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的彝族新村聚居点
正在建设的严青水厂
青龙乡沙河村民饲养黑山羊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是雅安灾后恢复重建的既定目标。
荥经县共有31个贫困村,遍布全县20个乡镇,截至2014年底,全县农村贫困人口7895名,目前还有贫困人口5535名。鏖战重建扶贫“双攻坚”,荥经县以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全市灾后重建攻坚暨扶贫开发攻坚工作会议精神为总遵循,将脱贫致富与全面小康相结合、加快发展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精准扶贫与区域开发相结合、夯实基础与提升能力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动员相结合,促进协调发展,推动民生改善,共享发展成果。
打响一场“攻坚战”
荥经县委、县政府按照灾后恢复重建“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要求和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决定,全面实施扶贫开发“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确保到2018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到2020年,贫困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9月24日,荥经县青龙乡沙坝河村荥经县鹏程林下养羊专业合作社内,展现出一片忙碌景象,工作人员或在饲养黑山羊,或在修建新圈舍,或在与客商谈营销。
“合作社为我们提供羊羔、养殖技术,我们养大山羊后,再销售给合作社,买卖都很便利,收入也有了一定的保障。”今年2月,沙坝河村民林远昌、林远贵兄弟才将30多只黑山羊卖给合作社,如今,兄弟二人又商议要扩大黑山羊的养殖规模。
从草料生产到疫病防治,从羊羔供给到山羊销售,合作社为全村黑山羊的养殖提供了全程服务。
沙坝河村山高谷深,特殊的地理区位导致村内耕地少,林地多,外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劳动力外流等多重因素,严重迟滞了沙坝河村的发展脚步,沙坝河村成为荥经县扶贫开发的重点。
难,真难!但再难,消除贫困的决心不变,改善民生的意志不减。
自2011年以来,荥经县先后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扶持黑山羊养殖产业发展。县林业局林下养殖项目14万元、县扶贫移民局黑山羊基地建设项目200万元、县农业局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项目……一个个项目落地,一个个成效喜人。
“黑山羊养殖已经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我们2000平米的基地内已经种养了300只,尚不能满足全村的养殖需求,新的圈舍正在加紧建设,今后的养殖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合作社负责人、沙坝河村支部书记雷仕龙介绍,合作社还创新发展模式,开办了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村民现金入股、年度股息分红等方式,带动更多群众脱贫、增收、致富。
就在沙坝河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加快脚步时,贫困村新庙乡德义村今春栽种的千亩川木瓜也呈现出喜人长势。近几日,村主任陈其群和支部书记正分别带着两个施工队,修复受损河堤,修建林区道路。村道沿线,10余名工人正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更换电线、电杆等用电设备。
“等用电设备提升、林区道路打通后,我们村的面貌就大不一样了。”贫困户苏林福也在工地施工,他说,路通了,村里丰富的林业资源才有可能转化成经济效益,他和其他村民一样,都盼着香炉山能够尽早开发,让乡亲们早日吃上乡村旅游饭,早日脱贫致富。
在荥经县,像沙坝河村一样的贫困村共有31个,像苏林福一样期盼脱贫致富的贫困户有5535名。贫困限制着农村的发展,扶贫也考量着为政的民生情怀。
向贫困宣战,向小康迈进。8月18日,8月19日至20日,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全市灾后重建攻坚暨扶贫开发攻坚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再次对新阶段的灾后重建和扶贫开发“双攻坚”进行安排、部署。
决战重建攻坚和扶贫攻坚,荥经县与市委、市政府同频共振,将扶贫开发视为全县“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为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面落实“六个精准”扶贫攻坚要求,精准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明确2015至2017年,分别脱贫2700人、3200人、1995人的目标,确保2018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到2020年,贫困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亮相一套“组合拳”
县级部门联动,九大“顽疾”逐一根治。县级部门牵手,共同解决贫困群众住房难、饮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创业难、生活困难和文化活动不方便等问题,到2020年,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覆盖,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居有所安,业有所乐,是千百年来民众最朴素的愿望,也是衡量仁政、仁德最鲜明的标尺。这个9月,对于荥经县民建彝族乡大坪村的50户特困户家庭来说,离安居梦又进了一步。
9月23日,大坪村廉租房建设项目进行了地勘。“地勘之后,就会着手新村设计,而后是财评、招标,工程建设也将分两期进行……”荥经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做好,此举一定要让贫困群众早日搬离篱笆房,住上好房子。
大坪村部分群众由凉山州昭觉县、云南巧家县等地自发移居于此。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们主要依靠租赁塔子山茶园、播种本土中高山农户丢弃的土地维持基本生计,生产生活环境简陋。
精准扶贫开展以来,荥经县争取多方支持,由政府主导,村集体组织实施,为建不起、改不起房的特困户提供保障性住房。
荥经县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围绕住房建设,全县将整合各类项目,全面完善贫困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置,想方设法拓展产业发展渠道,进一步完善学校、文化院坝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贫困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
