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芽苗菜价格_cctv7 致富经豌豆芽菜_豌豆芽菜种植方法

豌豆芽菜种植方法_豌豆芽苗菜价格_cctv7 致富经豌豆芽菜

豌豆芽苗菜价格_豌豆芽菜种植方法_cctv7 致富经豌豆芽菜

豌豆芽菜种植方法_豌豆芽苗菜价格_cctv7 致富经豌豆芽菜

豌豆芽苗菜价格_豌豆芽菜种植方法_cctv7 致富经豌豆芽菜

豌豆芽苗菜价格_豌豆芽菜种植方法_cctv7 致富经豌豆芽菜

一起看看原文吧

豌豆芽菜种植方法_cctv7 致富经豌豆芽菜_豌豆芽苗菜价格

枝江豌豆尖,坐着“飞的”闯上海

春寒料峭。枝江市问安镇龚桥村,占地160余亩的种植基地里,一垄垄豌豆尖水灵翠嫩。

眼下,正值豌豆尖大量上市季节。2月17日整天,村民邓应梅带领30多位姐妹穿梭在“琴键”边,躬身拎篮,动作麻利。右手伸前,左手随后,一枝新鲜的豌豆尖到手;掐去顶头根须,保留一枝四叶,当地人也称它“豆荚”。

“姐妹们加把劲啊,飞机不等人。”邓应梅大声招呼,还不忘补上一句,“质量也要保证,不然客户要说我们的拐话(坏话)”。话音未落,辽阔的田野上,回荡着一阵爽朗的笑声。

突突突……三轮车的马达声由远及近。村民胡守宜载着十几个塑料筐赶到,红的、绿的、蓝的,一字排在田埂上。妇女们拎着装满的小竹筐,将鲜嫩翠绿的豌豆尖倒进塑料筐里。胡守宜调转车头,驶向不远处的冷库。

“至少要保鲜储存10小时,豆荚才不会发黄。”种植基地负责人李亚楼说,豌豆尖经过打包、装箱,送到三峡机场、搬上飞机,最快当天傍晚,产自枝江的豌豆尖就能端上上海人的餐桌。

李亚楼曾在多地种植蔬菜,深谙市场规律。前期调研中,他发现豌豆尖在上海十分畅销,每斤卖到20元左右,便锁定这种当地从未种过的蔬菜。龚桥村地势平坦、水源地近,是种植蔬菜的理想场所。去年,李亚楼在该村流转160多亩土地,种上豌豆尖。

站在田埂上远眺,目之所及郁郁葱葱。豌豆尖为何长得如此壮实?“答案就藏在田边一个个方形塑料大桶里。”李亚楼神秘一笑,“人体需要蛋白质,蔬菜也要吃蛋白质。”他们将鲜鱼破碎、搅烂,再加些菌剂、肥料,改善土壤环境、提高蔬菜抵抗力,让它长得更壮、口感更好。李亚楼算账,目前,该基地豌豆尖亩产1000斤左右,还将轮作其他蔬菜,预计亩均年收入5万元。

“有事做,有收入,人都蛮精神。”62岁的村民王文芳常到基地务工,月收入1000多元。龚桥村党支部书记何心法介绍,高峰时,该村在基地务工的村民多达上百人,人均年收入超1.5万元。

夕阳西沉,阳光碎在绿油油的豌豆尖上。

天上无人机 地上旋耕机 掌上APP

枝江农民 冲浪智慧农业

豌豆芽苗菜价格_豌豆芽菜种植方法_cctv7 致富经豌豆芽菜

2月14日,枝江市七星台镇金家潭村,村民使用植保无人机施肥。(通讯员 付蓓蓓 摄)

cctv7 致富经豌豆芽菜_豌豆芽菜种植方法_豌豆芽苗菜价格

智慧育苗床。(五峰县委宣传部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通讯员 毛晓娜 李鹏飞

无人机悬空飞过,留下一片如纱的水雾,轻轻散落在葱郁的麦苗上;旋耕机田间行走,旋刀匀速运转抓地有力,迎面扑来泥土的芬芳;掌心APP字节跳动,土壤墒情精确送达,玩着手机轻松种田……

春耕备耕号角奏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行走枝江发现,许多农民用上北斗导航、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赋能的新农具,冲浪智慧农业。

据统计,截至目前,枝江已有28万亩土地、1.6万农户登上“MAP智农”APP,尝鲜智慧种田。

田间播种看“北斗”

