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金黄虎头蜂的过程中,涉及到5个关键技术:收集雌雄蜂、雌雄交配、蜂王批量越冬、蜂王筑巢产卵、培育标准蜂群。其中,人工培育蜂王和蜂王在人工条件下筑巢产卵,是最难的环节。人工控制胡蜂越冬初步观察

随着生防工作的蓬勃发展,人工助迁胡蜂防治棉

田害虫已在许多棉区取得良好效果。但因故蜂自然越

冬死亡率高,影响来年蜂群的壮大,推迟了田间放蜂

期,影响了田间利用效果,因此搞人工控制胡蜂越冬,

已是生产上的迫切需要。1975, 1976年虞城县10余

个社队进行了人_L控制胡蜂越冬的技术探讨,由于雄

蜂于12月底死完,在生产上没有应用的价值,现只将雌

蜂越冬情况简结于后。

一、越冬蜂的采集与冬前管理

9月底到LO月中旬,胡蜂开始脱巢迁移群集越冬,

是收集胡蜂的适宜时期。夜晚用捕虫网采集胡i} I放

到有充分活动余地的蜂笼或蜂箱甲,1立方市尺的蜂

笼中可放30。一知。头,将蜂笼遮光后放到干燥的地

方,控制胡蜂活动,促使提前迸人半冬眠期,减少蜂体

养分的消耗和死亡。若供给足够的食料(苹果等和水

分,蜂笼可以透光保存,中午气温高时毯行日晒,让蜂

活动,虽推迟了半冬眠期,但仍能安全越冬。否则,将

造成大量死立。

二、越冬方法

群众创造了很多胡蜂越冬的方法,基本上分两大

类:一是保温越冬法,将温度保持在牛一10℃之间,包

括:(1)大(纸或木)箱内套小箱,两箱之间填麦秸、棉

花等保温物,小箱内放胡蜂,把蜂箱放到室内避风处越

冬;(2)大布袋套小布袋,两袋之间填保温物,小袋内放

支架后放人胡蜂,将袋挂到室内避风处越冬;(3)箱内

套布袋;(4)把蜂笼、蜂箱或蜂袋放到地窖内越冬等等。

二是低温越冬法:将胡蜂放到烽笼(或蜂箱)内,蜂笼

上加fH纸或黑布等遮光物,将蜂笼放到通风处,使温度

接近大气温度,只要蜂笼内有胡蜂充分活动的余地,湿

度又不太大,温度在一8.5 `C左右也能安全过冬:表1)}

表I越冬方法对比

‘15,x8X1.1厘米/j, ?}盒> rh装棉花、蜂无活动余地。

* 20 X20 X20厘米3小蜂笼内放布袋,用棉花填充,放于y尺深的红薯窖内。

七、 云南,目前发现了4种,不具有冬眠习性的胡蜂,分别是小青米蜂\红米蜂\大青米蜂和小夜马蜂.它们,都具有连续数年在同一个洞穴或树上蜂巢内生活繁殖的特性,是有一定开发价值的胡蜂种类,现在我谈一下自己的了解情况,以供广大蜂有借鉴和参考.

青米蜂(荞面蜂,狗苍蝇蜂,瞧命蜂),有大型和小型两类.我曾经听有些老年人讲,有些可以几十年在一个洞穴内生活,蜂饼有簸箕那么大,能蛰死人.我见过的,蜂饼有米筛大,在鸡纵洞里,有十几饼.这些青米蜂,蜂毒厉害,特别灵活,钻进衣服袖口里比跳蚤快,蛰到人比老马蜂疼痛,肉会局部坏死,它们是胡蜂界的狼群!几米外,就会飞来蛰人,特别是农村人割地埂草的时候.如果被蛰,爬,也要爬离,否则在巢穴周围30米以内蛰昏倒,恐怕性命难保,蜂群会持续攻击几个小时,甚至会开始疯狂的咬人的肉回巢穴内,很恐怖.如果,有人不相信,可以用绳子栓只活鸡活兔试验下,有几十只蜂蛰咬的时候,迅速拖到20米以外观察实验.如何养好米蜂?

青米蜂的巢,一般在土洞里,尤其喜欢白蚁的洞穴,里面很光滑,多数洞穴是圆弧型或椭圆的,我们在捕捉青米蜂时,仔细测量下,得出的数据可以指导我们养好米蜂.多数米蜂的洞口通道是转弯的,防止冷风湿气直接吹入巢内,长在20厘米之80厘米左右.青米蜂的洞穴是相对干燥的,椭圆型的洞穴,利于排水到洞底,浸透的水会顺洞壁流到底部漏走.我们应该尽力模拟它们的自然

巢穴,尊重它们的特殊习性,是可以养好它们的,米蜂洞穴要下功夫研究和修建.有人,也在木桶内养,也许可以的,从长远来看是有违它们的习性.