同在民建彝族乡,金鱼村也在31个贫困村之列。9月底,金鱼村迎来了荥经县150万元的小农水项目和省老区志愿者工作站的“茶羊互补”对口帮扶项目。
“当前,金鱼村、大坪村的茶园已经种满种尽,在激发贫困群众提高茶园管理质量的同时,还必须延长产业链,拓展脱贫增收渠道,夯实奔康致富基础。”徐琴是金鱼村文书,国庆之后,他将同村民代表一起,在省老区志愿者工作站组织下,前往乐至学习山羊养殖技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细细考察全县31个贫困村,不难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中高山地区为主,平坝、河谷地带为辅,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迟缓,因灾因病返贫、致贫现象突出,青壮男大多外出务工,农村空心化严重。
精准扶贫的开展,给这些贫困村注入了活力,带来了生机。从中央到地方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政策支持、财政资金支持、扶贫项目支持等利好政策迭出,随着灾后重建、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贫困地区后发优势更加凸显。牢牢把握机遇,用好有利条件,荥经誓将资源优势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扶贫成果,誓将发展成果与全县人民共享。
以市委三届九次全会为新起点、新指南,荥经县出台了《中共荥经县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提出解决贫困群众住房难、饮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创业难、生活困难和文化活动不方便等问题。
在荥经县水务局,《荥经县2015年精准水利扶贫实施方案》出炉,明确将水利扶贫与“五小水利”、“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打捆实施,通过农村供水设施升级改造,灌溉设施、堤防设施建设,到2015年底彻底解决31个贫困村的农业灌溉问题。
在荥经县教育局,通过完善贫困村的教育教学设施,努力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建立教师联系、教师随访机制,以及落实国家政策、争取社会援助等方式,给予寒门学子物质与精神关怀,促进城乡教育水平进一步均衡发展。数据显示,2015年1—9月,全县受助人数达6180人,受助金额400余万元。
……
从保障性住房到产业发展,从公共服务到社会保障,从规建局到农业局,从卫计局到民政局,一个个单位部门精诚协作,一项项扶贫工程落地,31个贫困村正走在脱贫致富的路上。
高奏一首“协奏曲”
荥经县委、县政府明确要求,要将扶贫开发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做到每个贫困村有驻村干部,每个贫困户有帮扶责任人,号召机关、企业、慈善组织、爱心人士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参与,营造扶贫开发人人有责的氛围,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齐抓共管的大扶贫格局,唱响扶贫攻坚 “协奏曲”
荥经县扶贫移民局局长周吕辉表示,立足荥经县扶贫实际,各乡镇会同驻村工作组将再次组织力量对贫困对象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和脱贫愿望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掌握了解;结合“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分别列出需求清单和任务菜单;并根据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和贫困对象的现状、愿望,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帮扶脱贫方案,做到差异化、精细化、可操作性,打好攻坚战。
新庙乡所辖常富、新建、德义3个村均为贫困村,全乡共有贫困户188户,贫困人口为529人。通过灾后恢复重建和精准扶贫,全乡基础设施、地灾治理、产业发展得以改善和提升。该乡乡长杨本平表示,新庙将继续争取项目,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做好基础服务,大力引导群众发展川木瓜、茶叶种植和肉牛、山羊等养殖,逐步走向小康。
荥河乡红星村“第一书记”黄华平来自市检察院。驻村帮扶以来,黄华平先后跑遍全村11个村民小组,实地了解贫困现状,并制定了详细的脱贫计划书。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争取各单位力量资助贫困群众发展、加强能力技能培训、培育新的村风村貌……他说,既然到了基层,到了贫困村,就要实实在在为贫困村谋发展,事事以贫困群众民生为工作指南。
徐正江是民建彝族乡金鱼村贫困户,因为家庭人口多、家人身体欠佳等因素,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精准扶贫的开展,让贫困村迎来发展机遇,也让像他一样的贫困户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他希望能够利用自己丰富养殖经验,努力壮大村内的茶叶+山羊种养殖产业,然后同乡亲们一起摘掉“贫帽子”,过上好日子。
向贫困宣战,荥经县牢牢抓住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诚邀对口援建方自贡及各地企业来荥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成脱贫致富的原动力。
在贫困村宝峰彝族乡杏家村、新添乡黄禄村,洪雅客商刘广祥的茶产业已经发展得风生水起。从流转土地种植茶苗到茶叶加工走向市场,刘广祥的茶企不仅惠及两个乡镇,还辐射全县茶产业种植区域的老百姓。
省级扶贫龙头企业达州惠康药业公司已与荥经县政府达成协议,计划3年之内发展川木瓜产业15000亩。目前,该公司已在泗坪乡民胜村、天凤乡石泉村等贫困村在内7个村栽种川木瓜4500余亩。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是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发展,也离不开各类企业与慈善组织的参与、关心和援助。
为探索金融扶贫之路,荥经县农户自立服务社于2014年1月挂牌成立,旨在为全县农村贫困人口提供无抵押、小额信贷服务。自2014年6月以来,荥河乡红星村庄子组养殖户张宗亮在无任何抵押的情况下,先后向服务社贷款4万元,建起了酿酒作坊,也办起了养猪场。张宗亮说,有服务社资金支撑,加上自己过硬的技术,今后的发展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截至目前,该县共发放小额信贷资金2000多万元,618户“张宗亮们”从中受益。
迎战重建扶贫 “双攻坚”,荥经县畅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渠道,先后有中国扶贫基金会、四川省扶贫基金会、四川农村发展组织、省老区志愿者工作站等多股社会力量助力荥经扶贫开发,助力全面小康建设。
记者 唐小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