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荆半夏”道地核心产区潜江,有这样两位实干家,湖北南章莆中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巧云和总经理何志刚,他们“白丁”起家,在江汉平原腹地种植半夏。

短短四年的时间里,他们联手“逆袭”,创造了道地产区半夏种植从濒临萎缩到亩产1000公斤的“奇迹”。

他们脚踩黄泥巴,置身种植棚,脚踏实地,四年多的时间里,每天在数千亩的基地和仅有50多平方米的工棚办公室间两点一线。不求虚名,只干实事。

在乡村振兴和中药材复兴大背景下,他们在半夏种植和产业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化之路,为行业发展探索了宝贵的经验。

荆树怎么栽_沙荆种植技术_沙米种植过程大曝光

一家企业带活一方发展

金秋时节,湖北南章莆中药科技有限公司半夏基地绿意盎然,连片的半夏正茁壮成长。劳工们或除草、或浇水,忙得不亦乐乎。

说是劳工,其实是周边的村民。沙街村村民李必珍今年60多岁,平日里在家带孙子,农闲时来这里务工。“家门口赚钱,一天收入100来块。”

南章莆公司的到来,正悄然改变着一方百姓的生活。

位于江汉平原腹地的潜江市,是半夏的道地产区之一,其自然条件优越地处北纬30°附近,气候温润,汉水与长江冲积形成的泥沙土壤,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湿润肥沃、透气性好,利于半夏生长。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潜江半夏供不应求,村民滥采滥挖蔚然成风,种植方式简单,种植技术不成熟,缺乏长远规划,导致潜江半夏产业发展难以规模化种植。

2019年,何志刚和潘巧云来到潜江,经过一番考察后,决定在潜江市开展半夏规模化种植。

四年多来,通过不断地探索,南章莆公司自建基地规模、标准化程度均居行业前列,做到药材生产全过程“三无一全”。

有了成熟的探索,南章莆有能力带动一方百姓共同致富。该公司成立了巧云半夏合作社,流转土地,建标准设施大棚,为村民提供了就近务工岗位,户平增收1.5万元。

在南章甫的带动下,目前竹根滩、高石碑等地都建起了基地,周边村民既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又增加务工收入,村集体还有一份集体收入,可谓一举三得。四年来,该公司每年劳务支出都在200万元以上。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最好?

何志刚认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才是一个地方的最优(资源禀赋)产业,而“十大楚药”之一的半夏正是如此。

为何一家一户农民种植半夏难以成功?这个问题,何志刚思考过很多遍。他说,药材好,药才好。一家一户的个体种植户是不能保障药材质量的。发动千军万马除了带来产量,带不来一致和稳定的质量。与此同时,中药材产业投资大、风险高,而普通农民不具备抗风险的能力,更不具备对外销售、创立品牌等能力,产业化发展还得是龙头企业带头。

带着这个理念,南章莆在潜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带动了潜江半夏种植的欣欣向荣。

沙荆种植技术_沙米种植过程大曝光_荆树怎么栽

用“标准化”解决产业“卡脖子”难题

每一份成功都来之不易。南章莆是如何从一家企业,带活一大片,并在全国半夏产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发展的难题在哪里,我们就像攻破堡垒一样去攻破它。”何志刚说。

四年间,南章莆公司已经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一系列“卡脖子”难题。

江汉平原多雨,而半夏生长“怕雨”,容易造成无药可治的根腐病等病害。南章莆公司改变原有露天种植模式,采用大棚避雨栽培模式,直接切断病害来源。同时,该公司牵头制定了《中药材半夏大棚生产技术规程》的湖北省省级标准。

半夏露天种植连作几年,容易发生连作障碍,出现减产以致绝收,大棚种植更严重,这是行业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南章莆公司联合华中农业大学中药材科研团队,从潜江野生半夏资源提纯复壮自主选育出半夏新品种“荆特1号”,该品种耐高温、抗病性强、繁殖系数高、产量高、果型好、品质优,2021年通过了湖北省种子管理局组织的专家品种鉴定,继而火速出圈,畅销全国。