“我们第一个把装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播种机开进枝江。”七星台镇鲜家港村,枝江市久全农机专业合作社里,理事长刘峰、刘华两兄弟正在保养旋耕机。对于7年前的那次“吃螃蟹”,哥俩言语中浸着自豪。

刘峰和刘华从事大型机械耕作已有20多年。2016年以前,他们多是半机械化半人工作业模式,机械起垄,人工点种。“效率低、效果差,人累得直不起腰。”刘峰回忆。

2016年,荆门沙洋等地兴起自动驾驶播种机,经测算,萝卜等蔬菜种植合格率达95%,是人工种植的1.5倍。作为枝江的蔬菜种植大镇,七星台镇当年萝卜的种植面积已增至3万亩,而自动驾驶农机还是空白。

如何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当年,七星台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黄军想到在农业机械上寻求突破,组织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等到沙洋现场学习。观摩归来,大家都不买账。

无奈,黄军花7000元从沙洋租回一辆北斗导航播种机,在开屋场会时推广,并到田间耕种试验。大伙还是不放心,选择一半机械种,一半人工种。

等萝卜秧苗钻出土,农户惊呆了,株距、行距横竖一条线。再算成本账,每亩地节约人工、种子等费用约250元。机械种植的萝卜品质好、价格高、市场俏,有的农户年收入四五十万元。

从那时起,刘峰联合几个大户成立九全农机专业合作社,率先把北斗导航播种机开进村里。

“边刷抖音边耕地,几个人可种上千亩田。”刘峰说,如今,自动驾驶是合作社机械设备的标配,实现旋耕、施肥、开沟、播种、起垄、打药、收割等全流程精准作业。每年,该合作社订单不断,业务遍布省内外20多个县级市。

机器施肥“自己走”

雨后初霁。2月14日大早,七星台镇东林村三组,青青麦田一望无际。天上,三架无人机“嗖”地来回飞行;地下,一台自走式打药机沿着田垄穿梭,空地协同,将化肥均匀地抛洒入地。

“刚刚下过雨,趁着地里有墒,赶紧施洒返青肥。” 枝江市农机服务中心副主任张静斌站在田埂边说,眼下正值小麦返青壮苗关键期,农户有无人机加持,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再也不会耽误农时。

只花几分钟时间,一大片麦田施肥完工,高蓉指挥无人机“嗖”地回到身边。“飞了一年半啦,很轻松!”自信写在她脸上,“借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植保无人机能按照提前规划好的航线和高度自主飞行,省心得很。”

高蓉是枝江市久全农机专业合作社为数不多的几个女飞手之一。和高蓉一样,许多农民通过系统学习农机安全生产、驾驶员操作技术、农机具挂接演示、农机保养等知识,操作起新农具来得心应手。

说话间,高蓉操控平板电脑,从容设置飞行路线,无人机“嗖”地一声再次升空,飞向远处。

理事长刘峰介绍,该合作社共有8架大型无人机,每架无人机可满载50公斤化肥,一次施肥5亩麦地,每小时作业面积300余亩,是人工施肥效率的30倍。

连日来,枝江市农业农村局专家指导组深入田间、走访农民,实地查看苗情、墒情和病虫情,组织植保服务机构开展无人机施肥作业。截至目前,枝江已投入春耕春管生产农机2万余台套,培训农机手、农机维修人员1260人次。

手机种地人不愁

“最近少雨,系统显示农田缺水干旱。”指尖滑过手机上的“MAP智农”APP,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宜昌分公司农艺师苏建杰得出结论。

结论源于中化智慧农业指挥平台。走进位于枝江市问安镇的中化现代农业MAP农场,迎面而来的是一面墙的液晶显示屏,农场遥感图、温度曲线图、历史灾害气象大风记录曲线等图示图表格外醒目。

苏建杰介绍,该平台可实时查看田间农作物生长情况,还整合气象、病虫害防治等信息,综合分析各项大数据,指导精准灌溉和施肥作业,规避农业风险。

眼下,结合苗情调查、病虫监测和天气情况,枝江制定发布《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枝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曾泉介绍,该中心与气象、水利部门做好防灾减灾应急预案,“能灌尽灌、缺水叶面喷施药肥”,帮助农作物正常生长。

