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黑木耳的国家,也是黑木耳生产和消费大国,产量居世界第一。黑木耳是我国主要栽培的食用菌种类之一,位居食用菌产量的第2位。
北京市密云区是首都重要水源地,黑木耳产业作为库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引入产业,在促进保水富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解决近几年黑木耳生产中出现糊巴口、产量不稳定、品质差等问题,技术人员试验示范并集成了黑木耳关键技术,使得木耳产量提高了6%,品质得到明显改善,销售价格提高,农民收入增加。黑木耳生产关键技术集成如下。
优化改良 传统栽培技术
1.示范优良品种,突出高产抗逆特性
引进多个黑木耳品种,进行适应性栽培比较,筛选出适合春茬黑木耳栽培和符合市场需求的多筋品种黑29(国审编号:黑认2001-16)和半筋品种黑威15]、大山黑等。
2.合理配比基料,增产增效
通过对黑木耳培养料额外氮源添加物进行了比较,获得推荐的黑木耳培养料的配方为:粗木屑30%,细锯末56.5%,麦麸10%,豆粕2%,石膏1%,白灰0.5%。
3.控制养菌条件,培育健壮菌丝
养菌过程中要使用具有可调温度、通风、全封闭、遮光的温室或发菌车间。养菌室内空气湿度应保持在50%,当湿度过大时,加强通风,湿度小时,减少通风。
菌袋进入养菌室内前7天使袋内温度保持在25-28℃;7-20天温度为24℃;20-35 天菌袋内部温度下调至22-24℃,当温度过高时,加大通风,反之减少通风;35天以后后熟培养,要把温度调整到20℃以下。整个养菌期间逐渐加大通风。
示范机械化栽培技术
1.窝口插棒技术
采用机械化的窝口插棒技术制棒,具有节省人工的优点,有利于降低成本,还可弥补装袋不实的问题,避免袋料分离,从而提高菌袋的质量和成品率,这是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技术革新。目前,套袋、装袋、窝口、插棒及菌棒搬运集成自动化机械开发与应用日趋成熟。
2.净化接种技术
采用空气净化无菌接种,接种空间达到了无菌环境,严格控制了污染率。该系统由2部分组成,即空气净化系统和动力传送系统,空气净化系统一般选用过滤效果为99.9%的FFU风机单元,根据接种车间大小和工作区域大小进行组合,传送系统一般采用后托辊传送,根据传送距离可选用有动力传送和无动力传送,一般接种通道采用垂直送风方式,菌袋污染率控制到了3%以下。
3.适期催芽技术
利用早春气温回升快,少风的有利时机,尽早催芽,在7月份雨季来临之前结束木耳生产。当年可进行第2茬种植,秋耳进地时间不宜早于8月8日,也不宜晚于9月1日。
引进、推广省力化打孔机,就是将成品菌袋直接放入打孔机开口内,用力往下压,即完成菌袋开口,所开口均匀,深浅一致,实现小口出耳,提高木耳品质和工作效率,3人配合可完成800个菌棒/小时开口。
4.省力化采耳工具
引进菌棒夹、菌棒叉、菌棒转盘,可直接把菌棒拿起进行采摘,降低了采耳劳动强度。同等条件下,使用采收工具后单位时间内木耳采收量提高了15%。
探索林下生态出耳
引导和开展板栗林下黑木耳种植,每667平方米干耳平均产量392.3kg;同时,对板栗也有明显增产作用。因有树林遮阴,水分蒸腾少,林下地摆黑木耳用水量为115立方米/万棒,较常规地摆栽培节水40%。
示范绿色防控技术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采取通风、降温、杀菌消毒等措施,减少发菌期病虫害。出耳期尽量不用药物。
实施产后分级 包装
搭建晾晒床架,铺设专用晾晒网,附盖遮雨布,以保证耳形,提高产品质量。利用木耳简易分级筛,进行分级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