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 -----
----- 广告 -----
----- 广告 -----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
上游产能过剩,下游分散、落后,水产养殖业发展仍面临巨大挑战
正文字数:3486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2023年的淡水养殖业依旧身处“寒冬”,种质退化、病害多发、成本激增、价格疲软的问题全面突显,不仅大宗品种,多数名特品种也陷入生产艰难、亏损普遍的“泥潭”。黄颡鱼无疑是这“寒冬”中罕有的一股暖流,尽管同样受制于上述问题,却能始终保有微利。2023年冬季起,黄颡鱼市场进一步回暖,小规格鱼(5-6寸筛上)塘口价10-11元/斤,大规格鱼(7寸筛上)12-13元/斤。同时,杂交黄颡鱼“黄优2号”已进入中试阶段,黄颡鱼种质的第3次“革命”即将爆发。借此机会,笔者拜访了湖北黄优源渔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樊启学及其团队,以获悉“黄优2号”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请教黄颡鱼产业的发展方向。
左三:华中农业大学 樊启学 教授
水产前沿:请介绍一下近年来团队在黄颡鱼种业领域的研究进展?
樊启学: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黄优1号”的特性,和黄颡鱼自然种相比,“黄优1号”具有生长迅速、抗病力强、抗逆性强的优点。抗病力强尤其体现在对“红头”病病源(爱德华氏菌)的不易感。爱德华氏菌为兼性胞内寄生细菌,一旦感染治疗困难,死亡率很高,但“黄优1号”几乎不出现大规模感染该病的情况。
另一方面,近年来,在市场规格要求升高、饲料品质降低、产量追求上涨、养殖技术优化与设施设备升级进度缓慢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黄优1号”的“缺点”也愈发清晰地暴露出来:1、由生物学特征引起,“黄优1号”的胃比自然种大很多,如果每餐饱食,会导致消化负担过重,久而久之形成脏器器质性损伤,目前已有证据表明,部分病害的爆发与投喂强度关系密切,为此我们研究总结了一套“安全投喂技术体系”,通过规范化的投喂策略与评估技术结合,实现对消化系统的有效保护。2、“黄优1号”的营养级较高,对日粮中鱼粉的含量及新鲜度要求偏高,动物蛋白用量或品质不满足时,则饲料系数上涨,疾病风险升高,“花身”、“香蕉鱼”等体色异常问题多发。
如果投喂安全性与饲料品质两方面的把控不理想,不仅造成上述问题,还会加剧水环境的污染,养殖水环境恶化,进一步损害饲养对象的生长、生存,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能一定程度克服上述问题,我们将“黄优2号”的育种方向制定为:在保障品质的前提下,通过遗传改良手段挖掘提高子代消化利用率,尤其对植物蛋白、菌体蛋白等,使黄颡鱼对鱼粉及总动物蛋白的需求降低50%及以上。宏观来看,对世界渔业资源的保护具积极作用。对养殖户而言,黄颡鱼的饲养成本将降低15%及以上。多年来,我们通过黄颡鱼自然种全雌选育系的建立、适当强度的分阶段选育,目前已形成了选育母本的第4代,研究工作进入了中试阶段,基本达到水产新品种的申报要求,后续主要工作将围绕申报国审新品种来开展。遗传改良非朝夕之功,是长期连续性工作,新品种获得国家审定后,我们的选育工作也不会停滞,或许10代以后,我们将再收获一个能对行业发展产生引领作用的优良新品种。
水产前沿:就目前形势来看,黄颡鱼产业发展面临着怎样的问题?
樊启学:在尚须设法满足国民对动物蛋白量的需求的时代,和多数品种一样,黄颡鱼养殖产业正处于供不应求的发展早期阶段,成本远低于当代,价格不亚于目前,利润空间很大,于是涌入了许多从业者。
发展至今,水产品的供需关系已发生改变,成本攀升而价格稳定,养殖利润整体萎缩。于是养殖户过度专注于产量提升,负面作用便愈发突出。据了解2023年是广东渔业收益史上最差的一年,种种迹象表明暴利时代已然结束,国人对水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这就意味着未来行业对品种、技术要求会逐渐升高。如今,饲料质量整体下降价格却反涨、市场对鱼的规格要求越来越大,以至周期延长、风险加剧、利润率降低,在这个微利的时代,获得高额机会利润的可能性越来越少。
此外,黄颡鱼苗种质量整体在下降,尤其在终端盈利困难的时期,养殖从业者往往追求价格低廉的苗种,苗种生产企业也缺少科技与资本来维护品质,陷入以量取胜、忽视品质的落后经营路线之中。黄颡鱼的良种覆盖率估计低至5%及以下,目前,经行业主管与技术推广部门审核认证的省级及以上杂交黄颡鱼良种厂,仅黄优源渔业一家,受限于场地和选育条件,目前年产能只有10亿多尾。
理念、技术、设备、规模化、标准化程度的落后严重困限着养殖终端的发展。大家对这条鱼养殖技术的理解还不够深,比如“精准投喂”的技术追求,就与健康、安全的原则背道而驰。更堪忧的是,饲料、动保,这些上游企业早已产能过剩,深陷恶性竞争之中,过度的固定资产和营销成本投入导致了产业链内部价值的消耗,产品设计的重点在于商业竞争而背离了饲养对象和养殖生产的真实需求。普遍微小、分散、落后的养殖终端被迫“照单全收”,艰难地消化着上游转移而来的沉重负担。近年来,弃养黄颡鱼的养殖户越来越多(湖北枝江弃养率或近50%),是产业链各个环节问题累积的结果,是固有问题在一定市场条件或历史阶段下爆发式的体现。从数量上和质量上来看,我们预测未来几年,水产品养殖端的价格都不会太理想。
