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华,女,1969年6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商河县云军养猪专业合作社经纪人。
走进韩庙镇高家村,只要谈到“养殖”这一话题,村里人就会毫不犹豫地提起“李建华”这个名字。她不仅自己靠着勤劳发家致富,还帮助村里贫困残疾青年发展养殖,带动村民一起发家致富,受到村民一致称赞。
“门外汉”叩开“致富门”
中学毕业后,为了生计,李建华曾离开家乡外出打工。1992年,李建华嫁到了高家村,担任起邻村幼儿园的幼儿教师。机遇往往在平淡中悄然到来。1998年,村里的果园破产了,因为销路问题,无人愿意承包,李建华和丈夫商量后将果园承包了下来。“穷则变,变则通”,果园没有了市场,李建华开始考虑起别的致富路。一次,农业局专家和镇领导下村调研,向李建华说起如今市场上獭兔效益比较高,村里气候温和、草料丰富、很适合养殖,鼓励她买几只试养。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有空,李建华就到镇农办与工作人员闲聊,县农业局到镇上举办新型农业培训班她也积极参加,并和到场的专家交流,在了解了獭兔的效益和养殖技术后,李建华和丈夫商量做出了大胆的决定:把承包的果园砍了,养殖獭兔。
就这样,李建华的獭兔养殖渐渐规模化,村里街头巷尾很少看见李建华,但是在养殖场一准能找到人,她忙着饲养獭兔、整天与獭兔“形影不离”。獭兔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一天天长大,一年下来年收入近20万元。“做梦也没想到养殖能赚到这么多钱!”心里乐开了花的李建华对当时的那份喜悦仍念念不忘。
“有心人”带民奔富路
个人致富之后,李建华不忘帮助贫困户,本村残疾青年李兴宝就是一例。2014年,李兴宝拿出家里全部积蓄买回50只繁母獭兔,由于经验不足,当年不仅没有见效益,而且死了26只獭兔,直接损失了2500多元,李兴宝灰心丧气,打起了退堂鼓。李建华鼓励他不要怕失败,帮助他查清了死亡原因,耐心地给他讲解养獭兔的技术和注意事项。从此,李建华成了他的“高参”,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如今,李兴宝獭兔只存栏达到了1300多只,不但还清了债务,还娶了媳妇,他逢人便说“多亏了李姐,要不我哪有今天!”。
因为李建华养的獭兔繁殖快、周期短、耗粮少,饲养转化率高、价值高,许多村民慕名前来参观学习。富起来的李建华没有忘记村里的乡亲,她毫不吝啬地将养殖技术地传授给村民,并把最好的种兔提供给村民,鼓励他们大胆养殖,共同把獭兔养殖业做大做强。在李建华的带领下,周边村已有10多户农户参与养殖,养殖规模发展到3000多只,同时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销售渠道。
“土专家”勤念“养殖经”
饲养獭兔的成功,与李建华的勤奋努力分不开。随着效益的显现,李建华增加了獭兔的数量,扩大了养殖的规模,但问题也接踵而至。新上的一千多只兔子两个月后有的不但没有长大,反而变瘦了,有些獭兔甚至连东西也不吃,好像生病了。
束手无策的她,看着这些“命根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访亲问友、寻医问药,李建华用了许多方法都于事无补。无奈之下,李建华找到了镇畜牧站的技术员取经,原来是喂食过多出现的问题。技术人员向李建华解释:新上的獭兔吃到7分饱就可以了,隔二三顿再慢慢加料。“养獭兔是个细致活,特别是我们这种刚入门的,只能是边养边学。”针对李建华这样的情况,技术员向她推荐了关于养殖的几个专业网站增加见闻。如获至宝的李建华更是自己把学到、听到的认真用到獭兔养殖中去,效果良好。每逢遇到饲养难题,李建华有了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李建华成了獭兔养殖的 “土专家”。
2014年收入15万余元,2015年她又出售獭兔4000多只,收入20万多元。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李建华扩建了办公室和饲养室,所有的饲草饲料也都有了固定的放置场所。现在她在院子里建起了标准化基础獭兔母舍栏,育幼兔舍,育商品兔笼30余排,种植优质牧草10亩,存栏能繁母猪50只,育肥猪达到150头。与此同时,李建华积极加快品种改良步伐,迈出了品种改良、提质增效的步伐。
“农民创业不容易,养兔户只有打成一片,形成规模,才能扩大效益,共同受益。”李建华说,如今,她又有了新目标,要把养殖场做大做强,吸收更多的农户加入到养兔行业来,带动更多人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