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荣,一个敏锐的商机捕捉者,在事业壮年时毅然辞去公职,投身蟑螂养殖业。
他的蟑螂养殖规模逐步扩大,从最初的十几万只,发展到惊人的10亿只。
这个看似平凡却蕴藏无限商机的领域,为李延荣带来了亿万身家。
那他为什么选择要放弃安稳的工作选择去饲养蟑螂,又是怎样成为亿万富翁的?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源,均在文内显示,仅供参考,请理智阅读!
一切源于女儿看动画片
1963年,李延荣出生在山东济南章丘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境虽然贫寒,但并没有击垮他上进的心。
从中专毕业后,他就分配到了济南物资回收公司工作。
由于李延荣勤勉尽责、管理有方,事业逐渐有成,四十多岁的时候就出任了公司副总经理的领导职务。
尽管如此,他对现状依然不甘寂寞,渴望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人生舞台。
就在李延荣还在苦苦寻觅人生方向的时候,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契机,让他的人生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次回家,他看到女儿在看美国动画片《蟑螂先生》,当时他还觉得很可笑:"蟑螂如此肮脏的物种,怎么可能被拍成动画片?"
但随后女儿单纯地告诉他,动画里说蟑螂有很多用处,比如能消化厨房的剩余食物。
这番天真而朴实的话语,给了李延荣莫大的启发和思路。
作为物资回收公司的管理者,他太清楚厨余垃圾处理的难题了。
当下他就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或许真的能利用蟑螂来消化垃圾?
一回到单位,他就在餐厅负责人抱怨泔水处理难题时打听了详情。
原来,为了防止猪只食源性疾病,当地已经禁止了养殖大户收购泔水,餐厅里产生的厨余垃圾根本无处可去。
一个天马行空的创业点子在李延荣脑中渐渐成型。
虽然目前蟑螂只是让人觉得脏乱差,但它们身上或许另有玄机?
于是,李延荣返回家中,购买了一些蟑螂虫卵,把它们养在家里观察。
果然,无论是烂菜叶还是富含油脂的餐厨垃圾,这些蟑螂都狼吞虎咽,消化得一干二净。
就这样,一个创造财富的新商机诞生了。
对李延荣来说,既然蟑螂能如此高效地处理垃圾,那完全可以把它作为创业项目,一箭双雕解决社会难题、创造个人财富。
尽管决定离开体面工作去养殖肮脏的蟑螂无疑是一条极不确定的道路,但李延荣决心要去一试。
毅然辞去体面工作创业养蟑螂
尽管李延荣有了养殖蟑螂消化垃圾的创业想法,但真正付诸实施的时候,他还是遭到了不少阻力和质疑。
作为一家国企的领导干部,他有着体面的工作和稳定可观的收入,而选择去养殖肮脏的蟑螂无疑是一条崎岖且极不确定的道路。
同事们都直接摇头表示反对,连他的家人也坚决反对这个"荒唐"的想法。
但李延荣下定决心要一试,他深知蟑螂养殖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必须把握住。
在权衡利弊之后,48岁的李延荣毅然决然地递交了辞呈,大家都以为他疯了,离开了国企领导的体面工作和既有的安稳生活,踏上了创业之路。
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李延荣开始在家中小范围尝试养殖蟑螂。
可没过多久,蟑螂的数量就激增到令妻子受不了的地步,严词狠语地将他赶到了家外。
失去了家中基地,李延荣机智地找到了济南章丘区环卫中心,希望他们能为自己提供厨余垃圾作为蟑螂的饲料。
所幸的是,当地环卫部门并没有对他这个"养殖蟑螂"的创业想法表示高兴,反而表示欢迎和大力支持。
他们不仅无偿提供了大量厨余垃圾作为原料,还在李延荣的养殖基地挂牌,授予"区垃圾处理中心"的头衔,从制度上支持和鼓励了他的创业事业。
从当初被妻子狠狠驱逐出门到后来获得大家认可,李延荣用自己的行动和坚韧不拔的决心,硬是证明了蟑螂养殖事业是可行的。
蟑螂强大的繁衍和消化能力
在蟑螂养殖事业的起步阶段,李延荣采取的是纯人工喂养的传统方式,把从环卫部门拉来的厨余垃圾一点点喂给蟑螂。
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力显然是难以完全满足需求的,人手就跟不上事物发展的步伐了。
经过对蟑螂的观察和研究,李延荣发现这种小小的生物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繁衍能力。
它们的存活时间可以追溯到和恐龙同一时期,经历了亿万年的自然进化。
而且,由于世世代代遭受自然选择的淘汰,蟑螂的身体结构和生存环境都发生了适应性改变,比如它们的身体富含抗菌物质,能杀死进入体内的病原体。
繁衍能力也极其惊人,通常一个月就能从卵孵化出一窝幼虫,三四个月后就能长成新的繁殖体。
最让李延荣欣喜若狂的,是发现了一种叫做"美洲大蠊"的品种。
该品种的生产力尤为强劲,孵化速度快、存活率高,简直就是蟑螂中的"精英"。
于是,李延荣将这种蟑螂作为主力军役,投入大量养殖,他的养殖场的生产效率因此大幅提升。
仅2019年,他一个养殖场就消化了章丘83%的厨余垃圾,高达惊人的50吨!
