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被称为“百鸟之王”,平常我们想看一眼,还要跑到动物园。但是,新邵县一位80后年轻小伙养殖了300多只蓝孔雀,并靠这些孔雀增收致富。
8月26日上午,走进新邵县新田铺镇水尾村,青山叠翠,绿水潺潺。拾级而上,走进蓝孔雀养殖场,只见用网分隔开的坪场上,一只只蓝孔雀或悠闲地踱步,或威风凛凛地栖息于木架乘凉,或交颈而戏、引颈高歌,胆大的还与人互动,优雅美丽的孔雀让人喜爱不已。
☆瞅准商机,大胆尝试孔雀养殖
这个特色养殖场的主人叫梁路长,今年34岁。短短4年时间,从没有接触过孔雀养殖的梁路长,瞅准商机,开始建基地、养孔雀,经过不懈努力,他突破层层技术难关,成功实现蓝孔雀本土自然条件的繁育,养殖规模从最初的30只发展至300多只。
说起蓝孔雀,梁路长打开了话匣。梁路长说,孔雀是一种观赏鸟类,但它的肉可以食用,营养价值相当高,羽毛可以制作成装饰品,胆可以治病,可以说孔雀浑身都是宝。“一只成年孔雀一天只吃二两料,养殖成本小,养孔雀比喂鸡喂鸭要强。”一边喂孔雀,梁路长一边介绍,孔雀一年左右就能长成成鸟了,孔雀每年下一季蛋,集中在3至7月份,每只年均产蛋二三十枚。
其实,养孔雀是梁路长从小就深植的一个梦想,他从小就喜爱动物,爱好养殖。2013年,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梁路长把幼儿园转手了,并多方筹资20多万元,从江西引进30只种孔雀,开始了孔雀养殖。
☆缺乏经验,创业初期遭遇“滑铁卢”
养殖孔雀第二年,梁路长养殖的孔雀开始下蛋了,并孵化出了雀苗,这让他欣喜不已。可是,按照每只每年可产蛋二十枚,20只母孔雀可下蛋400枚左右,当年他的孔雀才下了200多枚。孵化出来的幼孔雀成活率非常低,仅30%左右。同时,由于不熟悉孔雀习性,蓝孔雀患上了呼吸系统疾病,损失过半。就在这一年,父亲突然走了。创业失败、父亲离世,梁路长遭受了双重打击,一度有过想放弃养殖孔雀的念头。
后来,在家人的鼓励下,梁路长开始重振旗鼓。由于孔雀是比较名贵的鸟类,饲养孔雀需要一定的养殖技术。在新邵县,梁路长几乎找不到一个养殖孔雀的同行,也没有拜师学艺的机会,他唯有通过购买书籍学习饲养孔雀的技术,并利用微信群结识了许多养殖孔雀的同行和专家,学习到不少养殖孔雀的方法,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
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孔雀们一天天健康成长起来,幼孔雀的成活率达到60%以上。几年下来,梁路长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孔雀专家”。
☆发展农家乐,延伸孔雀养殖产业链
梁路长说,他最近瞄上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乡村旅游,准备把孔雀养殖和农家乐结合起来,依托养殖场,形成特色养殖、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养殖模式,利用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养殖基地近郊的区位优势,开发出一条精品乡村休闲旅游路线。“来我的养殖场可以观赏蓝孔雀,在农家乐可以品尝孔雀宴和一些农家菜,还可以在我承包的池塘里垂钓。”梁路长笑着说。
2015年年底,梁路长饲养孔雀获得成功后,办起了新邵县中农孔雀养殖专业合作社。谈及今后的发展规划,梁路长信心十足。他说,待成本回收后,他准备扩大孔雀养殖规模,把孔雀养殖做成当地一个新兴的特种养殖产业,并计划将养殖孔雀的技术传授给周边的村民,带动周边乡亲养殖蓝孔雀,带领大家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