2017年,中化现代农业MAP农场落户枝江,成为全省两大旗舰中心之一。据了解,通过“MAP智农”APP,农民可实时查看农作物长势、查询未来2小时1公里内的天气预报、聆听语言播报病虫害预报,还可以通过物联设备遥控摄像头、灌溉阀和智能农机,让百姓种田更方便。

科技赋能,精准巡田,枝江引导农民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截至目前,枝江已有28万亩土地、1.6万农户登上“MAP智农”APP。“活了大半辈子才发现,玩着手机也能种田。”村民牟兴洪乐呵呵地说。

五峰湾潭镇小凤池村

草莓辣椒晒“日光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金凌云 通讯员 胡鹏

装盘、播种、质检、盖料……2月16日,五峰湾潭镇小凤池村礼明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育苗大棚内,工人们正在赶育300余万株辣椒、草莓、番茄种苗订单。“通过‘智慧管家’控制,棚内温度可稳定在25℃左右,幼苗早晚含水量精准控制在相差0.3千克范围内。”礼明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剑说。

杨剑口中的“智慧管家”是集温、光、水、湿自动控制于一体的智能系统。“早上苗盘含水重量严格控制在1.7至1.8千克,晚上控制在1.4千克。可避免因夜晚含水量过多,造成苗期旺长及出现沤根现象,保证出芽率。”杨剑说,工厂化设备打破传统育苗病虫害多、存活率低、生长期长的局限,育苗成活率达95%。其中,番茄5天即可发芽,出芽率达98%,且根茎粗壮、叶片厚实。

针对长江流域阴雨寡照的气候特征,大棚内点起仿太阳光谱的50瓦植物补光灯,亮度随天气变化。一旁还有自动化播种机,确保每个穴孔精准播种。杨剑介绍,以前14个工人一天播种1000盘、7万粒种子,现在播种机一天可播种2000盘、14.4万粒,育苗效率倍增。

他计划繁育以报春花为主的草花种苗,供应至江浙沪,填补夏季不适宜育苗的市场空缺。

宜都红花套镇华饴生物公司

红叶石楠睡“恒温床”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坚 通讯员 朱灿义

2月17日,在宜都市红花套镇湖北华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化恒温育苗车间内,自动化设备正在喷淋作业。苗床上,扦插的红叶石楠幼苗长势茁壮,侧枝上冒出的新芽,长度已近2厘米。

“露天情况下,这个季节还没发芽。”公司总经理王世林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这批红叶石楠幼苗订单共400万株,两周前按照客户要求“打头(剪掉枝头)”,之后很快长出新芽。“等气温一高,这批幼苗就可以出圃了。”

“综合成本降低近一半。”宜昌市猇亭区红叶苗圃负责人王剑说,以前宜昌周边没有成规模的绿化苗木育苗基地,采购幼苗得到浙江、四川等地,裸根苗经过长途运输,成活率不到70%。华饴生物公司培育的穴盘苗根系健壮完整,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

华饴生物公司2012年投产之初,恒温育苗车间主要用来培育茶苗和花卉苗。2014年,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轻基质穴盘扦插育苗法”获批国家发明专利,并于2018年在恒温育苗车间,成功培育200万株红叶石楠幼苗。此后,公司通过改良基质,完善苗木扦插技术,将绿化苗木育苗周期缩短一半以上。

目前,华饴生物共有500平方米连栋温室小棚22个,7000平方米温室大棚3个,育苗温棚总面积达42000平方米,每年可培育销售绿化、花卉、蔬菜等各类种苗3000余万株。

宜昌点军联棚乡楠木溪村

蔬菜水果冲淋浴吹新风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通讯员 熊向华 皋香

2月17日,宜昌点军联棚乡楠木溪村,耕之语智慧农场智能育苗车间,走进一拨参观的客人。“小心!别把苗碰伤了。”苗床上,高矮不一、形态各异的秧苗水灵灵的,惹人喜爱。

该智能育苗车间是个玻璃大棚,占地面积约1440平方米,内部数十个可移动苗床整齐排列,内外循环风机、湿度水帘、喷洒系统、遥控遮阳帘等设施一应俱全,蔬菜、水果、菌类等秧苗绿油油地铺满苗床。基地负责人郭晨介绍,该智慧农场每年可培育100万株秧苗。

