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松县陈汉乡地处大别山区,集山区、库区和老区于一体,是典型的山区贫困乡。该乡山多田少,地脊民贫。地处宿松县西北边陲山区,交通闭塞,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薄弱。全乡大多数山水资源都基本闲置,仅芭茅山就有2.7万亩,不但经济效益差,还成为森林防火的重大隐患。全乡毛竹、茶叶、油茶、瓜蒌等农产品停留在小规模、初加工的层次,价值低、收益差。
结合历史红、生态绿、贫困深的实际,近年来,该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弘扬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精神,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按紧基层党建这个总开关,激发基层社会治理和基层文化两大脱贫动力,全力探索一条山青水绿,业兴人和的高质量脱贫之路。
规范“微权力”,增强“公信力”
2014年以来,陈汉乡坚持以党建统领脱贫攻坚中各项工作,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由于之前落实政策过程中存在不公平、公正现象,群众不信任乡村干部,干群关系一度紧张。以脱贫攻坚战为契机,陈汉乡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刮骨疗毒的决心,在群众关切的领域着手,狠抓干部作风建设。针对脱贫攻坚过程中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该乡主动聘请外地审计事务所,全方位审计扶贫资金项目。根据审计结果,乡党委及时将玉屏村党支部书记移交司法机关判刑。针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痛点问题,该乡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实现全程监督、全面监督,并转化为制度成果。近3年来,共立案29起,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9人,其中开除党籍6人;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处理60人次。 因为历史原因,该乡在初期出现了少数贫困户识别不精准的问题。本着对群众负责的态度,乡党委政府顶住压力,坚决清退。一位村支部书记为了劝退一位清退对象,请母亲陪着上访老人同吃住一个星期开展思想工作。几年来,全乡共清退贫困户146户428人。 在此基础上,乡党委、政府建立起扶贫项目和资金使用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强了涉农资金的制度化监管。狠抓内生动力培育,整合外部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组织和支持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这提醒我们,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以前,陈汉乡的贫困群众是“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对此,乡党委政府深入落实“以文化人”的方针,挖掘陈汉历史上永跟党走、敢打必胜等革命精神和强基固垒的传统,并结合新时代特征,树立脱贫光荣、脱贫感党恩的正面导向,引导、激发群众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以往“干部干,群众看”、一些贫困群众“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现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
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陈汉乡从抓实、抓细入手,坚持虚功实做,使虚功不虚,实做实效。2019年10月举办的万余人参与的经贸文化活动不但推出了一批传统、红色文化节目,还邀请淘宝主播现场展销农产品,当天现场摊位销售额达60多万元、网上订单达230万元、经贸对接签订一批农产品合同额,让文化与脱贫实现了有机衔接。产业脱贫善谋善成,立足长效增收
绿水青山是陈汉发展的特色,乡党委政府立足长效增收的出发点,立足自身山场资源丰富的实际,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既没有光吃资源饭坐吃山空,也没有无所作为坐以待毙,而是善谋善成按照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油茶、茶叶、香榧、毛竹等产业,以及形式多样的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业态,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特别是通过大力生态产业,既保持了生态,又促进了一批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脱贫靠山。
依托“三园”,通过落实政策、资金、技术和销售扶持,建立“村集体+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元经营模式,在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积极引导当地群众及贫困户结合本地实际,发展种养业。别河、大明、玉屏村等村,利用山场资源,培育茶叶品牌,其中,别河村注册的“麻佬湾”绿茶,在安徽茶叶博览会上获得二等奖,大明村 “三面尖”绿茶,实现年增收30万元。邓山村发展林下养鸡20余万只,“极蝉虫草土鸡”远销杭州、上海等地,供不应求。库南村成立竹器用品厂年销售竹扫把3万件,养殖竹鼠200余对、利用龙洞山泉水养殖娃娃鱼1万余尾,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3余万元,带动89户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广福村、钓鱼台村利用钓鱼台水库,新建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建成4家农家乐和1家民宿客栈,广福村被列为省级旅游开发重点村。 2014年以来,该乡累计实施到村到户项目10897个,种植油茶、香榧、茶叶9000亩,新建茶叶加工厂6个。每亩茶叶综合效益与以前相比翻了2倍多。2万亩的农业生态示范园初具规模,为当地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320余万元,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5万元,并带动了相关产业和配套产业发展。13个村分别形成了以茶叶、毛竹、生猪养殖等为主的主导产业,其中4个村实现了一村一品。玉屏、别河村发展茶叶种植,邓山、河口村毛竹资源丰富。农户自主发展的长毛兔、娃娃鱼、竹鼠、黑土猪、甜橙柚、瓜蒌等特色种养殖业蓬勃发展。 精准扶贫让老区人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库区的绿水青山带上了笑颜,脱贫攻坚如期顺利推进。坚持文化引领,涵养良好乡风民风
大力挖掘、传承当地革命老区和库区一心向党,艰苦奋斗的优良红色传统。深入挖掘陈汉的大别山传统革命文化资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2015-2017年,全乡连续组织乡贤文化‘进校园’‘进乐园’‘进家园’的系列活动。从2018年起,开始了“新时代”系列大型文化活动,吸引了周边两省四县二十多个乡镇参与,在无声浸润中,激发了内生动力、转变了乡风民风,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抓住”了一名主妇就“抓住”了一个家庭。白鹤村结合农村实际,组织60多位妇女组成的“花棍”表演队,昔日喜好家长里短、评头论足的妇女成了党的政策宣传员,影响了整个家庭;组织学生“锣鼓队”和“花式球队”并组织到省城学习和演出,感动了学生身后的家庭;组织了老人进行诗歌创作和朗诵比赛,由原来与村里唱“对台戏”到歌颂党的政策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带动村风民风的向上向善。 为将文化活动向村组纵深推进,全乡共组建各类文艺队伍31支,今年共举办各类文艺活动46场次。全年组织群众自编自演身边干事创业典型、脱贫致富典型,开展进扶贫车间、进农家小院,开办扶贫夜校179场。 正是这些具体的抓实落细措施起到了春风化雨、以文化人的成效,激发出群众“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的实干热情。借脱贫攻坚政策的东风,打造出了历史红、生态绿、社会安定、人民富足的山水陈汉。
编辑校对:王健任 崔筱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