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池鳜鱼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贵池鳜鱼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_江孝八

贵池鳜鱼产业发展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经过 20 余年的发展,在品牌效应、产业规模、养殖水平和养殖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鳜鱼产量、规模和养殖水平处于安徽省领先水平,成为贵池区现代渔业发展的一张名片和亮点。

1 发展现状

1.1 种业现状

贵池区鳜鱼养殖投放以 8~10 cm 规格苗种为主,年需求量逾 100 万尾。 目前,从事鳜鱼苗种繁育的单位主要是池州市秋浦特种水产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20 年共繁殖秋浦花鳜、秋浦斑鳜、秋浦杂交斑鳜等鳜鱼苗种 4000 余万尾,销售 3000 万尾(其中,培育 3 cm 以上的鳜鱼苗种共计1 200 万尾,销售超 1 000 万尾)。 苗种销售区域主要为皖、苏、鲁、鄂、沪及东三省。 目前,池州市贵池区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鳜鱼苗种繁育供应基地。 贵池区投放自繁自育苗种占总量的 9.5% ,引进后再培育苗种占全市投放总量的 90% ,直接购进外地苗种占全市投放总量的 0.5% 。由于苗种来源不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苗种存活率存在较大区别,其中自繁自育苗种成活率在 90% 以上,培育引进的苗种成活率在 70% 左右,外地购进的苗种成活率约为 50% 。

1.2 产业现状

2020 年贵池区鳜鱼主要养殖区在涓桥镇、牛头山镇、唐田镇及梅龙、秋江和马衙街道等地,养殖品种主要有翘嘴鳜以及少量秋浦斑鳜和秋浦杂交斑鳜;主要模式有大水面(湖泊、河沟、圩口等)套养、池塘套养、蟹鳜混养等;鳜鱼养殖面积约 4 000 hm 2 ,占贵池区水产养殖面积的 10% 左右;鳜鱼商品鱼养殖产量一直维持在 1 200 t 左右。

目前贵池区鳜鱼养殖模式主要是池塘主养、成鱼(小龙虾)池套养、小龙虾—鳜鱼连作及湖泊增殖等。此外,还有贵池区世外胜美家庭农场池塘循环水试验养殖模式,主要投喂冰鲜鱼和人工配合饲料。 ① 池塘主养模式。 鳜鱼苗种投放量 1.2 万 ~4.5 万尾 /hm 2 ,规格8~10 cm ,配套饵料鱼池塘比例为 1∶2.0~3.5 。 池塘配套增氧设备 15.0~22.5 kW/hm 2 ,高密度( ≥3 万尾 /hm 2 )养殖还配备底增氧设备 2.25 kW/hm 2 ,鳜鱼产量达 7 500~22 500 kg/hm 2 。 ② 成鱼(小龙虾)池套养模式。投放鳜鱼苗种 300~450 尾 /hm 2 ,规格为 8~10 cm ,鳜鱼产量可达300 kg/hm 2 。 ③ 小龙虾—鳜鱼连作模式。 采用一季小龙虾一季鳜鱼模式,投放鳜鱼苗种 1 800~3 000 尾 /hm 2 ,规格 8~10 cm ,鳜鱼产量达 1 200~1 800 kg/hm 2 。 ④ 湖泊增殖模式。 投放鳜鱼苗种规格 8~10 cm ,投放量 120~150 尾 /hm 2 ,产量达 75 kg/hm 2 。 ⑤ 池塘循环水试验养殖模式。 每个 110 m 2 跑道投鳜鱼苗种 5 000~10 000 尾,规格 8~10 cm ,每条跑道鳜鱼产量达 2 500 kg 。

斑鳜鱼好养吗_斑鳜可以人工养殖吗_斑鳜鱼养殖技术

2 存在的问题

2.1 气候条件制约

气象条件对水产养殖动物的摄食、生长、发育及行为均有重要影响。 在鳜鱼养殖过程中,饵料鱼配套是重要的一环。 贵池区鳜鱼养殖所用饵料鱼大多是从广东进货的鲮鱼仔鱼,养殖户培育后再投喂鳜鱼;也有部分企业用团头鲂、草鱼等常规鱼作鳜鱼饵料鱼。鲮鱼不耐寒,主要产地在我国珠三角、海南等地区,在当地 1 年可以繁殖 4 季;水温低于 7 ℃ 时鲮鱼就会死亡,水温低于 14 ℃ 时鲮鱼不食。

