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委组织部、市驻村办、漯河日报社主办的“记者下基层 百日走百村”大型系列报道——《筑梦美丽乡村》,在《漯河晚报》连载,全面展示第一书记驻村、部门帮扶攻坚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展示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的个人风采。漯河微组工微信公众号开辟《筑村梦》栏目予以同步报道。
第一书记简介
齐东明,58岁,漯河市公安局副处级侦查员。2014年9月被选派到郾城区新店镇尧张村任第一书记,曾荣获“驻村之星”“帮扶之星”等称号。
村情简介
尧张村位于郾城区新店镇北部,全村共有5000多亩地,2000多口人。村里经济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村民收入多以商业、外出打工为主。
尧张村属于多个姓氏共存的村庄。在村里,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尧张原名尧河湾,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为稳定政权,平定天下,实行了一系列措施,移民就是其中之一。现在尧庄村周边的村民据说都是那个时候迁来的。由于地势低洼,一部分来自山西的尧的后代们开始治水,开挖了尧河,相邻的村庄也开始依次筑基建居,其中张、王、李、赵、马、葛、春、权等姓氏的人们共同治水御匪,逐渐形成了多姓氏共存的村落——尧张村。虽然不同姓氏,但村民和睦相处,是个具有良好社会风气的村庄。
前 言
临街墙壁上的“新二十四孝”图
3月底的一天,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伴随着一路的花香,记者来到郾城区新店镇尧张村。刚一入村,只见道路平坦,地面干净整洁,一排排的树木矗立在道路两旁,而临街的墙壁上画着“新二十四孝”图和各种标语,村民房子的外墙大多也都粉刷得洁白如新,给人一种整齐亮堂的印象。初春的暖阳下,有一些村民在路边晒太阳、聊天甚至做手工。读书声从学校传来,一切是那么的安静祥和。村民们有这样安逸的日子,离不开村“两委”班子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第一书记齐东明的努力。
组织党员定期学习
2014年9月驻村以来,齐东明一直按照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齐东明告诉记者,在入户走访时,村里的党员纷纷表示,将贯彻落实“创先争优”活动,在村里的各项工作中积极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为此,齐东明针对尧张村的实际情况,在随后开展的一系列党员活动中,带领党员积极认领公益性岗位,发挥标杆作用。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扶贫政策落实、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中,齐东明积极主动“创先争优”,与村内党员、村民代表共同努力,调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热情,带领和发动全村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
齐东明制作“党员之家”标牌
“党员要时时刻刻记着自己的身份,要对群众有表率作用,才是一个好党员。”齐东明说,村里共有76个党员,他将每个月的10日定为党员学习日,每次都组织党员按时参加。在会议上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为了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还制作了76个“党员之家”标牌,贴在党员家门前,增强党员荣誉感,规范党员言行,同时对党员家属也是一种无形的激励和约束,在村内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村内的道路平整干净
记者在尧张村采访时发现,几乎每个胡同、每户村民家门口的道路都十分平坦干净。为了改善村民的人居环境,齐东明积极协调资金,进行修路、修排水管道、绿化等。一项项举措,造就了如今漂亮整洁的尧张村。
记者了解到,尧张村有不少留守老人。“刚来的时候是大冬天,看见有几个老人就坐路边打扑克,看着都感觉冷,当时就想着能否给老人们找个娱乐的地方。”齐东明说,为了让留守老人在村中有地方可去,就将学校旁边的一间空房改造成了“幸福苑”,并且在村民的资助下,为“幸福苑”里通上了暖气,冬季时,老人们可以在房间里打扑克、下棋、聊天。
“冬天在里边可暖和了,一群人聚在这里也热闹。现在开春了,为了少花点钱,我们早早把暖气停了。”村里的老人王大爷说。
如今,不仅村里的老人有处可去,连村里的学生冬天学习也不用怕冷了,因为在为“幸福苑”通上暖气的同时,齐东明和村民们为学校的教室内也通上了暖气。齐东明这一举动,暖进了村里孩子与老人的心。
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村民们在广场上聊天、晒太阳
齐东明驻村后,走访了村民,发现村里大多数人都喜欢看戏,而且村里也有逢节日唱戏的传统。
“我觉得这是个好传统,农村文化生活本来就不丰富,怎么才能让村里的这个传统保持下去,我感觉可以让村民们多个娱乐方式。”齐东明说,要想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必须先提供一个良好的场地,他觉得可以将村里之前废弃的一个戏台重新修建。
协调资金、找人修建……在村民们的期盼下,“尧张文化大舞台”终于建成了。“附近的村庄就我们村这个大舞台最好,建好后经常唱戏,十里八村的村民都来看,平时我们还可以跳广场舞。”村民张大娘很骄傲,她告诉记者,大舞台建成后,有不少艺术团前来演出,让村里人多了不少乐呵。
村里不少人很喜欢跳广场舞。齐东明知道后,和村干部们一起,组织广场舞爱好者成立了“尧张摇摆舞蹈队”,参加郾城区组织的比赛,还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现在,尧张村的村民们文化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实施“井井通电”惠民工程
在尧张村路边的农田里,记者看到,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小电机与一口井,齐东明告诉记者,这是“井井通电”工程的成果。
