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小小虫子,身长只有五六毫米,吃的却是人参、灵芝、红枣、莲子等珍品,还得当宝养着,冷着热着都不行。

大大动静,因为有了“治好肝腹水”的传说,乐清翁垟不少人自家养殖,甚至有“全村吃虫”的说法。而经我们报道后,这两天有不少人前去翁垟找林祥波老人,询问虫子的功效。

深深疑问,它到底姓啥名谁,是否真有神奇功效,若能吃又应该怎么吃呢?

《乐清北山前村的奇事:老汉活吃虫子治愈了肝腹水》一文讲述记者寻访、了解、解析虫子的过程。不少热心读者来电,跟我们说起他们与虫子的过去或现在,也让我们了解到更多关于虫子的事情。

众口一词:这就是“洋虫”

来电的热心读者与虫子的故事各有不同,但有一点相同,他们都认为我们看到的就是洋虫。

第一个来电的是85岁的李先生。李先生祖籍绍兴,1959年便来到温州水利部门工作。他说,自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完这篇报道的,觉得和自己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养过的洋虫几乎一样,而且他很确定,自己当时养的就叫洋虫。五六毫米的身长,黑色的外壳,最喜欢吃红枣等等,这些特征都符合。不过当时他们给虫子吃的都是茯苓、槟榔等比较廉价的东西。

温州四中的退休生物老师、行走不便的88岁老人王建南来电说,自己写过一份关于洋虫的资料。

我们去王建南家时,他手上正拿着本报关于虫子报道的那张报纸。我们把从林祥波老人那拿来的虫子给王老看(上图),他说:“这就是洋虫,肯定没错。”他让老伴拿出手稿,上面写着他对洋虫的认识:洋虫隶属于鞘翅目科,成虫是黑色有光泽的小甲虫,触角较粗,呈红黑色,脚三对,呈红黑色。这个描述,与我们带去的虫子十分相似。

乐清象阳的郑先生来电则说,他母亲专门养殖洋虫卖,养了五六年,如今已有几十万只。他曾专门带着他母亲养的虫去杭州的昆虫研究所化验,知道这就是洋虫。

风靡一时:

它曾是小男生的“宠物”

瑞安的蔡先生今年72岁,他说自己也是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养过洋虫,那时候在小学生中还挺风靡,他自己也养过,就养在盒子里。“那时候我们没什么好玩的,不知道从哪儿传来了养虫子这个‘项目’,觉得特别好玩,小男生差不多人手一份就养上了。知道可以当药吃,但我们就这么养着,什么目的也没有。当时,就给虫子吃剩饭这些东西。”蔡先生说,看着虫子觉得很亲切,很有童年的回忆。

今年88岁的王建南也说,自己上小学时也养过洋虫。当时,特别是男生,几乎人人都用火柴盒养着洋虫,给虫子吃饼干末等。虫子很怕冷,冬天就用棉花塞在盒子里,洋虫就躲在棉花里。

李先生还告诉我们一个趣闻。他说,摄影记者尝过虫子的味道觉得辣,那辣的不是虫子的“便便”,而是因为虫子有雄雌之分,但他也不知道到底雄虫还是雌虫是辣的。

意见一致:

谨遵医嘱慎“生吃”

我们发现,来电读者都不建议活吞虫子。

李先生虽然养过虫子,但自己没吃过,他只知道别人都是用滚烫的绍兴老酒把虫子烫熟了送服的。同是祖籍绍兴的宋老先生说,就他所知,有些老人拿这个虫子当补品,放在老酒里泡起来喝。

瑞安的蔡先生则告诉我们,以前农村条件差,有些人家就养洋虫晒干了磨成粉给小孩子当降火药用。而乐清象阳养殖洋虫的郑先生自己也吃过虫子,但他是用开水烫过后吞服的。

王建南老人在他的手稿中写道:洋虫确实可以入药,药性甘、温,有活血祛瘀、温中理气,临床可应用于劳伤咳嗽、咳血、心胃气痛、中风瘫痪、跌打损伤等病。

在我们采访结束要离开时,他特别强调,让我们通过报纸告诉读者,若要吃虫子一定要尊重科学,不可别人说能治什么就盲目地去吃,一定要先看过医生,在医生同意下再决定是否吃虫子。而且吃虫子要讲究方法,可用开水烫死后晒干备用。

记者手记

这两天,不少读者来电问我们虫子到底有没有神奇效果,其中有1岁孩子的母亲,也有想为母亲治病的儿子。

我们无法给出具体的答案,也无法断言虫子是否有神奇效果,就如王建南老师所说,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而是要尊重科学,遵医嘱。

虫子的影响应该可能还会继续,若你知道些什么与之相关的事情,不妨来电和我们说说。

记者 李玉燕 记者 魏一晓 实习生 张和敏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