面对持续增长的养殖量,李延荣也在工艺上做出调整和改进。
最大的改变就是引进了自动化喂养系统,彻底告别了纯人工喂养的传统模式。
工人们先将运送来的厨余垃圾进行分拣,将油脂过滤出来,把剩下的剩菜残羹搅拌成糊状,再加入锯末等辅料和油脂,制成蟑螂的"全营养餐"。
然后由自动化的机械系统完成喂养工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蟑螂养殖的现代化。
蟑螂养殖事业逐步壮大
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加上蟑螂独特的生物学优势,李延荣的养殖事业终于驶入了正轨。
从2016年养殖3亿只蟑螂、日消化15吨垃圾的小作坊,到2019年10亿只蟑螂、日消化50吨垃圾的大型养殖场,用不过三年时间,他的事业就获得了质和量的飞跃。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单纯的垃圾处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李延荣的雄心壮志。
他决心要打造一条完整的"蟑螂产业链",从而获得最大化利润。
首先,他通过消毒烘干,将死去的蟑螂加工成蛋白质添加剂,用作动物饲料原料。
早在创业之初,他就做过一个实验:喂养两批鸡,一批吃普通饲料,另一批在饲料里添加了虫体粉。
结果明显,后者的蛋白质含量要远远高于普通鸡蛋。由此可见,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蛋白,死亡的蟑螂仍然大有用处。
其次,李延荣开拓了蟑螂入药渠道。《本草纲目》里就有记载,蟑螂具有散瘀消结、排毒利尿的药理作用,而且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所以,他将蟑螂的干体制成中药饮片,对外销售。
产业链延伸之后,收益也是指数级增长。每天,他的蟑螂养殖场可处理100吨垃圾,政府会按每吨208元的标准予以补贴,日收入达2.08万元。
也就是说,单凭垃圾处理每月就有60多万的收入。
加上饲料和中药材两条产业链的收益,李延荣每年可获利3700余万,从而迅速跻身亿万富翁行列。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一切成就都是李延荣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步步创造出来的。
多少人对他曾恹恹有言:"一个公务员,做什么养蟑螂的事呀?"但李延荣并没有被这些怀疑和嘲笑吓倒。
相反,他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反驳质疑、证明自己。
不仅如此,为了确保养殖场卫生安全,他将每个养殖间的窗户都封死,防止蟑螂外逃。
门口则设有水帘和鱼池,万一有蟑螂逃脱,最终也会掉到池中喂养鱼类。
在厂区外围,他还修了一条小河,里面养殖鱼类,作为最后一道防线。
费尽心机打造的蟑螂"王国"终于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认可。
央视《致富经》栏目组亲临实地,对李延荣进行了专访;周边村民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对此事指指点点,而是由衷钦佩起这位"蟑螂富翁"的创业智慧。
总的来说,李延荣创业养蟑螂的故事,不仅凸显了他别具匠心的经营思路,更体现了一种永不止步的创新精神。
作为一个年过半百的普通百姓,他依然勇于冲破重重阻力,大胆尝试全新事物,用自己的实践行动探索出一条前人未曾涉足的致富新路。
正因为如此,他才最终实现了从体制内走出、白手起家的艰难蜕变,成为人人仰望的"蟑螂首富"。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蟑螂并不体面,甚至是个"四害"之首。
但正是李延荣这样一个不甘平庸、永怀梦想的创业者,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任何被视为低贱和肮脏的事物,只要加以重新利用或创新,它就能成为你致富的"金钥匙"。
这个道理已经被李延荣的成功故事诠释得淋漓尽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