人的经验积累将为新记者点亮笔下之路。

文中所提作品可扫码查看

致富种植短句图片_种植致富的短句_致富种植短句子

互动

讲好新闻故事,你还有哪些方式?

欢迎在文末留言

质量较高的前5位将有机会获得本书!

本文整理自《人民日报记者说:好稿怎么讲故事》

本书作者:费伟伟,人民日报社地方部副主任,高级编辑。5获中国新闻奖。著有《编采逸兴》《新闻采编评析》《人民日报记者说:好稿是怎样“修炼”成的》《人民日报记者说:好稿怎样开头结尾》等。

编辑| 叶莉

种植致富的短句_致富种植短句图片_致富种植短句子

种植致富的短句_致富种植短句图片_致富种植短句子

致富种植短句图片_致富种植短句子_种植致富的短句

近期热门文章

种植致富的短句_致富种植短句图片_致富种植短句子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