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致富正当时 柳河农民敢为先——记玉门市联合收割机机手协会会长李轮书典型事迹李轮书,生于1962年,初中学历,中共党员,现任玉门市联合收割机机手协会会长,家住玉门市柳河乡二道沟村九组。他凭借对农机的满腔热情、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敢闯敢干的拼搏精神,玉门市联合收割机机手协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收割领域也由本地市场走向全国市场,也正是靠着这股敢闯敢干的冲劲,李轮书成为推动全乡乃至全市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致富带头人。而他所带领的玉门市联合收割机机手协会也连续四次被国家农业部评为“跨区机收先进集体”,同时被省科协评为“甘肃省五十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他本人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被玉门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全民创业之星”和,被玉门市农机局评为“先进个人”。带头致富 他一马当先前些年,李轮书全家4口人,2个劳力,耕地仅3亩。由于地少、家庭收入微薄,年收入只能养家糊口,生活水平相对较差。为摆脱家庭的贫困,1997年,不安于现状的他看到全乡小麦面积较大,农民不能及时收割的实际,充分发挥对农机的喜好,在乡、村两级党组织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多方筹资5万元,购买了一台联合收割机,在全乡及周边乡镇收割小麦,当年纯收入达到3万元,获得了较为可观的收入,走上了靠收割机增收致富的路子。
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他的经验逐渐丰富起来,胆量也大了。2000年,他和几位收割机手联合跨省区作业,一年下来仅他个人纯收入就达6万元。在取得效益的同时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人常说:“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由于第一次出门,经验不足、信息不畅,困难重重,加上中原夏收季节,气候炎热,平均气温在38度左右,其艰辛是难以想象的。“晴天浑身汗,雨天一身泥”,整天忙碌在机器的轰鸣声中,风餐露宿,异常艰苦。在这种条件下,李轮书以坚强的毅力,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硬是坚持了下来。苦尽甘来,他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年年主动带领大家到四川、河南、山东、河北、陕西等省收割粮食,使大家都获得了可观的收入。思想意识超前的他,感受到了收割机产业良好的发展潜力,一发不可收拾。2002年,全乡仅有2台收割机,秋收时节,很多农民的小麦不能及时收割,心急如焚,他看到此景,不顾家人、亲友的反对,毅然购买了第二台联合收割机,扩大了自己的经营规模,增加了经济收入。就这样,他从一个普通农民变为了全乡创业致富的带头人,他通过自己的拼劲和闯劲,感染了许多想通过勤劳致富的农家汉子,也正是如此,他的“铁麦客”队伍也壮大了起来,一起向着致富路前进。
带动致富 他不落人后自己富了不算富,富起来的他并没有忘记村上那些生活贫困的乡亲们。他通过协调贷款和给农户借款,帮助本乡和外乡农户购买收割机,使他们也走上了致富路。本乡二道沟村农户孟英杰,在他的帮助下,现也拥有了2台收割机,每年都跟着他四处收割小麦,年纯收入达5.8万元。又如黄闸湾乡黄闸湾村一组的李银刚,过去日子过得并不富裕,在其带动引导下,于2002年买回收割机一台,原来年纯收入仅1万元,2004年仅收割机纯收入就达3.5万元。象孟英杰、李银刚这样直接受李轮书资金帮助而致富的在全市就有10多户。随着收割机行业的日渐红火,收割机也越来越多,而随之出现的作业时间不准,外来机车管理不严,作业质量不高等问题,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便于管理,统一作业,他向柳河乡政府反映了这一情况,并建议通过市、乡两级政府成立一个组织,把收割机行业规范起来。乡政府领导听到他的反映后,高度重视,积极与玉门市农机部门协商、筹建,于2003年3月18日,成立了联合收割机机手协会。李轮书在众多的机手中脱颖而出,被公认为具有一定的协调、组织能力,并有吃苦耐劳、助人为乐的精神以及多年跨省区作业积累的经验,各乡镇联合收割机机手一致推选他为协会会长。
