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农科牌”美食走红网络。当科研产品从实验室走上百姓餐桌,消费者们真切感受到了“好吃、放心”,体会到了科技改变生活的魅力。
这些“农科牌”美食,究竟有何特殊之处?从田间到舌尖,它们经历了一场怎样的科技之旅?记者走进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下称省农科院)的产地、实验室和车间,寻找美味的“配方”,探究其成功的秘密。
东北冻梨:是“尔滨”的专属宠爱,也是“黑化”的甜蜜进阶
刚过去的这个冬天,甜软多汁、清凉爽口的冻梨随着“尔滨”出圈:光切片摆盘还不够,冻梨拿铁、冻梨汁等更是解锁了花样吃法。冻梨带给食客们味蕾的惊喜,但冻梨“黑化”前的鲜果梨长啥样,很多人都不知道。
东北冻梨
如果你想一睹冻梨“黑化”前的样子,那就请9月份再来黑龙江玩一趟吧!这时的果园早已是“冬蜜梨”的舞台,阵阵果香扑鼻而来,寻香往深处走,层层翠绿的枝头被黄褐色的果子压弯了腰。
“冬蜜、冬蜜,便是冬天的甜蜜。”被果农称为“冻梨王”的冬蜜梨,是省农科院园艺分院的专家们送给水果达人们的礼物。
省农科院园艺分院仁核果中心主任、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哈尔滨综合试验站站长王晓祥研究员介绍,冬蜜梨是其团队自主培育的暖冻兼用型梨品种,果心小,可食率高,成熟后作为冻梨,果肉细腻多汁。数据表明,冬蜜梨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占14.23%,可溶性糖占10.28%,可滴定酸占0.31%,同时富含多种营养元素,这奠定了其酸甜适度,风味浓郁的品质基础。
冬蜜梨
有着36年果树栽培经验的张佩远是延寿县长寿山园艺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同时也是冬蜜梨的“忠实粉丝”。栽种多年冬蜜梨的他表示,冬蜜梨抗寒又丰产,优质果率能达到九成以上,连年经济效益都很可观。
全谷物列巴:是熟悉的老味道,也是“健康主食”的新演绎
列巴是俄语面包的音译,也是荟萃中外文化的冰城美食代表之一。它拎在手里沉甸甸,嚼在口中香喷喷,常被作为特产送人,可谓“礼重情义更重”,历经百年仍旧满城飘香。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追求的日益提升,列巴也在科技的加持下开辟出“全谷物烘焙食品”的新赛道。
红豆列巴(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无蔗糖列巴低糖高营养,红豆列巴清甜细腻,黑麦列巴果仁饱满……这些美味在省农科院食品加工研究所的“专家面点师”手中焕新升级,于食客而言,是味蕾和健康的双重守护。
食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姚鑫淼介绍,该系列产品以东北特色杂粮为原料进行精深加工,通过专有改良工艺突破杂粮烘焙产品口感粗糙、醒发性差、易老化、保质期短等问题,为人们提供健康主食替代方案。
“在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工程重点攻关项目——农产品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的支持下,‘全谷物列巴’已落地转化。”姚鑫淼说,院企共建的“黑龙江省全谷物营养素富集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将持续开展谷物食品加工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实践。
湖羊
湖羊:是“自来熟”的移民,也是“有钱景”的佳肴
羊大为美,羊肉是东北人菜单上最受欢迎的肉类之一。在东北能吃到什么品种的羊?食客们各有“心头爱”,但少不了的是湖羊。
湖羊肉质细嫩多汁,脂肪分布均匀,粗蛋白含量较为丰富,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种类齐全。其具有性早熟、四季发情、每胎多羔、泌乳性能好、生长发育快等优良性状。
湖羊世居于蒙古草原,后南迁至太湖平原。十几年前,这种可以全舍饲养殖的肉羊品种遇到它们在东北的“伯乐”——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的刘玉峰研究员。刘玉峰通过深入考察后,为湖羊在黑龙江安了一个“北方的家”。
红烧羊蹄
落户龙江后,湖羊体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和繁殖力,养殖主要集中在齐齐哈尔、大庆、绥化等地区。2022年全省湖羊存栏21.85万只,其中基础母羊存栏约15.06万只,湖羊出栏21.16万只,为东北餐桌增添了一抹“鲜”气。
“南羊北养”的进程中,刘玉峰总结推广的湖羊北方全舍饲高床养殖模式发挥了积极作用,TMR混拌自动上料、秸秆饲料化利用、羊粪发酵有机肥......湖羊养殖实现了“生态安全养殖”,“寒地湖羊”正带动我省多地实现产业振兴。
特用大豆:是育种的“剑走偏锋”,也是创新的“殊途同归”
淡青色的豆腐嫩滑可口,黑褐色的纳豆别具风味,炒三色豆和红糖黑豆满口香脆……一餐别样的“大豆宴”也许会刷新你的认知。
特用大豆制成的豆腐
“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在固有印象中,大豆是黄色、滚圆形的植物种子,但随着近些年的科学研究和品种选育,一些不同于传统大豆性状的特用大豆品种走进人们的视野。
省农科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大豆育种团队经多年研究,在特用豆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先后利用野生大豆资源创制优异种质,选育高蛋白、小粒、黑大豆、青大豆等特用大豆品种14个。
耕作栽培研究所大豆室主任毕影东介绍,青大豆中富含皂角苷、异黄酮等抗癌成分,适用于食品加工;黑大豆中的花青素抗氧化效果好,适用于保健品加工;小粒大豆是制作纳豆的原材料,保健功效显著。
特用大豆品种
“特用大豆食品加工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王伟明的团队已研发出一批以特用大豆为原料的医药保健食品,黑豆硒片、复合黑豆胚芽固体饮料等均收获了不错的市场反响。
“舌尖上的农科院”的背后,凝聚着无数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反映着更多农业科研成果的顺利落地,推动着更多优质农产品走进消费者的视野,它印证着“科技改变生活”不止是说说而已。
通讯员:王红蕾;记者:梁金池;摄影:梁金池;视频:梁金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