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今年以来,紫云自治县大营镇因地制宜,走特色农业之路,促进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开新局。
盘活闲置大棚 发展特色产业
8月10日,大营镇三合村西瓜种植基地里,有的村民在大棚里采摘、背运西瓜,有的村民在将西瓜称重装车外运。
今年春,大营镇利用闲置大棚与紫云小坡脚西瓜种植合作社合作发展西瓜产业,利用三合、联八、打洼坪、大营等村共201个闲置大棚种植西瓜。镇级公司负责采购肥料、营养试剂等资金和负责组织劳动力;紫云小坡脚西瓜种植合作社负责瓜苗培育、生产管理、技术支撑和市场销售。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劳作,大营镇的西瓜产业迎来了丰收。
村民采摘西瓜
“这批西瓜属错季节西瓜,主要销售往贵阳、重庆、南宁等地市场。”紫云小坡脚西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汤正洁说,这季西瓜可采摘两批,预计第一批西瓜每个棚可采摘2000斤,第二批每个棚可采摘1500斤。
今年,大营镇还引进了贵州领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大营村的28个闲置大棚合作养殖蚯蚓。据了解,一个大棚一年能产300斤蚯蚓,蚯蚓的市场价格为8元1斤,目前该镇已经采收销售了两批次共5000斤蚯蚓。
西瓜装车外销
“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大营镇在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机制上下功夫,让闲置大棚提质增效。”大营镇党委书记许川说,与引进的企业合作发展西瓜种植和蚯蚓养殖业,在利益联结上,除去土地流转费、人工费等成本后,利润部分‘五五’平分,属于镇公司部分利润,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发展循环农业 山坡绿民致富
大营镇在芭茅、大营、妹场、打洼坪、百花、星进等6个村分别建有1个大型养牛场,每个养牛场都配套建有一个青储饲料加工厂。
芭茅村养牛场
记者走进大营镇芭茅村养牛场,该养牛场养殖有137头牛,两名饲养员正在拌和牛饲料,准备给牛喂食。饲养员岑万国告诉记者,每头牛平均一天需要饲料40斤,每天需要饲料5480斤。
“芭茅村农户分散种植菌草1000亩,农户种植的菌草,镇级公司以每吨500元的价格收购,然后加工成青储饲料运到全镇各养牛场喂牛。”芭茅村支书岑仕和说,1亩菌草1年最低收割5吨,农户种植1亩菌草每年可获得2500元收入。
打洼坪村种植的菌草
“今年4月,大营镇卖出肥牛800头,镇级公司收入2000万元;5月份,该镇又陆续对各养牛场进行补栏,目前,妹场、星进、大营等村的养牛场存栏量都超过200头牛。”许川说,全镇养牛产业链上,有固定工人65人,包括饲养管理,牛粪清理、饲料加工等岗位;全镇养牛产业链上的动态工人1000余人,包括种草管护、割草搬运、青储饲料加工等环节的用工。
大营镇种草养牛、牛粪种草的循环农业,实现了让山坡披绿、百姓增收,是该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一个缩影。
树品牌形象 产业增效益
在产业发展路上,大营镇还在“打造精品,树立品牌”上下功夫,统筹全镇各项产业产品,注册“大营深山”商标,按照“一品牌,全精品”的要求,打造大营精品,树立大营品牌,确保大营产业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
村民捡拾鸡蛋
“高床生态蛋鸡项目是大营镇效益较好的扶贫产业之一。”大营镇高床生态蛋鸡项目负责人李亚菲说,去年该项目总产值740万元,实现纯利润156万元。今春淘汰一批蛋鸡,目前,高床生态蛋鸡养殖基地存栏蛋鸡4.2万羽,每天产蛋3.6万个。
生态高床蛋鸡养殖基地
“为让特色产业品牌化、精品化发展,该镇高床生态蛋鸡养殖基地生产的蛋鸡,在包装箱上都贴上‘大营深山’的商标,实现树品牌促销售增效益。”许川说,另外,2020年该镇金龙村建的大型养兔场在销售时都一律以‘大营深山’这个品牌销售。
据悉,金龙村养兔场的种兔和幼兔除了分到本镇其他村养殖外,还销售到六枝、罗甸、望谟等周边地区。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