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太仓市东林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滨江临沪,始终以“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为发展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合作社三面环河,占地面积55亩,总建筑面积1.24万㎡,总投入资金1500万元,主要养殖本地湖羊、澳白羊(澳洲羊和本地湖羊杂交品种),年存栏3500头,出栏约4000头。合作社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目标,养殖过程全部采用标准化配置生产,规范操作程序,养殖全程主食自产秸秆发酵饲料,杜绝添加抗生素,肉羊长势及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典型经验总结

合作社将绿色、生态、循环的理念贯穿现代农业发展始终,瞄准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向,探索出了一条以“优化发展生态产业、保护和修复生态涵养、节约减排生态保护、资源集约生态循环”为主线的生态友好型养羊业新路径,形成了生态健康养殖的“东林模式”。先将农作物秸秆制作成饲料,再把经过处理的动物粪便、沼渣等制成有机肥料还田,利用农用水净化处理工程,将发酵后的沼液通过水电站、管道进行农田、果园、蔬菜、林地灌溉,形成“稻养畜、畜肥田”的生态循环模式,提升农产品品质。

养殖蚯蚓新技术_羊粪养蚯蚓养殖技术_养殖蚯蚓技术了视频

(一)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本循环模式建立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基础之上,我市在项目区内集中开展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使整个区域农业基础设施与机械化生产相匹配。同时,围绕育秧机插、肥药管理、机械收获、低温烘干、大米加工等关键环节,开展技术攻关,引进先进装备,建设现代化设施,推行社会化服务,于2016年区域内全面实现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区建有工厂化水稻育秧中心3个、标准化机库4个、粮食烘干中心4个、日生产能力50吨大米加工厂1个。

(二)秸秆饲料化。农田秸秆利用韩国引进的一套秸秆收集、打捆、包膜(发酵)、粉碎设备进行处理,每天可处理秸秆200亩,依托太仓市三万亩水稻生产基地,秸秆原材料丰富,通过稻麦秸秆发酵成湖羊、山羊的主要饲料(占50%~60%),用于代替羊粮食饲料,并可生产秸秆饲料对外销售,达到秸秆换粮食、杜绝秸秆焚烧之目的。经测算,每头羊每天能消耗秸秆饲料0.8公斤左右,按年平均存栏40000头(包括良种母羊与幼羊)年可消耗秸秆饲料12000多吨,可就地解决15000亩稻麦秸秆。

(三)肉羊养殖生态化。羊舍合作社配有水帘风机等现代化的温湿度调控系统。种母羊圈舍采用网络化生产监控,精细化全程养殖管理。肉羊采用精细化生态饲养技术,利用秸秆替代粮食饲料,主要以水稻、三麦、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秸秆为主,可实现年产肉羊4000头。

(四)养殖废弃物肥料化。2015年,围绕全量消纳生态养羊场羊粪,开发生产优质生态大米,东林农场投资300余万元,建成了1家占地面积4000㎡,年处理羊粪8000吨的有机肥厂。为克服有机肥施用难问题,先后引进多种高效率有机肥撒肥机,并组建有机肥施肥专业服务队伍。在自有农场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同时,与周边农场签订协议,加价收购施用有机肥的优质稻米。羊场引进智能羊粪发酵有机肥系统,配备粪污发酵罐2台,容积分别为130m3和110m3;配套220千瓦光伏电板节能生产有机肥,面积为1000m3。

三、效果评价与推广应用

1、生态效益好。实现全市6万亩农田的稻麦秸秆全量增值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100%,化肥减施量达20%以上,农药减施量达50%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当地水平,农田汇水区水质常年优于IV类水。合作社种植的大米施用羊粪、水稻秸秆发酵的有机肥,品质得到极大提升,“金仓湖”牌大米成为本地及周边地区“热门”大米,2021年荣获“江苏十佳稻田综合种养大米”金奖。

2、经济效益高。采用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发酵稻草的大量使用使肉羊品质进一步提高,价格比从前提高10%。有机肥智能发酵系统配置光伏太阳能发电,可节约电费15万元/年。利用有机肥智能发酵系统生产有机肥可极大地节约生产时间和人工成本。有机肥产量得到较大增加(目前一台每天可生产成品有机肥约7~8吨),除供应区域内农场使用(2000亩),年可对外销售商品有机肥约1500吨,直接经济效益40万元。2021年,循环产业链实现可支配收入2100万元。村级收入归村民集体所有,人均增收4.1万元。合作社股份分红总额40万元,户均增收2875元。通过各个循环农业项目建设,解决产业链内365名劳动力就业。

3、可推广、可复制。合作社采用“羊—肥—稻、果”循环模式,从生态养殖—科学种植—净水处理—生态农业方面入手,真正实现“种养结合”新模式。以该模式为示范,在全市范围内扶持发展秸秆收储社会化服务组织13家,秸秆收集机具达30套,年可收储秸秆5.5万吨,有力促进了秸秆的增值利用。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