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到来,气温陡降,徐州商户王曙明的生意更加红火,姑娘们把热气腾腾的烤红薯捧在手心,成为徐州街头一景。今年,老王专烤含糖量高、口感香糯的苏薯8号新品种。
不久前,徐州市农科院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举行评鉴会,全国从事甘薯研究的相关专家等集中品尝70个食用甘薯登记品种。“非紫薯与食用紫薯同台亮相,蒸熟后品评其肉色、黏度、香味、甜味、面度、水分、纤维含量,综合评出‘食味十佳’。”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强说。
“底线作物”以销定产
“甘薯种植不再片面强调面积、产量,而是效益引领。”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研究员马代夫发现,坚持“绿色+特色”,江苏在甘薯生产中率先出现“以销定产”新趋势。
“随着全国甘薯种苗市场的放开,入市企业增多,质量良莠不齐。”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品种登记处处长孙海艳认为,非主要作物品种好坏直接关系种植户的收入和产业方向,种植户在选种上存在一定难度。据统计,全国甘薯申请登记品种有328个,其中,淀粉型110个、鲜食型171个、叶菜用20个、其他27个,种苗的商品化率却不高,农民购买率不到40%,多为自育。
鲜食紫薯是最具江苏特色的品种。新沂市司吾山紫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引种450亩由徐州市农科院培育的实用型及全粉加工型紫薯新品种徐紫薯8号。11月收获完成,亩产达5600斤,集中售价0.75元/斤,紫薯还用作粉丝加工,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0多万元。
绿色精细高效“新产业”
马代夫表示,在坚持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方面,甘薯重获消费者青睐,并形成一系列新产业。
全国甘薯优质高效竞赛,至今已举行10届。第一届评分权重,薯干产量30%,外观品质30%,食用品质40%;第六届评分权重,薯干产量30%,外观品质15%,商品薯率15%,食用品质30%,总结材料10%;第九届专门增加亩产值这一重要权重,占比10%。今年,进一步转向优质高效,亩产值权重增至15%。
我省率先在鲜食及食品加工用甘薯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甘薯健康种薯种苗快速培育关键技术,淀粉型甘薯绿色双减与清洁加工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等方面开展实践。李强透露,目前苏北地区的甘薯种植机械化水平显著增高,机耕率50%,机收率15%,但是机种率低于2%,全流程机械化提高还有很大的空间。
在徐州佳利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利以“基地+农户”的形式专营产业化紫薯,广泛使用我省原创的养分管理、大垄双行、机械中耕等最新技术。以水肥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为例,苗水肥与机械化综合运筹,水分利用率提高20%以上,减肥20%以上,商品薯率提高5%-15%。
甘薯种植特色村、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庄镇赵瞳村党支部副书记李聪分析,薯形美观、食味良好、绿色无公害的新品种,重新获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三产融合”出现“新时尚”
“仅需用水汆烫,叶子便呈翠绿色。茎尖有香味、略苦涩,但是总体上发甜,嚼起来有脆、糯不同的口感。”徐州市贾汪区江庄镇高庄村的江苏菜用甘薯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袁起,向记者展示“薯绿一号”茎尖菜用甘薯新品种。
随着消费习惯的变化,传统的甘薯种植向着多产业融合、菜观两用、净化空气、旅游观光的高产高效作物转变。夏季,徐州市在淮海路、中山路等主要街道边,使用彩叶甘薯作为绿化植物。
“在甘薯全链条综合利用上,江苏实践让我们耳目一新。”西南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吕长文表示,以提高综合效益为目标,不少绿色高效种植体系和方法在江苏被推广使用。深入利用地上茎叶,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制粉技术,加工成茎叶青粉,产品富含蛋白质、多酚、膳食纤维等营养和功能成分;在特殊功能拓展上,化妆品、医疗保健品等关联产品延伸了链条。
苏北地区具有共同的特定自然生态环境,亟需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甘薯“区域公共品牌”。马代夫建议,率先打造具有江苏特色的甘薯电子商务品牌,着重在内容制作、视频营销、社群媒体推广等方面开展整合与创新。
目前,贾汪核心区内,徐州郁金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薯香玉”商标;睢宁核心区内,徐州佳利薯业有限公司注册“睢北河畔”商标,并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在贾汪区江庄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创意业务,在社交平台进行销售,加大品牌宣传与文化打造,传统作物“叫响”互联网。
本报记者 李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