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哀伤,青山缅怀。在脱贫攻坚一线倒下的英雄,他们生前的音容笑貌那样亲切、生动地浮现,不朽的丰碑永远屹立在三江源头各族群众的心中。
玉树州委书记吴德军代表州委州政府,致在脱贫攻坚一线献出生命的逝者家属的慰问信中写道:“扶贫不易,原以为脱几层皮老百姓就可以脱贫,掉几十斤肉攻坚的任务就能完成。几年下来有17名干部倒在了路上。愿山河有灵,为牺牲的同志们致哀,愿有天国,让好人们不再辛苦,不再劳累。”
是的,扶贫不易。尤其是像玉树这样的不靠海、不靠边,没有工业,远离繁华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形式单一、贫困程度深,工作半径大的欠发达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如果没有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没有一大批党和组织培养的具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人生信念的扶贫干部,弘扬“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毅力,忠于职守、开拓进取、不怕牺牲、甘洒热血常年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尤其是献出宝贵生命的扶贫英雄,玉树的脱贫攻坚任务很难如期完成。
他们中有州和各市县直单位、乡镇的各级干部,有长期在村社服务农牧民群众的村社干部。
在玉树地区脱贫攻坚战中献出宝贵生命的州、县、乡镇干部,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我是革命一片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高风亮节,“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有的从不居功自傲,干一行爱一行,全心投入,生命不息、冲锋不止,有的千方百计用心、用情,积极实践,探索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的路子。他们是脱贫工作一线的领导者和引领者。
称多县称文镇白龙村第一书记索昂文保
1994年参加工作,时任称多县审计局副局长。他在单位里是名副其实的工作狂,在脱贫攻坚一线,同样奉献了全部的忠诚与热爱。2015年11月,索昂文保同志被组织派驻到称文镇白龙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扶贫攻坚工作。自驻村以来,他积极履行工作职责,扎根在牧户家中摸底调查,同基层群众同吃同住,给贫困户建档立卡,寻找致富出路。他有一本扶贫日记。里面有白龙村331户贫困户的详细情况和脱贫措施及进程。他建起的贫困户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了123个就业岗位,扶贫产业项目扶持贫困群众331户、1136人,户均增收900元以上。
称多县扎朵镇东方红村第一书记弋肖俊
出生于1964年8月,生前为玉树州司法局副调研员。2015年,组织上派弋肖俊到囊谦县吉曲乡瓦卡村担任“第一书记”,2016年又被调整到称多县扎朵镇东方红村担任“第一书记”。他始终把自己当作一名“村里人”,扑下身子,情系群众,激情干事。他患有肝癌、肝性脑病、糖尿病、多脏器衰竭等疾病。但是为了东方红村尽早脱贫,他是豁出去了。他常说:“精准扶贫已经到脱贫摘帽的节骨眼上了,再坚持一段时间就好了。病可以明年再看。”2016年他被称多县党委、政府评为精准扶贫优秀个人,2017年评为优秀“第一书记”称号,2017年被称多县扎朵镇党委、政府评为优秀个人。
称多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巴桑才仁
是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间最短,但在群众心中留下难忘印象的扶贫干部。2018年8月,巴桑才仁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在称多县清水河镇扎麻村驻村蹲点推进易地搬迁工作,2018年12月在工作岗位上因病去世。巴桑才仁同志是一名残疾人,腿脚不便,但他心系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村社调查研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扎麻村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适龄儿童入寺劝返工作中,他建起了与各寺院民管委主任联系沟通的工作群,经常入村入寺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调查核实情况,反复讲解政策法规,动员宗教界人士主动去做群众思想工作,有效避免了一些矛盾纠纷,解决了入寺劝返生的最大难题;他组织贫困户通过有序采集虫草、整合草场入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发展手工业加工、成立扶贫合作社等多种增收渠道,有效带动了贫困户增收,带动贫困户6300余户2.2万人,人均增收710元,带贫益贫效果明显。优化资源配置,统筹生产用工,引导鼓励退出村及贫困人口的富余劳动力参加了摩托车、挖掘机、厨艺、唐卡制作、服装加工、民族手工艺加工等多项技能培训。
玉树市新寨街道办代格村第一书记仁增加措
2006年任上拉秀乡人大副主席,2011任灾后重建过度安置办副主任,