值得一提的,目前业内普遍提倡的“降本增效”理念,我们认为很不完善。“降低成本、提升产量”的本质是“仍停留在‘数量’层面探讨效益”,显然不匹配当代社会对水产品改革的要求。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品质提升,满足时代要求,提高产品价值,才是当务之急。同时,也应重视产业链各环节的利益统一、融合发展,保持合作开放、共享共赢的心态,抱团取暖,共御“严寒”。
水产前沿:近年来有很多养殖户认为,普通苗和良种苗的差距越来越小了,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樊启学:首先我们要知道,新品种其实只是一个技术方案,对种质如果不精心维护,不持续选育,很容易发生种质退化。以“黄优1号”为例,新品种通过国审后,我们仍旧持续开展选育工作,从未中断,方能保持优良性状。但市场上确有表示“黄优1号”未展现优良性能的声音。主要责任在于作为唯一规模化生产“黄优1号”苗种的基地,黄优源渔业规模有限,供应量只有全国黄颡鱼苗需求量的5%及以下,一些不正规的生产单位以及大量贸易公司假“黄优1号”之名,兜售普通杂交苗,养殖户屡屡受骗,而黄优源渔业实在没有精力打假,所以大家会误认为“黄优1号”正在退化。我也希望有机会提醒广大的养殖户朋友,“黄优1号”是选育杂交种,与普通的瓦氏(父本)、黄颡鱼(母本)杂交有本质区别。
从淡水品种质量整体来看,不仅存在倒退现象,还存在危害更严厉的“负向选育”现象。如目前的加州鲈,在8-9月份价格最高的时候,大家把长得快的头鱼售出,剩下品质差、个头小的个体用于繁育,子代性能的优劣不言而喻,如此往复多年,种质退化已非常严重。杂交黄颡鱼的“负向选育”问题几乎不存在,原因在于该品种为远缘杂交子代,不可育,不能直接作为亲本。
水产前沿:据了解,2023年黄颡鱼的病害情况有所好转,具体是什么情况?
樊启学:我们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二:一,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和环境;二,养殖从业者综合实力提升,经过2020-2022年的“洗礼”,如今留在黄颡鱼养殖终端的从业者,通常具有相对成熟的技术、相对准确的判断力以及较理想的生产条件,而转养、弃养群体,普遍盲目入局,技术水平落后或理念有误,不具备病害防控能力。当然,上述两点并不绝对,病害的爆发还与种苗质量、饲料及动保产品质量等问题密切相关。
水产前沿:对于2024年黄颡鱼的行情,您如何看待?
樊启学:我预估2024年黄颡鱼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行情,主要原因在于:1、2023年黄颡鱼的投苗热情显著低下,苗种生产量大幅下降,成鱼产量很可能减少,供需关系改变,鱼价或有回升;2、市场需求重点从“数量”转变为“品质”,流通商对鱼的品质要求随之提高,高质高值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这对于长期坚持养好一条鱼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机会。
水产前沿:您如何看待黄颡鱼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樊启学:黄颡鱼是极少数价格从未跌破成本的品种,未来一段较长的时间里,也不会沦为亏本品种。微利的时代也让我们的目标简单而清晰,那就是:健康养殖,提升品质。“养殖门槛”已经为黄颡鱼养殖端提供了较理性、先进的从业群体,因此种苗质量也会被需求带动而提升,营养研究会更加深入与实际,饲料品质有望恢复或提升,养殖技术将逐步成熟、设施设备的更新迭代也正悄然开始,即“磨难”之后,黄颡鱼养殖的现代化水平将迎来全方位升级。所以我认为,未来黄颡鱼产业一定是缓慢增长的过程,我们也希望产业能彻底从“数量追求”中解放出来,踏入科技创新、注重品质的可持续发展路线,让产业获得持续良性发展的核心动力。
【水产前沿】
右上角星标☆关注,可确保及时收到推送文章
↓↓↓
水产前沿设为“星标”,收获更多精彩内容
↓↓↓
公告
*水产前沿专业为您推送鳜鱼、加州鲈、黄颡鱼等特水鱼的各种资讯。
*欢迎扫码加小编企业微信,一起探讨!
扫码时,请注明:姓名+所在地区+品种+行业身份(如鱼中、流通商、养殖户、经销商)
聚
焦
回顾
博行情,养户惜售强烈!鳜鱼、加州鲈最高涨2元/斤!生鱼跌0.2元!黄颡江团鲟鱼维稳
降降降!最高大降800元/吨!饲料巨头通威、海大、粤海、杰大、新希望、旺海、百洋...都降
成本低至8元!塘头病毒快检来了!“滴血查毒”15分钟完成病毒检测,操作很简单
又一畜牧业黑马进军水产想做鳜鱼料?去年销售了近700吨鳜鱼料!
首届全国规模渔药经销商发展大会来了,经销商未来何去何从,一次讲透!
突发惨烈!夷为平地!压垮、淹没、冻死...凶猛寒潮雪灾肆虐,湖南江西养蛙户惨失或上亿
最高涨到40多元/斤,多年低迷终于爆发了!雷东:多宝鱼还会有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