2019年,村里申请380万元项目资金,建设占地面积28亩的生态农业综合体,在地里育苗。不多久,大伙发现培育出来的秧苗总是“面黄肌瘦、营养不良”。村党支部书记李甜甜请教专家发现,当地属流沙土质,“漏水漏肥”,只好用上营养钵,把秧苗搬上苗床。技术升级过程中,村里又投资近200万元建设配套设施、添置自动化喷淋等设施,建设一座数字农场。

此事引起宜昌青山绿水农贸有限公司关注。2020年,该公司落户点军,负责当地9所学校和近百家企事业单位净菜配送业务,年销售收入近5000万元。“正需要育苗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公司总经理助理刘震伟说。双方一拍即合。

刘震伟介绍,智能车间装有8个传感器,可实时收集温度、湿度等数据,监测平台综合分析后,自动开启通风、遮阳、滴灌等相应操作,根据育苗、开花、结果等不同阶段需求,自动调配施肥。

春栽香菇之乡不再“一菇独大”

远安研发试种成功桑黄等多个珍稀菌种

豌豆芽菜种植方法_豌豆芽苗菜价格_cctv7 致富经豌豆芽菜

人工栽培桑黄。(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金凌云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金凌云 通讯员 王丹 朱丽君

2月18日,远安县湖北森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菌种无菌车间,工人两人一组“全副武装”,正在接种最新研发的珍稀菌种桑黄。

远安被誉为“中国春栽香菇之乡”,每年2至3月份是菌棒生产的“黄金时段”。上世纪80年代起,远安从野生香菇驯化出8404的香菇菌种,市场俏销,培育出的香菇大部分借道广东“漂洋过海”,带富全县2万余农户。

随着菌种、代料栽培等技术改进,香菇产量快速增长,生产区域遍地开花,从山珍贡品变为大众食品。远安香菇也遭遇品种退化、价格下跌等瓶颈,种菇大棚不断萎缩。

今年,远安进军珍稀菌种研究,食用菌产业正从单一香菇,到羊肚菌、大球盖菇、红托竹荪、鸡枞菌、天麻、玉耳、金耳、药用菌桑黄等珍稀菌种。

“一菇独大”致农户减收

提起种菇优势,许多农户的回答是“短、平、快”:周期短、见效快、风险小。

食用菌种植,只需要适宜种植的代料,一年就有收益。一段时间以来,种菇成为各地热衷的扶贫项目、富民产业。

差异化菌种和种植技术提升,让香菇种植从温润的南方向北方转移,加上不同地域、海拔的错季种植,全国从南到北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常见的食用菌,基本形成鲜菇四季供应。

随州香菇交易迅速发展,十堰规模快速扩大,省内香菇产量迅猛增长。2018年,市场供大于求,鲜菇价格一度跌至2元/斤,刨去成本几无收入,菇农大幅亏损。

“部分地方起步较晚,新建的大棚、现代化程度高,规模大、产量高。”远安大自然总经理周华雄说,远安香菇种植时间长,设施设备相对陈旧,产量落后,竞争力弱。

超过40年的种植历史,并未帮助远安在竞争中胜出。经此波折,曾经香菇之乡种菇大棚正快速萎缩,种菇不挣钱,外出务工就成为首选。

多个珍稀菌种试种成功

2018年,茅坪场镇马家坪食用菌基地,迎来丰收。羊肚菌更卖出“天价”,10亩收入20万元。

消息不胫而走,政府组织村民大户前来参观学习。“珍稀菌”的种子从此萌发。早先基地负责人焦海涛发现羊肚菌在沿海有广阔市场,但直接引进的菌种,并没有好收益。

食用菌种植,对气温湿度要求较高。同一菌种不同海拔、温湿度,出菇量,出菇品质各有不同,要想出品好、产量高,菌种必须适合本地特点。

森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远安菌种厂,从1978年开始菌种培育,其改进、培育香菇菌种10余种。焦海涛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储藏几十种羊肚菌菌种,从中配制4个推广种植。

“珍稀菌遗传性状不稳,种植过程中易退化,香菇菌种退化周期在10年左右,而羊肚菌种植2年可能产量、大小都有变化。”焦海涛说,新菌种从研发到推广最起码5年,保持菌种更新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该公司存有约300种菌种资源。去年4月,远安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今天的‘珍稀菌’如同80年代的山珍香菇一样稀有高价,市场空间极大。”远安县农业农村局种植股负责人宋鹏君介绍,远安食用菌产业基础相对较好,培育本地珍稀菌种是该县食用菌行业重点。目前,大球盖菇、红托竹荪、鸡枞菌、天麻、玉耳、金耳、药用菌桑黄等珍稀菌种,相继在远安试种成功。