2013年任玉树市人大代表联络科科长,2016年3月受组织选派到新寨街道办代格村任精准扶贫“第一书记”,同年11月任代格村驻村干部,2019年12月再次任“第一书记”。自驻村工作以来,该同志紧紧围绕精准扶贫中心工作,始终坚持“岗位在村、阵地在村、责任在村”,与村两委干部同吃同住,一起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成为名副其实的 “村官”,成为代格村脱贫攻坚的引路人,赢得了代格村群众的一致好评。他积极联系市扶贫局,争取扶贫项目资金的支持,着手组建成立了代格村货运专业合作社,利用精准扶贫产业扶持资金购买了两辆半挂货运车,雇佣了四名驾驶员,建设了3000平方米的货物堆放彩钢房。代格村货运专业合作社在仁增加措同志及扶贫工作组的带领下,每年盈利达20万元。
玉树市下拉秀镇苏鲁村驻村第一书记弋肖锋
1988年参加工作,玉树市人民法院四级高级法官。2015年,他被组织派到了玉树市小苏莽乡让多村担任“第一书记”,2016年根据组织安排,担任下拉秀镇苏鲁村驻村“第一书记”。
2020年11月27日晚,因肝癌晚期永远倒在了脱贫攻坚一线,享年53岁。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心里想的还是脱贫攻坚工作,还奔波在控辍保学工作第一线。肖锋书记带领村干部和驻村队员走村入户,询民情、访民意,问民需。全村230户建档立卡户,他挨家挨户走访不止十几次。两年下来,对每家每户人口组成、致贫原因、整村面貌等情况了如指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症下药,治标治本。此时的肖锋书记,已经在实践的摸索中练就成为一名脱贫攻坚的行家里手。他深知思想不解放,文化程度跟不上,“与全国同步迈入小康社会”的步伐就会滞后,村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就会大打折扣。“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牧区的孩子们只有通过读书走出大山,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祖辈的命运。这个思路在肖锋书记的脑海里异常清晰,将其放在扶贫工作的首要位置。百余次地走村入户,百余次地苦口婆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家长们被他说动了,将草场上放牛的孩子,上山挖虫草的孩子纷纷送进了学校。自此之后,苏鲁村的控辍保学率一直保持在100%。村里的产业扶贫资金拨下来了,为发挥这笔资金的最大效用,他组织召开村民大会,经大家伙儿研究讨论,决定因村制宜,一部分资金用于项目投资,一部分以合作社的形式购买牲畜,再签订分包协议散养至贫困户,所产生的效益全部归散养户所有,这既能充分调动贫困户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积极性,又能立竿见影让老百姓看到一条实实在在的脱贫路子。
称多县扎朵镇副镇长索昂尼玛
是个有着17年乡镇工作经验的老基层。2007年年初,党委政府要他任革新村包点干部,这里当时是一个烂摊子,村里事务堆积很多,村民怨气很重,矛盾重重,谁都不愿意接手。可是他没有任何怨言,毅然决然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有一次村民之间因为草山纠纷问题发生群体斗殴事件,为将事态平息在村里,当时作为包点干部的他挺身而出,制止斗殴事件持续升级,为此他当时还被情绪激动的群众用石头砸得头破血流,但他非但没还手,还请求群众理智解决问题,在他的百般劝说下,矛盾双方最终坐在一起冷静商量 ,历史遗留的重大纠纷终于被永久化解,每当提及此事,他总是笑笑说这一揍是他这辈子挨得最值最幸福的一次。在“四必到”、“五必访”活动中,村离镇政府比较远,没有公车去,他就开自己的小轿车去,一年多来,油费都不知道掏了多少钱,轮胎换了多少个,底盘剐蹭有多少次。2011年,他建立了村民运输队,解决了19人的就业问题,大大增加了牧民收入。
称多县扎朵镇包点干部尕玛龙周
是90后党员干部, 2013年5月,他参加青海省公务员考试,成功考入玉树州称多县扎朵镇,11月1日起担任镇政府秘书兼革新村包点干部,2014年7月入党。他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服务人民、顶天立地的勤务员。按他的话说就是“上对得起党组织这个‘天’、下对得起人民群众这个‘地’ ”。 作为革新村包点干部,他参与了革新村所有的大小事务处置,与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同研究群众增收出路,参与组建了革新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联营牧场,进村入户,了解群众心声,多次召开村民大会研究讨论,积极探索适合革新村具体发展实际的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保底分增”发展模式。
村社干部是脱贫攻坚中的骨干有生力量,他们大多数人担任村社干部多年,始终保持着村社干部的初心和不变的理想信念,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不计报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上级党组织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他们用自身的先进性带领广大党员筑起了党支部坚强的战斗堡垒,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玉树市上拉秀乡日玛村党支部书记俄伊