沙米种植过程大曝光_荆树怎么栽_沙荆种植技术

为了保证道地药材的品质,该公司1000多亩地全部采用商品有机肥,肥料全部是来自于内蒙古的羊粪。

“经检测,基地种植的半夏琥珀酸含量是药典规定标准的2倍以上。”该公司董事长潘巧云说。

正是一套套“标准”,指引着潜江半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在何志刚看来,中药材产业的核心问题是中药农业的标准化问题。因此,他提出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8个关键词:道地、生态、品牌、适度。正是这“8字法则”支撑起了南章莆模式的崛起。

道地是指选择道地产区品种。找依据,国家层面,2020年黄璐琦主编《道地药材标准汇编》和2018年发布的《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中找道地品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强”,避免同质化、低端竞争。

品种选育并扩繁,何志刚认为,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中药材也不例外。无种业,就无标准化的生产,更无规模化,也就形成不了产业。无种业,无产业。并实现生态化、标准化种植。

同时,要提早谋划品牌。品牌一定要产业化,忌讳“关起门来自嗨喊品牌”,实践中,注意文化宣传不能代替品牌宣传,文化是搭台的,产品品牌是唱戏的,否则还是难形成产业。

要做好适度规模,须站在全国的高度,调查研究弄清楚半夏产业的供需总量,做好本地区到底发展到何种规模,形成本地产品、品种在全国产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要决定别人,而不是被别人决定。”何志刚说。

付出终有回报,迎来行业喝彩。2023年10月13日,湖北省科技服务道地药材产业链515行动半夏新品种协同推广现场会在潜江召开。来自省厅主管部门、全国高校、行业科研机构及企业代表共60余名代表参会,并实地参观湖北南章莆中药科技有限公司半夏种植基地,了解该公司“荆特1号”良种繁育、病虫害绿色防控、减肥增效、连作障碍消减、土壤改良等生态种植技术推广示范情况。

沙米种植过程大曝光_沙荆种植技术_荆树怎么栽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有关领导对半夏科学种植成果和产业发展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发挥荆半夏道地性优势,围绕龙头企业,加强科技研发和协同推广,进一步促进半夏产业提档升级。

“荆半夏”特色产业化之路

在全省“半夏会议”上公布的一则数据令人振奋:南章莆公司年产半夏种子1000吨,为国内市场带来2000吨的优质干货,已经占据20%全国市场份额。若基地规模扩大到3000亩到5000亩,年供应种子3000吨到5000吨,可以为国内市场带来6000吨到1万吨的优质干货,占据40%-80%全国市场份额,成为中药材半夏单品市场的冠军。

沙荆种植技术_沙米种植过程大曝光_荆树怎么栽

与传统半夏种植相比,南章莆四年的探索之路具有哪些经验,带来哪些思考?

“在潜江召开的半夏会议,在行业内掀起了一场思想风暴。”一位来自甘肃的业内同行感慨道。

同行们认为,南章莆四年来创新实践,在技术模式上打破了传统的种植模式,破解了产业发展中的痛点难题问题;在组织模式上,打破了传统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种植模式,实现“风险企业担、收益农户得”的新型合作关系;在发展路径上,确保了“药材好药才好”的宗旨,实现了守底线、谋发展的理念,为产业可持续发展趟出了新路子。

立足半夏,放眼中药材产业,何志刚有一些新的思考,他认为,当前中药材一二三产业融合存在产业融合发展层次较低、一些产业融合项目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差异化竞争和深度开发的功能载体等问题。

他说,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目的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但要因地制宜,要考虑行业现状和发展特性,不能为建产业链而建产业链。“要扬长避短,选择对标市场,跨越行政管辖区域,全国一盘棋,做‘跨区域产业链’的布局。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产业闭环。”何志刚说。

他表示,这样做的好处是聚焦优质资源,全力打造本地区的产业链条端,做强单个链条,同样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也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未来我公司将跨行政区域地整合江汉平原的半夏资源,聚焦于潜江,打造半夏种植、精深加工、冷链、仓储、交易、物流等于一体的年产值30亿元到50亿元的半夏产业园和产业集群。”何志刚说。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