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泥鳅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及台湾岛北部,和本地泥鳅相比具有生长速度快,饵料系数低,抗病能力强等优势。并且台湾泥鳅的养殖周期短,五个月就可以达到20尾/kg的规格,但在口感和肉质上并不逊色于本地泥鳅。

台湾泥鳅主要在南方地区养殖,由于其良好的养殖优势和市场效益,北方也开始进行养殖,甚至在东北这样的高寒地区进行养殖。那么对于北方的养殖户来说,养殖南方引进的台湾大泥鳅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呢?

首先是泥鳅苗种质量和数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泥鳅本身孵化率较低,加上北方气候的条件的限制,其孵化期与生长期均会受到影响,由此就会造成养殖户为了顺利养殖购入大量苗种,从而使得不规范厂家有机可乘,以次充好出售苗种。北方养殖户对于养殖台湾泥鳅及预防疾病敌害的方法不熟悉,使得成活率和产量受到影响。产品销路不通畅同样是渔民收益得不到保证的重要问题之一。

总结了一些在北方养殖的技术以供大家探讨。

池塘及苗种投放

养殖台湾泥鳅的池塘一般选择浅水地带,宽度在20-30m左右,长度可在100m左右,及选择长大于宽的浅水池塘。注水深度在1m左右为宜,池塘水草所占比例不要太高,没有则更好,这样可以减少泥鳅敌害。台湾泥鳅善于逃跑,因此在鱼池的进出水口需要设置过滤网,还要建立围网,以免泥鳅逃逸。

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彻底清塘后方可放入苗种,主要方法操作与养殖其他鱼类一样。一般在清塘后15天左右可放苗,放养密度需科学合理安排,建议每亩投放规格3cm左右泥鳅苗种2万尾左右,挑选活力好且规格一致的苗种,同时可套养花白鲢等滤食性鱼类,利用生物调节水质,防止藻类爆发。

养殖水质的管理

台湾泥鳅对于水质的要求并不是十分苛刻,化学品或其他污染物不超标的水均可养殖。台湾泥鳅耐受低氧及高氨氮环境的能力较强,适合在肥水中养殖,因此可施放一定量的有机肥料,池水透明度维持在25cm左右即可。定期对养殖池塘水质进行监测,定时换水消毒,改良底质。

饵料饲喂

泥鳅食性较贪,且泥鳅为兼肠道呼吸,因此在饲料投喂方面切不可量大,以免泥鳅由于过食造成肠道损伤诱发肠炎。建议在放苗前一个月可投喂粉碎料,一个月后投喂小粒径饲料。饲料质量要求蛋白优质营养均衡的全价饲料。台湾泥鳅属底层鱼类,喜静,则投放饵料时间选择在早晨和傍晚为佳,水温控制在25摄氏度为宜。

台湾泥鳅养殖成败的关键更在于日常管理,按时巡塘,注意观察泥鳅活动及摄食状况,及时检查活力不佳的泥鳅,捡出死泥鳅以免病菌较差感染。随时监测水质状况,尤其养殖泥鳅的水体较肥,更容易引起鱼类缺氧浮头,及时注入新水,避免泛池。防逃逸及防天敌,也是养殖泥鳅的关键,大雨或者暴雨使得水体升高,极其容易造成泥鳅逃逸,平时应该多检查防逃设备是否完好;同时为防止泥鳅天敌,还应在池塘上方搭建天网,四周进行围网,以免水蜈蚣、青蛙、老鼠及鸟类等侵害泥鳅。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