农村“井井通电”工程是“十三五”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重点任务,对农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得知省里有此项目后,齐东明和村主任张守勤一起多方协调,终于争取到了名额,尧张村被列入了第一批“井井通电”工程建设。
“早一点争取,咱早一点用上,大家也都早一点方便。”齐东明介绍,该项工程在2016年10月开始动工,至今已经有11台变压器,100多个机井通电,已经覆盖了尧张村的大部分农田,大大便利了尧张村的种植业生产。“目前我们正在争取把村里剩余农田里的机井都通上电。”齐东明说。
带领村民寻找致富路
自驻村以来,齐东明将每周四定为访贫日,多次走访了解他所帮扶的五家贫困户。建立明白卡和扶贫手册,了解每个贫困户的困难和需求。每到节前,都会给贫困户送去慰问金和米、面、油等。在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持下,齐东明不仅协调资金用来帮扶困难户,还帮助困难户王峰卖小木凳,在微信朋友圈转发帮助其宣传。如今,王峰的小木凳生意已经走上正轨,做得还不错。
来到尧张村后,发现村里一直缺少集体经济,这也成了齐东明的一件心事。一年来,齐东明和村主任张守勤等人考察了不少农业项目。现在村里有养猪致富的于俊朝、养殖长毛兔致富的张建伟等人。“有了好项目,实验成功以后带领村民一起致富。”齐东明说,只有让村民们看到了效益,他们也就愿意跟着干。
“以前村里农闲的时候都是做鸡毛掸,鸡毛分类的时候很辛苦,现在村里做的产业也多了。”齐东明说,为了解决村里的闲置劳动力,他考察了一些加工厂,现在村里有做灯丝灯泡加工的等等。
在尧张村采访时,村民姚女士和同伴正在家门口缝制皮鞋。她们告诉记者,这是给制鞋厂手工加工的鞋面,熟练了之后每天可以缝十来双,收入150元左右。“既能在家里照顾孩子,又能有点收入,就不用外出打工了。”从湖北嫁到尧张村的姚女士笑呵呵地说。
“齐书记跟别人不一样,是做实事的人,从来不会嘴上说什么,都是脚踏实地先做事。”这是村民对齐东明的评价。如今,尧张村干净如新,村民的日子蒸蒸日上,大家也在期盼着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齐东明说,他在这方面还有不足,还要继续努力,克服怕得罪人的思想,带领村“两委”班子做村民的致富带头人。
驻村感悟
俯下身子听 撸起袖子干
根据组织的统一安排,2014年9月,我被选派到郾城区龙城镇尧张村任职第一书记,在这期间感慨很多。从当初的忐忑不安与无从下手,到现在的一腔热血与踌躇满志,这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鼓励与支持,还有村里党员以及村民的鼎力帮助。
来到村子里之后,我便召开党支部会议,了解村里党员的情况。随后走访党员和村民,了解村里的真实情况,把村情吃透,为下一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刚到村里的时候,村“两委”班子比较软弱,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得不到解决,人心比较散,缺乏凝聚力。
通过走访,我发现村民都有好的愿望,就是村“两委”班子能带领大家富裕起来。
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会尽最大努力。随后我们村党支部开了个碰头会,决定找突破口,让人心先暖起来,有利于开展下一步工作。首先是及时改变孩子的学习环境和留守老人娱乐场所的环境,所以就在学校等地方装了暖气,让孩子和老人们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
在尧张村,听戏是村民的喜好。为了让村民有个看戏的好环境,我就各方协调资金,将村里之前废弃的戏台重新整修。现在,周边村庄的村民都会来这里看戏。
只要是村里的党员,家门口都会悬挂“党员之家”标牌。首先是可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其次是让大家知道入党之后的改变。在每年建党节,还会在村里开展一些党员活动,丰富党员的生活。
在道路硬化和修筑排水沟问题上,我积极协调资金。同时,广泛征求群众建议,发现问题就地解决。加快村里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原来的基础上带领村民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不断提高村民的致富能力和生活水平。
每天许多村民都到新修建的广场上跳舞、打篮球等。村民们还主动打扫广场卫生,并把体育用品放归原处。
村民的素质在不断地提高,笑容也洋溢在村民的脸上。很多村民都说,尧张村现在的精神面貌和以前就是不一样了,到处焕发着生机。
采访札记
办好实事聚民心
记者在尧张村采访结束后最大的感触是,只要干部扑下身子干实事,让村民受益了,就能得到村民们的支持。应该说,不管是尧张村还是其他的村庄,村民们都会对村里的发展充满期望,也都希望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所以只要是与村民们息息相关的事情,都会受到村民们的关注。
要想做好第一书记工作,怀着对村民们的深厚感情至关重要。只有在感情上亲近村民,善于从村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干好工作,才能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
齐东明入驻尧张村后,在村“两委”班子和村民的支持帮助下,修路、建舞台、整治村容村貌……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村民们欣喜不已,因为这些都是惠及村民的举措。而在这些关乎民生的问题上,作为第一书记,齐东明“不越位、不缺位”,每次有问题事先与村干部沟通,由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上阵,党员、群众紧随其后,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农村工作不能仅凭一腔热血的豪情,而是要善于思考,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从细处抓出实绩。做成小事,才能成就大事。何况在我们看来是一些琐碎的小事,对村民来说,却是关系到他们生活幸福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