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林镇一撇】
2018年夏,乡政府宿舍楼顶天台视角
一四七赶天池,二五八赶向林,三六九赶太关。
说的是叙永县北面三个相邻场镇赶场的日子,赶的是农历日子的集市。这是我到了棉竹村,打听到的。并不是什么秘密,只是对我这个外来人,想要知道的当地“常识”。
而我记忆中,外婆家赶场是赶的阳历。从山上到镇上差不多也有十四公里远。先是从山上走路到山脚下,到国道边等去镇上的车。我们住的地方的山脚刚好在南北两个场镇的中点,往北七公里半就是罗文镇,赶一四七;往南七公里半就是毛坝镇,赶三六九;再往北走的花楼乡赶的是二五八。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上二三年级的时候,逢场天的凌晨四五点钟左右,外公外婆会把自家种的莴笋割回来,撇去烂叶,用刀修整好莴笋头部,四五根就能绑成一小捆,用背篓装起来,早早地背下山然后赶车去镇上换回微薄的收入。油菜籽收获的时候,就背去卖掉或者换回菜籽油;麦子成熟了,就用麦子去换面粉回来;玉米是基本不会拿去卖的,都磨来喂猪了;稻谷会有人开着货车到家门口来收。除了自给自足的农作物,多余的就拿去换成收入。
赶完集会买一些日常用的调料、锅碗瓢盆、农具还有平日里少有吃到的馋嘴零食。外婆比外公要更受孩子喜欢,她会买零食回来。而我外公,除了买烟还会买酒。五斤装的白胶壶,空着去,饱着回。
盛夏的时候,西瓜五毛钱一斤,买上一个,下午四五点回来,西瓜已经被晒得热乎乎的了,急急忙忙地抱着,放进屋后自家的凉水井里,傍晚七八点钟,太阳下山了,西瓜也褪去了炎热,老的小的坐在院子里摇着蒲扇,乘着凉,吃着西瓜。四周蛙声阵阵,蝉鸣不停,抬头看天空,星河璀璨。要是买了啤酒回来,也是把它们沉到井里,取出来的时候,瓶身就被密密麻麻地小水珠包裹着。
冰箱这种电器都是前几年才有的,除了冷藏一些肉食,似乎两位留守老人对冰箱没有什么依赖性。
如果人生前十二年都划分为童年阶段,我有十年都是跟外婆住着。我一年到头最盼望的就是期末去镇上小学参加考试。外婆会给我五块钱,来回的车费两块钱加中午的饭钱三块钱。其实,中午饭只需要一块钱就能解决,省下的钱一定是去买零食了。
平日里,外公外婆赶场是不会带上我去的,我又特别羡慕能去赶场的小伙伴。等到去镇上考试,整个人就像脱缰野马,无比自在。小时候念书,成绩在村里都还将就。若是钱花了,又考得一团糟,挨打是少不了的。即便是期末拿着奖状回家,也难得见到严肃的外公会笑一下。
农村就这样一直延续着赶场的传统,用剩余价值去换回缺少的物件和工业品。
如今,因为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四川本就是务工大省。赶集天热闹的程度也越来越不如十多年前。我老家如此,我现今工作的农村也是十分相似。能赚钱且消费能力强的年轻人留在家的远比留守老人和儿童少,还有三类群体之一的妇女也不在少数。
2018年8月的赶场天,大量龙眼上市的季节
十几年的五块对我来说是一笔巨款。现在的五块钱又能在向林镇的乡村街道上买到什么呢。
正好碰到向林乡镇的赶场天,我从街头走到街尾,走马观花地赶了一次场。
相比于夏天,冬天的上街赶场的人少了很多。也许是因为我去的时候比较早,很多来赶场的人还在路上。
向林的场镇比较小,本地人都是叫“象鼻”或者“象鼻子”,入场的地段是一个三叉路口,形似大象的鼻子。
老街核心路段不过百十米,就是卖一些蔬菜、禽类,多为自种自养的农产品。逢场天农户们才运到街上售卖。货物摆放在地上,自带称和小板凳,三五种蔬菜,三两只鸡鸭,几十个鸡蛋,不怎么吆喝,你靠近会问要买点什么。
冬笋需要人工到楠竹林去寻找和采挖,笋埋在土里,还要靠经验来判断哪里有笋。
农户自己家的花生,我问了价格,6元1斤。
木姜花,当调料使用,野生采摘。1元1把。
野生折耳根,6元-7元1斤,或者1元一把。
自家制作的干豆豉,20元1斤。
自家做的红薯粉。没注意到,没问价格。
鸡与干辣椒。
箭鸭,当地人称“憨包鸭”。
自生绿豆芽。
这种藕,虽然个头小,卖相不佳,但是特别好吃。
鱼也卖得很简单。
冬季的本地时令蔬菜有白菜、萝卜、青菜、秋土豆、蒜苗、葱、香菜等。五块钱可以买以斤为单位的重量。
路比较宽的街道两边就是常住店铺,吃穿住用,方方面面。
干杂铺。
厨具、农具铺。
鞋店。所谓“入乡随俗”,为了过一个温暖的冬天,我买了一双“鸡婆鞋”。
有时候并不能把一个店铺根据它售卖的东西来命名,真的是“百货商店”。
红枣、枸杞、参类,熬汤必备。
外来蔬菜弥补了本地菜蔬的单调。
厨具与炊具:筲箕与蒸子。
烤烟。
猪肉铺。
哪里的人都爱喝茶,本地有村子栽种茶树,能喝到本地茶叶,我应该已经离开这里了吧。
除了固定的摊位,还有“游走”卖家。
卖苗木的。
卖红糖的。
在叙永汽车站赶车的时候,车还没出发,有人带着这种特色小吃,吆喝着“麻辣豆腐干,吃了香嘴巴儿”。最小号的袋子装了有四块豆腐干,1元1袋。再多装的,就是3元5元10元不等。我第一次带回成都的麻辣豆腐干,论斤卖20元。
米磨浆、发酵、调味,模具刷油,在小火炉上烤制。外表焦脆,内里软糯。米糕。1元1个。
左边油炸的是一种有馅儿的米饼,1元1个。右边就是川南常见的“黄粑”,2元1个。
推着卖的菜籽油,8元1斤,油香味要比“金龙鱼”一类的要浓。
推销刀具的小摊贩。
“江湖郎中”。
小四轮水果老板只在逢场天才来向林镇上。
甘蔗,2元1节。
龙眼在夏天最便宜的时候,2元可以买到1斤。
热糍粑,2元1个。
其实在镇上,我用五元钱买得最多的就是早餐。
包子、馒头、发糕、油条、豆浆、稀饭。有的单价1元,有的或许再便宜一点。
姜鸭面。5元1两。豆浆免费。这家的面都是5元1两。
川南特色早餐:豆花儿饭。五元钱买不到,还要加一元。
嗯,久违的赶场。我的下一个目标是,一四七,赶天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