上任后,他就下定决心,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把协会的工作干好。为使协会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李轮书东奔西走,积极请教农机部门专业人员,广泛征求收割机手的意见、建议,建立完善了《玉门市联合收割机机手协会章程》、《会员管理制度》、《机手协会职责目标》等10项管理制度,确保了协会各环节安全有效地运行。他还带头购置了笔记本电脑,随时利用网络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并适时对机手进行宣传教育。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收割机从协会成立之初的80台已发展为现在的218台。机车数量增多,仅在本市发展,已不能满足众多机手的需求,李轮书随即决定把开展“西进东征,走南闯北”跨区机手作业作为带领协会致富的切入点,身先士卒,带领会员闯市场,积极组织联合收割机参加跨区机手作业,几年来协调组织242台540人跨区作业,出征四川的西昌、成都、广汉,河南洛阳,山东的青州、寿光及陕西、山西等8省43县市,收割面积达19.6万亩,收入达907.6万元,获利477.9万元。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为社会增效,为营机户增收,为全市农民年创纯收入65元。跨区作业单车年收入3万元以上,人均年劳务收入1.2万元。几年来,李轮书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努力,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党员职责 他时刻未忘作为协会会长的李轮书,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过程中,发挥了模范作用,彰显出党员本色。在跨省区作业时,李轮书以一名没有经济报酬的协会会长的身份为外出的玉门“铁麦客”热情服务。2003年5月,正当他们在四川省广汉市收割粮食时,全国各地的“非典”防控工作全面展开,这给他们的收割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一时间有很多同伴情绪不稳定。此时,李轮书一方面做好同伴的思想工作,稳定情绪,另一方面带领大家积极配合各地的“非典”防控工作,及时消毒,尽一切努力,为当地农户收割粮食,也确保了大家收入的稳定。2004年,他带领机手们在四川作业返回途中,下西号乡的机手陈利军不幸翻车,机车严重受损,陈利军几乎到了绝望境地。李轮书一边给他鼓励打气,一边扔下自己的收割机,以协会会长的身份,主动出面与当地保险公司和交警队交涉,全力以赴协调上下关系,为陈利军挽回经济损失3万元。仅这一年,他协调解决机车事故3起,为机手挽回经济损失7.2万元,维护了会员的利益。2004年,在河南洛阳农村收割时,一处农田着火,借着风势烈火越烧越旺,此情此景,当地百姓和村支书束手无策。在这时,李轮书带领6台机车冒着生命财产危险下地,及时收割并切断了火源,保护了上千亩即将收割的小麦的安全。
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他作为一名党员机手,率先垂范、无私奉献积极为受灾群众捐款捐物,帮助困难户无偿收割小麦。在跨区作业期间,李轮书严格要求会员遵纪守法,遵守驻地的村规民约,并积极发扬“不畏艰难,勇于吃苦,铁人家乡铁麦客,冲出甘肃,服务全国”的创业精神,风餐露宿,以车为家,以优质服务和精湛的操作技术机收作业,充分发扬玉门“铁人”精神,严把作业质量关,做到诚信服务,热情服务,受到了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作业区农民群众的热情接待。至目前,共有30多名机手被收割区乡镇及村委会授予了锦旗。协会在每年的跨区机收作业期间各社团之间、会员之间开展了争先创优活动,涌现出了先进社团组织4个,先进工作者12人,优秀会员27人,红旗机车39台。积累了资金,受到了荣誉,他还不满足,一个念头又在心中盘旋。2007年,李轮书不顾家人阻挠,从别人手中将离家远、灌水困难、盐碱大、已经荒芜多年的210亩地租回,率领妻子、儿子和儿媳一家大小5人,挑沟平地,修渠植树,进行盐碱改良,当年无收入,还倒搭进去8万多元,受到家人和邻里的指责和白眼。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李轮书将210亩耕地全部种上小麦,亩产达到800斤,收入12.096万元,当年,被酒泉市农牧局授予“种粮大户”称号。
吃水不忘挖井人,李轮书的日子过好了,也没有忘记关心、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的行列中。2004年,乡上号召修建小康住宅,一些农户不愿修,李轮书就带头修建,由此带动周边有条件的13户农户,修起了高标准的小康住宅。2008年,他响应乡党委、政府修筑“通组”道路的号召,积极动员群众出资出劳,配合乡上铺筑柏油路2公里,实现了油路通到家门口的夙愿。2009年,李轮书获知人畜安全饮水惠农工程项目落户柳河,毅然出资24万元买回中型挖掘机1辆,与儿子三人不分昼夜承担了103.6公里的输水管道开挖任务,工程完工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