1955年3月出生,身患残疾,于1976年3月参加工作,1986年12月入党,先后担任日玛村兽医、社长、村长和支部书记,共任职40年。1985年雪灾期间,因抢救牲畜有功,表现突出,被评为青海省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刊登在青海日报,被喻为“雪山雄鹰”;1996年的雪灾中,充分发挥党员精神,事迹再次被刊登在青海日报。任职期间也多次荣获玉树市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11年荣获玉树“4.14”地震抗争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任期间,多次调解村民纠纷,以其公平、公正的为人处事方式深得全村人心。2016年10月26日,在驻市办公点加班时,突发高血压送至医院抢救无效与世长辞。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为全村贫困户解决800亩燕麦饲草种植项目,资金4万元;落实了日玛村牧民145座畜棚建设,项目资金435万元;日玛村5万亩黑土滩治理项目,资金1700万元;草原鼠害防治架设鹰巢架100根的建设项目;并建成标准化畜棚4栋,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争取了日玛村生态畜牧业养殖合作社启动资金20万元;落实了按政策下达的日玛村贫困牧民互助金145万元。
治多县索加乡君曲村村委会副主任日沙周乐
1964年5月生, 200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4年至2011年担任索加乡君曲村村委会副主任,2011年至2020年5月担任村委会主任,2020年4月担任索加乡君曲村党支部副书记。2019年初,索加乡君曲村部分牧户受强降雪天气影响,牧户生命财产安全遭受极大威胁。这时,日沙周乐挺身而出,带领村“两委”成员,第一时间赶赴君曲村协助受灾牧民群众进行牲畜转场,给生活困难牧户送去食物及燃料。群众说,“如果没有主任带领村领导班子帮助我们,这次雪灾将给我们造成极大损失”。他是君曲村牧民群众的“及时雨”,村民有难事、急事都会找他去解决。2019年11月,君曲村三队牧民仁增多杰家中牲畜被狼掠食,他的心中万分焦急,联系村级牲畜保险理赔员及县人保公司,申请立案理赔。为牧民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元。
玉树市新寨街道办代格村村主任巴松
作为一名贫困村的村主任,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日夜奔波,积极协调,努力办好村民实事,全力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为村里办了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为方便村民出行,积极跑项目硬化村道,使全村道路均实现了硬化,改变了过去道路泥泞坑洼的现象,方便了群众的出行;修建人饮蓄水池,解决了农户的生活用水、安全用水问题。通过一系列惠民项目,改善了全村道路、饮水、住房、村委办公等基础设施条件,并在富民产业培育方面探索出了适合本村发展的新路子。此外,他还积极向村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居民、精准扶贫的导向,经常组织文体活动,不但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也为他们送去了欢乐,增强了村民之间的凝聚力。
玉树市上拉秀乡沙宁村三社社长更尕文索
中共党员,1965年7月出生, 2004年7月入党,曾于2007年4月至2010年12月担任沙宁村三社社长,就职三年,于2010年12月至2017年3月担任沙宁村村长,任职10年。自担任沙宁村村长以来,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沙宁村的脱贫攻坚事业中。他为沙宁村的精准扶贫、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严格履行村主任职责,做到了在位不离岗,在职为群众、在村不叫苦、为民不躲藏、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始终把党委政府的重托牢记在心,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保持鱼水关系,特别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更是操碎了心。“对于农牧民群众来说,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这是更尕文索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他始终以一个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做牧民群众的“领路人”和“带头人”,在村党支部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农牧业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一名基层的老党员、老干部,更尕文索同志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党员干部的入党誓言。