解决种植技术“拦路虎”

2018年底,茅坪场镇平田岩食用菌基地种植大户范世荷听说羊肚菌收益好,开辟6个菇棚试种,没想到只长了6个菇,投入4万多元,颗粒无收。

珍稀菌比香菇更娇贵,种植技术成了“拦路虎”。

范世荷请来宜昌市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刘世玲,从土壤开始全程整改,菇棚增加微喷系统,挂上温度计,随时调温,保证恒温生长环境。在专家指导下,当地羊肚菌产量每亩超过800斤。

“发展珍稀菌技术性很强,一哄而上可能是昙花一现。”宋鹏君说,菌种和栽培技术相辅相成,后续技术配套对产业发展尤为重要。

为解决农户改种珍稀菌类技术难题,远安农业部门每年邀请技术专家组织珍稀菌技术推广;12个技术专家分布主要种植乡镇,一对一为农户服务;10个大型基地采取示范种植现场教学、实训方式,培训菇农珍稀菌种植技术。

县内9家专业厂家按标准化配方统一制作菌棒和菌种,点种成活后销售给菇农分散出菇,其中,灭菌、点种等高风险环节交给专业化公司运作,按0.7元/袋补贴给菇农,最大程度上降低农户产业风险,增加种植收益。

“我们率先在500亩规模内稳慎推广,在基地试种成功、积累经验后,将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推广,辅以珍稀菌种植收入保险制度、产业发展补贴政策,降低农户种植风险。”宋鹏君说。

眼下,远安珍稀菌种羊肚菌长势喜人,即将进入采摘时节。经过技术改进和推广,该县珍稀食用菌种植比例已达20%。

“魔芋第一股”登陆北交所

伴随开市钟声的敲响,2月21日上午,湖北一致魔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北京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简称“一致魔芋”,股票代码“839273”。这是A股市场“魔芋第一股”,是长阳深山走出的第二家上市公司,也是继江瀚新材登陆上交所之后,2023年湖北新增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此次上市发行,该公司募集资金总额1.5亿元,发行1350万股,每股11.38元。登陆北交所首日,一致魔芋股票开盘价16.6元,涨幅45.87%。

一致魔芋公司2007年落户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从事魔芋精深加工以及魔芋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与国内高校开展科研合作,深挖魔芋凝胶性、延展性、保湿性、成膜性等特点,生产出的素毛肚、果冻、粉丝、面膜等66个系列300余种产品,销往美国、加拿大、俄罗斯、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该公司还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参与起草原农业部《魔芋粉》和《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魔芋膳食纤维》,先后获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地处武陵山区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魔芋种植历史悠久,是“中国魔芋之乡”。目前,该县种植面积4.2万亩,基本形成以一致魔芋公司为核心,种繁、种植、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条,综合产值达20亿元。

今年开始,中国A股市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截至目前,湖北A股上市公司总数为138家,其中北交所上市公司6家。

一致魔芋出山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通讯员 覃丹

宜昌桃花岭,桃花笑春风。

2月21日,上市的钟声敲响,一致魔芋登陆北交所的喜讯,从这里传遍长阳土家山寨。

从2007年落户长阳,到摘得“中国魔芋第一股”,一致魔芋公司用17年艰苦跋涉,走出武陵深山,逐浪资本市场。

起初,一致魔芋公司是家初加工企业。于一家山区企业而言,人才引进难、科技创新弱,企业发展步履艰难。长阳科技部门多方奔走,促成企业与华中农业大学“结亲”,开展产学研合作。落户长阳刚一年,一致魔芋公司就研发出国内首条魔芋膳食纤维生产线。此后,企业与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走上科技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长阳端出系列科技新政,真金白银鼓励创新。近5年来,该县出台《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长阳清江创新基金管理办法》等6个科技创新政策措施,从政府扶持、税收、资金、人才、融资担保、分配方式等方面,助力企业科研项目建设,厚植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创新发展的土壤。

在企业和政府的双向奔赴下,一致魔芋公司建成“魔芋葡甘聚糖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湖北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研发平台,完成48个专利,素毛肚、魔芋晶球、魔芋米、魔芋洁肤皂等产品相继问世。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长阳将一致魔芋发展融入全县产业发展布局,把“打造中国魔芋之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建设包括魔芋在内的“五个一万亩”特色产业基地。

