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一年建始人李勇还在武汉开着一家土菜馆,掌勺、翻炒,家乡的土特产在他的手上绕出了舌尖上的美味与乡愁。
那一年李勇从厨房转战良田,回乡种起了苹果桃。从此十里桃花,百亩桃林便成了他日夜劳作的主阵地。
”
正在桃林里疏果的李勇
40岁出头的李勇,靠种植苹果桃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种植能人。说到跟苹果桃的结缘,那也不得不提哥哥李华涛。几年前,李勇在哥哥李华涛的影响下告别了自己的小餐馆,回乡潜心研究起了苹果桃。
李华涛是一位驻村干部,2015年,他在当地石梯子村走访时,认识了这颗来自贵州的“苹果桃”。
第一次听说这个品名的人难免把它跟苹果联系在一起,难道是苹果和桃的嫁接新品?待尝了一口才感叹到“这比苹果还要脆啊”。“外观鲜艳、味甜可口、果肉脆爽。”详细了解了苹果桃的“前世今生”后,李华涛当即决定发展这一产业。
传授剪枝经验的李华涛
从最初的适种到50亩,再扩大到如今的560亩。如今兄弟俩已经合伙成立了专业公司,哥哥李华涛将种植技术传授给弟弟后就主拓销路,而李勇则一心扑在桃林里,研究种植技术。
560亩的桃园主要分布在建始县业州镇的牛角水、岩风洞及当阳坝。这几个地方海拔高低不同,桃子上市的时间也不一样。
据了解,苹果桃是三年挂果。桃树的幼龄期为定植后的1-3年,此时的桃树生长旺盛,枝条生长速度快,但是座果率低,此时一般是以修冠、整形为主。
苹果桃树形修剪有个独特的地方,树枝呈四周展开,从上面看像一口大锅。“这样修剪其实是为了增加桃子接受阳光的面积。”
阳光对水果的成长非常重要,尤其这个品种属于晚熟品,夏日热烈的阳光加上昼夜温差较大让苹果桃积攒了更多的糖分。
“苹果桃的生长对地理环境和海拔气候都有讲究,现在建始的苹果桃由于地理优势和种植技术上的改进已经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诺大的桃园,李勇按照苹果桃的习性进行科学管理,不懂的就问专家或者在网上、书上查找资料,然后在实践中把经验和知识毫不保留地教给工人和附近的村民。
目前有6位村民已经成为“技术骨干”,跟着李勇上山下乡打理桃园,选种、培育、除草、浇水、施肥、防病、治虫、修枝、疏果等工序样样拿手。
据了解,桃树每年剪枝工作平均要进行6次左右,分为夏剪、冬剪两个季节。人工除草则是最为频繁的劳作,“我们都是人手一架割草机打草,每次打草要雇十多个工人,比如牛角水村的60亩,每天从早到晚,10个人也需要3天才能除完。每个基地平均一个月要除一次。这样避免了使用除草剂,不会对桃树有任何伤害,打下来的草还可以直接当植物养料循环利用。”
为了保证桃子的绿色天然,对于杀虫李勇也采用了不同的方法,灭虫灯与沾蚊板成了代替杀虫药的良方。
每一道工序,都是对桃子的精心呵护和对消费者的一份用心承诺。
“累了就坐在山坡上歇一歇,渴了就喝一口自带的茶水,看着眼前的桃园和远处的崇山峻岭,心情总是美的。”
当问到周边是否有村民想加入到苹果桃的种植时,李勇自豪地说到“那当然,每年都有不少人找到我们,一般都是从短期雇佣开始,慢慢地会有一些很不错的村民成了技术工人。随后有的会专职技术,有的会成为种植户”。
据了解,除了长期的技术工人,周边的村民陆续有一百多户加入到兄弟俩的苹果桃基地中,靠着在兄弟二人的560余亩桃园除草、施肥、修枝等收入,每年至少增收5千元。
去年,随着苹果桃开始挂果,村民又多了疏花、疏果和采果、包装等活儿,又在之前的基础上增收了不少。
今年,百亩桃园,长势喜人,产量有较去年翻一番的趋势,预估有60万斤左右。当问到产量的激增,会不会担心卖不出去时,李勇讲到自己桃园的桃子目前销路是不愁的,哥哥李华涛早已为桃子上市做好了准备。
不过,对于现在在县经济办当干部的李华涛,身上的担子会更重一些。“全县今年苹果桃基地有2000亩,是建始近几年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除了卖好自家桃子,每年都会为村民散户和合作社对接销路。”
今年,也不例外。
桃子丰产了,能否丰收?是兄弟两最近聊得最多的话题。
据李华涛介绍,去年主要是卖给当地的水果店和超市,桃子供不应求。今年因为产量增加,最近一直对接一些外地渠道,县政府也在积极推进苹果桃的渠道对接,目前增加了线上的电商渠道。
“其实销路还比较好找,但最重要的是要在价格上保证老百姓的利益”,销售上遇到的“难与易”,让李华涛忙得一刻不得闲,而李勇则更要在苹果桃上市之际做好供应上的管理,保障从这出去的桃子品质绝对是让人放心的。
阳光和煦,微风拂面,桃子们也日渐成熟。待到7月中下旬,桃儿们达到最佳的甜度,最棒的脆度,也就可以出山啦~顶好的东西总是值得等待。
李勇站在自己的桃园里望着满园红彤彤的苹果桃,想起了春天里十里桃花的璀璨,想起了一起发展苹果桃的乡亲们,想起了种下第一棵桃树苗时的喜悦……
征集
新农人故事
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