玉树市安冲乡叶吉村支部书记丁尕
2015年至2019年5月任安冲乡叶吉村支部书记一职。丁尕村支书任职后,明确“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想富就得在经济上做文章的工作思路,为了全村的经济发展,带领群众奔小康,身为党支部书记的他心里装的是群众,他组织党员干部进行技术培训奔忙于农户家中进行指导,从根本上解决了部分农村党员和群众“想干不敢干,想干不会干”的问题。他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工作思路,全面分析本村的发展形势,拓宽思路,针对本村特点,狠抓长产业发展,坚持长短结合,确定了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为长产业,以黑青稞种植为重点的工作思路。近年来,丁尕书记因患肝癌(晚期)身体日渐消瘦,但从未向组织上提出任何要求,特别是在精准扶贫工作上带病坚持工作两年之久,走村入户,协助驻村工作队完成各项工作的开展和政策宣传,任劳任怨,积极工作,直到生命的尽头。
玉树市巴塘乡铁力角村那义角社社长南江才旦
1986年生,生前为巴塘乡铁力角村那义角社社长,2019年6月,因积劳成疾去世。南江才旦同志工作期间,敢于担当,勇挑重担、任劳任怨。在制定工作思路和措施时,把自己摆进去,多作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做透村社调查摸底工作,充分了解群众的要求、想法和困难,既敢于坚持原则,保证公平公正,又善于有情操作,让群众心平气顺。在工作上他既注重长远规划,又注重每一项具体工作,对能够做好的工作,他们以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对目前还不能办好的事,不断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分期分阶段去完成。他对全乡应做的工作心中有数,层次分明,目标明确,任务明确,有节奏、有步骤地朝着目标而努力。
囊谦县白扎乡巴麦村村主任老周
200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至1983年担任达尼社会计,1983年达尼社并入巴麦村,1983年至2010年担任达尼社队长兼巴麦村会计,2010年起担任巴麦村村主任。2019年11月18日凌晨,老周带领塔巴、桑巴彭措骑着摩托车挨家挨户去宣讲脱贫攻坚政策,查看家庭环境卫生。因为牧民居住分散,逐户走访难度很大,但老周没有推脱,在走访第三户时老周的病情已经加重,途中吃了一次药缓解病情。望着年龄63岁,身体单薄的老周,随行的塔巴、桑巴彭措内心十分不忍,不停地苦心劝说,提出了暂停工作或由他俩去完成工作的要求,但老周坚决不同意,他说:“都到最关键的时候了,时间都不够了,这么多年过来了,再坚持坚持应该没问题,老毛病忍一忍就会好的”。但是,他还是没有能坚持下来,在送往医院途中去世。他在意识陷入模糊的时候还喊着:“我要回去工作……”长期以来,巴麦村很多村民存有“天生天养”的观念,总认为祖祖辈辈赖于生存的这片广袤林地就是他们的生存之道,从原先的公开伐木到后来的偷伐偷贩,让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环保的背景下,巴麦村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了让大家主动树立良好的环保观念,老周不顾族人的反对,率先在自己家里和亲戚当中制订了一条“任何人都不能砍树挖山,如有违反惩罚重于其他人”的规矩,那些“以木为生”的群众都慢慢地改变了思想观念,今天我们巴麦村只有种树的人,没有砍树的人。自脱贫攻坚工作正式开展以来,老周比以往更忙碌了,每天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出门,披着夜衣归来,一边和病魔做斗争,一边和贫困现状做斗争。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老周发现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的加大,一些贫困户出现了懒惰思想,为了转变这种风气,只要一有机会,他就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很不错了,国家该给的都给了,剩下就要靠我们自己,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要抛弃“等、靠、要”的旧思想,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
玉树市上拉秀乡布罗村党支部书记昂多
于1972年12月起担任布罗村支部书记,就职44年。1996年重大雪灾时,昂多没日没夜带领村社党员干部打通道路,配合乡党委政府认真开展救灾事宜,并积极协调救灾物资,第一时间挽救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2010年4月14日地震,昂多舍小家,顾大家,自己家里受灾严重,也毫不犹豫地投身于全乡的抗震救灾工作中,连续十几天没有回家,他始终身先士卒、冲在前面、亲力亲为、夙夜在公,带头挨家挨户地搜救受伤人员,作为一名60多岁的老人,明知自己身体已经不允许,他还是义无反顾,最终因为长期劳碌导致生病住院。2016年8月2日,连续加班加点的工作,加之年事已高,在没有得到充足的休息,在回乡迎接精准扶贫组回乡的时候,因车祸去世。
囊谦县白扎乡查秀村村主任老桑曲增