熟悉魔芋的人,闻“魔”生畏。繁殖系数低、种源不足、病害严重,制约魔芋产业发展。为破解产业发展瓶颈,长阳坚持不懈探索魔芋品种改良,研发出具有抗病性的杂交魔芋品种,实现规模化种植。

疫情期间,企业经历寒冬。2020年初,一致魔芋出口订单严重下滑。当地领导多方解难,主动站台,帮企业直播带货。Q弹素毛肚等产品迅速“出圈”,成为网红产品。一致魔芋成功跻身“三只松鼠”“百草味”等知名品牌供应商。

寒冬里的温暖瞬间,还有很多。一致魔芋公司董事长吴平记得,2021年2月的一天,得知企业上市需开具相关证明,原长阳县政府金融办主任田高纯召集20多个部门现场办公,仅半天时间,就将企业合规证明送到她手中,为企业节省10天时间。

武陵深山春来早。当前,长阳正奋力打造清江流域综合治理典范。长阳县委书记李泽刚表示,必须转变“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定式,坚持用工业理念抓农业,走好四化同步“特色棋”,打造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链。

不负好春光 播种新希望——我市奋力冲刺农业生产“开门红”

45万亩。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小麦播种面积57.3万亩,油菜播种面积145.99万亩,全面完成了省下达的任务。当前,夏粮夏油长势良好,小麦一二类苗87%、油菜一二类苗74%,均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马铃薯已播种61.3万亩,本月底前将全部播种完毕。

针对冬至以来出现的干旱、低温等极端天气,市农业农村局及时组织各地做好清理“三沟”、追肥壮苗、病虫害防控,共派出技术指导人员近千人次,清理“三沟”101万亩、追肥110万亩、病虫害防控34万亩。

送技术 提升农业生产科技含量

农业增效农业增收,科技是关键。全市广大农技人员深入春耕备耕一线,进村入户,推广良种良法,为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实现科技助农“零距离”。

2月13日,市柑研所农技人员走进云红、九秋鲜柑橘专业合作社,为橘农指导柑橘树冻害防治和水肥一体化技术;

2月20日,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仇方方等人来到点军区春茶主产区土城乡,将春茶管理实用技术送进茶园。

针对蔬菜市场可能出现的“春淡”现象,市农业农村局督促各地适当增加速生菜播种面积,目前全市蔬菜在田面积31万亩,可上市蔬菜约30万吨,市场供应充裕。及时发布水产品供需信息,强化春季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指导适时上市,力争一季度水产品上市5万吨以上。

稳定生猪生产,确保生猪产能稳定在合理区间。市畜牧兽医中心严格落实生猪生产“周报告、月对账、季调度”制度,引导养殖户抓好春繁春配、仔猪补栏和疫病防控工作,一季度生猪存栏稳定在330万头以上。

筑根基 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底气

粮食安全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我市统筹规划布局,推进高标准农田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协同建设,今年以来,全市2022年度19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建设进度达到55%以上。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80万亩以上。

春耕备耕,农资先行。为确保农资产品供应无虞,我市分市、县两级建立以农资批发企业、农资示范企业为主体的保供单位名录库,实行“月调度”机制,及时跟踪落实农资储备品种和数量。截至目前,全市水稻、玉米备种103万公斤、298万公斤,农药储备约2000吨、化肥储存9万吨、商品有机肥储存10万吨,可完全满足春耕生产需求。

我市统筹资金,积极投入农业生产。今年安排市级专项4472万元支持发展农业产业,拉动春季农业生产。

农业招商引资是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确立的“一号工程”。围绕八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开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制定完善招商地图,拜访目标企业,力争一季度全市拜访目标企业40家以上,农业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12个,到位资金45亿元。加快推进已签约项目落地开工,全力服务总投资12.8亿元澳利龙鱼腥草全产业链二期项目、总投资5.2亿元天佑华牧百万羽蛋鸡全产业链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一季度新开工项目13个以上。

春季收入占我市农民全年收入的比例不低。我市多措并举加快晚熟柑橘、蔬菜、畜禽、水产品等农产品的销售进度,引导农民适价快销,帮助农民增收。一季度全市有望销售柑橘30万吨、蔬菜70万吨、水产品5万吨,有力促进农民增收。

豌豆芽菜种植方法_豌豆芽苗菜价格_cctv7 致富经豌豆芽菜

来源/湖北日报、三峡日报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