2.2 专业化分工未形成

广东、江浙等发达地区鳜鱼养殖在大规格苗种培育、饵料鱼生产、商品鱼销售等方面有专门分工,形成了产业链条。 目前,贵池区鳜鱼主养和饵料鱼配套全程自主生产,未形成专业化分工,大幅降低了养殖效益,生产难有突破,水资源存在浪费现象。

2.3 大规格苗种供应不足

由于气候等原因,贵池区当地鳜鱼苗种繁育时间较广东等地推迟,大规格苗种时间也同步推迟。 多年生产发现,鳜鱼大规格苗种尤其是 8 cm 以上苗种具有成活率高、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等优点,投放当年即可达上市规格。 多年来,贵池区养殖户一般购买 2~5 cm 鳜鱼苗种,然后分塘培育成 8~10 cm乃至更大规格的苗种,再分塘养成商品鱼。 因此,建立鳜鱼大规格苗种培育基地,通过“苗种 + 农户”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户发展鳜鱼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2.4 养殖技术水平偏低

贵池区鳜鱼商品鱼养殖企业较少,目前主要有池州明秀家庭农场、 池州市一绝生态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贵池区世外胜梅家庭农场等。 这些养殖企业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不高、养殖规模小、饵料鱼配套全程自给自足等问题。 作为鳜鱼苗种生产的龙头企业,白沙湖联营渔场和池州市秋浦特种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先后在鳜鱼池塘主养、大水面套养、网箱养殖、鳜鱼与黄颡鱼混养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但均未取得成功。

2.5 研发投入较少

与发达地区相比,贵池区鳜鱼研发投入资金少,关于鳜鱼病害防治、饲料驯化等的前瞻性研发较少。

3 发展对策

3.1 推进产学研合作

与珠江水产研究所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珠江水产研究所人才优势,设立珠江水产研究所贵池工作站,引进鳜鱼产业技术专家驻点开展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 。 珠江水产研究所鳜鱼苗种繁育、防疫技术和可控生态健康鳜鱼养殖技术走在全国前列,在贵池区秋江街道,由池州一绝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与研究所合作建立鳜鱼繁育和可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示范基地,打造鳜鱼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区。

3.2 加强技术交流

在秋江街道、牛头山镇建设 2 个鳜鱼池塘养殖核心示范区,引导和鼓励示范区鳜鱼养殖企业与珠江水产研究所下属企业建立技术合作机制,为鳜鱼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充分利用鳜鱼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等民间组织资源优势,加强与广东省等省内外鳜鱼民间组织交流合作,定期选派技术人员到外地先进地区学习,邀请鳜鱼研究专家来贵池区举办培训班,着力提升贵池区鳜鱼养殖整体水平 。 组织科技攻关,促使核心示范区鳜鱼产量达到 15 t/hm 2 。

3.3 打造池州鳜鱼产业园

在区域内规划建设鳜鱼产业园,促进鳜鱼产业一、二、三产融合,打造集技术研究、鳜鱼苗种繁育、饵料鱼配套、鳜鱼生态健康可控养殖、初深加工、冷链物流等的完整产业链。 园内苗种繁育、成鱼养殖区面积为133.3 hm 2 左右,道路通畅,进排水通畅,尾水处理设施齐全;建设亿元以上储存加工企业,开展鲜食鳜鱼、茶香鳜鱼、臭鳜鱼、鳜鱼休闲食品等系列产品的研发 。

斑鳜鱼养殖技术_斑鳜鱼好养吗_斑鳜可以人工养殖吗

3.4 建立鳜鱼产业标准体系

充分发挥贵池区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和鳜鱼协会的作用,借助中国渔业协会和珠江水产研究所技术力量,组织制(修)订适用性强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和地方标准,逐步健全覆盖鳜鱼养殖、加工、流通全过程的技术标准体系,为鳜鱼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5 强化品牌宣传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农交会、渔博会、驻外商会 等途径宣传推广“中国鳜鱼之乡”区域公用品牌,建议区政府每年 9 月或者 10 月举办 1 次贵池鳜鱼旅游文化美食节暨贵池鳜鱼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与相关媒体深度合作,全面报道,扩大贵池鳜鱼品牌知名度。

3.6 扩大鳜鱼产业投入

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政府投入、信贷支持、企业自筹、农民和社会参与等多渠道、多层次的鳜鱼产业投入体系,为贵池区鳜鱼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3.7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围绕打造 鳜鱼产业园,组织编制鳜鱼产业项目,尤其池塘主养、加工、冷链物流等项目,并利用“农交会”“渔博会”等推介会,政府门户网、农业信息网等网络招商,以及上门招商等手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接已引进的通威等公司建设鳜鱼加工项目,加快推进鳜鱼加工、冷链物流产业发展。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