中共党员、2000年担任村主任。过去的查秀村,到处是旧房、泥土路,村容不整,道路难行。他首先从改造泥土路和村民院落抓起,多次去乡政府请批资金、争取政策。后来,“村村通”的政策为他提供了资金,他动员村民出工出力,不到一年时间,就修完了6条硬化路。积极培育扶贫产业,依托独特的特色旅游资源,以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支持具有市场经济头脑的返乡人才,投入资金和物力帮助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以及畜产品研发,不断延长产业链,产业效益突出。实行牲畜定点屠宰、强化检疫、病害内脏无害化处理,进一步加大畜疫防治和定居点1公里半径内的灭鼠治虫工作力度。全面治理定居点生活垃圾等传染污染源,定期对居民饮用水进行水质检测,保证农牧民群众饮水安全。他把老百姓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把老百姓的困难的当成最大的问题,积极为贫困户做实事,办好事,深得村民的认可和爱戴。通过老桑曲增主任和其他各方的共同努力,查秀村五个社从几乎原始的状态到现在水来了,电亮了,路通了,信号也满了,百姓也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教育、医疗、牲畜健康、耕地管理等都得到了质的飞跃。正确引导贫困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杜绝“慵、懒、散”陋习和“等、靠、要”思想观念,激发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积极性,增强内生动力,避免因不合理理财而返贫。在老桑曲增的带领下查秀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造了最贫困地区脱贫的 “囊谦扶贫模式”。
曲麻莱县约改镇格前村牧委会主任旦正加
1970年5月出生, 2001年 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扶贫工作启动后,旦正加勤学善思,钻研业务,协同各包片领导、驻村干部,逐户摸清底子,进村入户受理申请,住户调查,摸底核算。科学建档立卡,分类管理,做到帮扶对象精准化。同时,旦正加系统制定精准脱贫计划、方案。做到了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五清”村里有了村情档案,有问题台账,有需求清单,有村级规划,有帮扶对象,有脱贫时限。旦正加亲力亲为,定计划,定任务,每年定点消除一批贫困对象,为全村整体脱贫摸清底数。进村入户理清路子。旦正加同志立足格前村精准扶贫需求,紧紧围绕增加牧民收入这个核心,软硬兼施,补齐短板。将任务明确到户,落实到人,从内容上精准扶贫,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子。旦正加同志和扶贫小组成员利用扶贫产业资金,从外购买羊只,让牧户养殖牛羊,并成立合作社,来料加工农副产品,合理利用当地特有的牛羊资源。为使销售道路更加畅通,旦正加在扶贫小组的帮助下开创网上销售渠道,开通微信平台,使合作社进入互联网时代,有效解决了产品销售问题。2017年格前村实现了全村脱贫,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更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为了这个庄严承诺,上至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督战,层层压实责任,兑现对人民的郑重承诺,280万扶贫干部奔赴脱贫一线,创造了中国摆脱贫困的奇迹。同时,脱贫攻坚也是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如期脱贫,兑现了承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2020年,包括玉树在内的中国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脱贫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玉树地区如期脱贫了,没有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和全州各族群众的期待。脱贫致富路子宽阔了,群众的收入增加了,获得感和幸福感在不断提高。我们不能忘记曾经在这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壮举和实践中,17名献出宝贵生命的扶贫英雄,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正如州委吴德军书记所说:“实现小康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梦想,已经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手里实现了。感谢、感恩为玉树的父老乡亲,为脱贫攻坚的壮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亲人,玉树人民不会忘记,组织不会忘记!”
是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为谁而努力,为谁而付出,为谁而无怨无悔地离开人世,我们要踏着他们的足迹,感党恩跟党走,以实施“十四五”规划为契机,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书写恢宏美丽的玉树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