分蜂的要点:利用它们的护巢护饼习性和多王共居的特性,是可以像蜜蜂一样分蜂的,选择在冬末和 春季.禁止在夏季分蜂和取饼.青米蜂有夏眠的特性,在夏季,有时洞口有蜘蛛网覆盖了,没有蜂进出,实际是夏眠.一次可以分2窝,最好1窝.剪下下面的2饼,抓足够的成年职蜂和蜂王,移养到新的巢穴,记得填土,空间不要比蜂饼太大,蜂饼的塔尖处用铁丝扎在合适的干木棍上,挂稳挂正.洞口通道设计要稍微转弯,长在30厘米左右,利于洞穴内部保温.最保险的分法是在原巢的隔壁,挖个专门的分蜂洞,中间有直径10厘米长10厘米的洞道,防止两个洞穴的蜂壳长到一起,这个分蜂洞穴比原巢的洞内顶层矮一些,操作方法一样.好处是同群蜂可以相互照顾及建外壳.分好的2天后,把那个分蜂洞的洞口打开些,甚至让阳光照到,加速建造外壳的速度,当壳建好,应该及时堵严两洞中间的通道,观察几天后连壳带蜂移养.25天后,可以判断是否成功,基本不伤蜂群的元气,避免了抓蜂的麻烦和伤害.有人会说下面的是王饼,其实它们可以转化,繁殖时是王饼,过了节气是普通饼.当新饼做好,上面的就是老饼.女人,怀孕是孕妇,过后还是女人,不可能永远是孕妇!老巢内的老蜂饼2年左右,要清理掉最上面的老饼,发霉严重,会出逃的.

红米蜂(小细马蜂),它的洞穴没有青米蜂的讲究和严谨,甚至蜂饼在不好

的石缝中,七扭八歪的,分法一样.无论哪种米蜂,洞穴内部不能太潮湿.每年取2次蛹就可以了,取的次数多,伤蜂,还是细水常流好.也许几十年后,都还养着,它们依然陪伴着爱蜂的你!

八、我,关注胡蜂吧已经好久了,一直在忙生意和养殖的事,一直没有太多的空隙时间,幸好这段时期有空,也就出来献丑了.引起了各位蜂友的激烈争论,这是好事,有讨论才会有进步.无论是任何人,肯定也好,反对也罢,说吹牛也好,赞成也好,哪怕是漫骂和攻击,我都会乐观的看待.我道破了许多迷津,无意间也触犯了许多资深蜂友的发财之路,他们寄希望于垄断某些业内技术,靠卖胡蜂种等等,不择手段的敛财,从长远看,他们是极大的伤害了胡蜂产业的健康发展.至于,蜂友关心的图片,我一张都不可能传播出来,如果有缘份加上比较谈得来的蜂友,我也欢迎他们实地参观和交流,有实物为证,公道自在人心.我的许多观点,不代表是一定正确的,但是它代表一种思路

,可以启发我们探索的方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旁观者乐呵呵.做人要有,一定的良知,我期望胡蜂产业发展得越强越好,从初级加工到医学保健领域的精细开发,最终造福全人类.

有蜂友,问我,为什么不用你的技术去高产地区饲养胡蜂?想法很好,但是当地人并不是憨包傻瓜,他们不会长期容忍你触犯他们的利于或是势力范围,当技术全面学到掌握,谁愿意再继续合作?你一去养,当地的那些蜂友绝对无法再养蜂了,在圈养技术不成熟的现在,可以说是断了人家的活路,后果可想而知?!!!在这里,我告诫广大蜂友,不要太天真,凡事提到利字,是扯不清楚的,真可谓是翻起石头蚂蚁多,不要给自己找些不必要的麻烦!认为我写的资料,有合理有用处及有借鉴意义的,那么请根据自己的实践,去思考和理解.认为,是放屁的,那么就当是笑话,什么也没有发生就可以了!不过吹牛也要有水平,能做,能吹,能写,并不一定能总结归纳和思考!

展望胡蜂产业的未来,这个产业,是具有高利润和高效益的,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但是我们不要贸然过多的投入,是有潜在风险的.最好,量力而为,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发展,并且要有能力抵御相关的风险,不要给家庭和家人带来,痛苦和悲剧!我提个问题,胡蜂产业的国家主管机构是哪个?有人会说,林业部门,也有人会说农业部门.其实,这些回答是具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都不正确.按照我国现在的相关规定,蜜蜂养殖业归畜牧部门管理,在未来胡蜂养殖业,也应该归畜牧部门管理,在地方上就是兽医站和畜牧局进行管理,伴随胡蜂产业的强劲发展,必定有主管部门来规范指导和监督行业发展.蜜蜂业界有全国性的产业协会,即养蜂协会.那么,作为新兴的胡蜂产业,也应该有自己的行业组织,即胡蜂饲养协会,希望广大胡蜂爱好者共同努力,早日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行业组织,指导和推进胡蜂产业的良性而健康的发展.至少,应该争取在蜂业协会下面,成立自己的机构,但是胡蜂和蜜蜂是风牛马不相关的东西,如果挂靠在蜜蜂协会的大旗下,切实让人无法接受,我们应该有所思考.目前,胡蜂的饲养技术逐渐完善,技术难关一个个的攻克,未来的重点应该是人工选种育种和对濒危胡蜂种类的抢救性保种保护,建立胡蜂种质资源基因库,同时应该建立若干胡蜂博物馆.工厂化高密度反季节饲养和蜂毒利用及解药研究,胡蜂疫病防治等等,都有待胡蜂界的有识之士去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最后,我希望胡蜂产业界能够建立一个胡蜂爱心基金会,用来帮助那些因为胡蜂攻击而

致残蛰死人的家庭,帮助他们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共度难关,朋友,请共同努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