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扶贫切忌“三种心态”

【批注1:通过否定式的方式拟标题,简洁明了,主题鲜明。】

脱贫攻坚本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批注2:强调脱贫攻坚任务的紧迫性。】要打赢这场硬仗,干部是主心骨,选派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业务能手、后备干部和脱贫攻坚一线骨干到深度贫困地区去,就是把最合适的人员选派到最急需的岗位上去,让扶贫干部真正把心扎根到基层,集中力量攻坚薄弱环节,啃下这块“硬骨头”。【批注3:承接上文,说明打赢这场攻坚战关键在于扶贫干部。其中“硬仗”“硬骨头”等词汇应时应景,值得学习。】就深度贫困乡镇的群众来说,他们脱贫的心愿更强烈、动力更强劲,所以选派的扶贫干部更要有态度,戒骄戒躁不浮夸、真抓实干不作假、深入研究不作秀,只有这样,好钢才能用在刀刃上,群众的好日子才能长久。【批注4:层层递进,顺应上文,强调扶贫干部态度的重要性,进而引出总论点。】

【第一段:本段落作为文章的开头,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层层递进,引出总论点主题鲜明。在语句表达上,通过多个复句的使用,体现语句的衔接联系的紧密度。】

深度扶贫有力度,干部切不可急于求成。【批注5:分论点一。干部的态度不可急于求成。】脱贫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批注6:强调脱贫攻坚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如期脱贫摘帽的“军令状”下,部分扶贫干部患上脱贫“焦虑症”,好高骛远,“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的现象屡屡见报,这样急功冒进,不仅不能让老百姓脱贫致富,反而会让他们增加新的负担,更丢失了信心和信任。【批注7:承接上文,举例说明急功近利带来的危害。】扶贫不是做给领导看到的,而是要做到让群众满意。所以不管贫困乡镇的贫困程度如何,扶贫干部都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好稳扎稳打的功夫,走出“唯GDP论”、“唯政绩论”的误区,一步一个脚印量好这片大地,筑牢美好生活的根基。【批注8:进而承接上文,强调干部如何摆脱急于求成的心态。】

【第二段:本段作为第一个分论点,结构形式为分论点+重要性(举例论证)+对策,语言表达方面如“军令状”“焦虑症”“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等语言应时应景,表达接地气,值得学习。】

深度扶贫有力度,干部切不可走马观花。【批注9:分论点二。干部的态度不可走马观花。】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脱贫攻坚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大事。【批注10:引证法说明脱贫攻坚是关乎民生的一件大事。】所以,扶贫干部一定要把责任扛在肩上,把贫困群众装在心里,真心实意为老百姓脱贫出谋划策。但部分地区的扶贫工作仍有流于形式,表格反复填,考核太僵化,帮扶一边倒,标准一刀切的现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异化成了玩玩数字游戏的“精准填表”、“精准报表”,不仅完全没有解决贫困群众的实际问题,反而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资金。【批注11:正反对比强调当前部分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论证鲜明,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如今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期,扶贫要出实效就得少点花拳绣腿多点“绣花”功夫,少点繁文缛节多点真刀实干,少点表面文章多点重心下沉,带领贫困群众真真正正脱贫致富。【批注12:三个排比式短句强调了干部应该如何做,读起来朗朗上口。】

【第三段:本段在结构上同上文保持一致,先是引证法强调脱贫攻坚关乎民生,继而正反对比强调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然后三个排比句式告诉读者干部应如何避免走马观花。语言表达方面如“精准填表、精准报表、表格反复填、考核太僵化、帮扶一边倒”等是日常积累的结果,值得学习。】

深度扶贫有力度,干部切不可浅尝辄止。【批注13:分论点三:干部的态度不可浅尝辄止。】每个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一样,群众致贫原因也因地而异,所以扶贫模式不能照搬照套。【批注14:强调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照搬照套。】扶贫干部一定要先摸清楚本地的人文、地理、自然环境等情况,深入研究思考实实在在的帮扶项目和措施,只有切实找到符合贫困群众实际情况的脱贫路子,才能对症下药,开出方子,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产业扶贫、劳务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不同的扶贫方式。【批注15:第一个对策,摸清本地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开出方子。】与此同时,更要在增强老百姓自我造血功能上下功夫,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干部不仅要引来各种资源,更给他们带来技能,带来智慧和志气,让“我要脱贫”成为主观能动意识,这样才能有源源不竭的脱贫力量。【批注16:第二个对策,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即增强老百姓的自我脱贫意识。】

【第四段:本段作为第三个分论点,在结构形式方面采用“分论点+重要性紧迫性+对策”,在对策方面,通过“与此同时”这一并列关联词说明领导干部应该如何真抓实干。】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新的长征路上,不管是扶贫干部,还是贫困群众,都充满了较真碰硬的勇气和信心,脱贫攻坚这样硬仗,我们赢定了。【批注17:憧憬式的方式再次点明文章主题。】

【第五段:作文文章的最后一个段落,首句引用名言警句,引出中心论点。然后,再次点明主题,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