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大东洋蛇类研究中心”的“毒蛇的人工孵化与工厂化养殖”研究任务来源于2000年3月经江门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及新会区科学技术局共同推荐的自选项目,主要应用于生物技术领域。该项目技术内容包括毒蛇的人工孵化、全价营养饲料配方、打破毒蛇的冬眠、毒蛇的疾病防治及其工厂化养殖。“毒蛇的人工孵化与工厂化养殖”主要技术性能指标:1、毒蛇的人工孵化技术:采用温湿控技术,将孵化器的温度与湿度控制在核定的范围内,人工孵化蛇卵,成功率高达95.7%。2、毒蛇的全价营养饲料配方:利用毒蛇的特殊嗅觉,以动植物及多种元素混合研制出适合毒蛇口味的全价营养饲料,改变毒蛇嗜食活性小动物的食性,使人工养殖成本降低60%~65%。“全价营养饲料配方”不但是带动毒蛇人工养殖向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进行工厂化生产的关键技术,更为对毒蛇的疾病进行“对症下药”创造了有利条件。3、打破毒蛇的冬眠:以具专利技术的升温系统,保持蛇房恒温,打破蛇的冬眠规律,实现全年无冬眠,大大缩短了养殖周期,使成蛇出栏期从18个月提前4个月,仅需14个月。4、毒蛇的疾病防治技术:以中草药研制出多种药物和预防针,并在全价营养饲料中有针对性地配以预防季节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中草药,征服多种急性传染病及特种寄生虫病,完全消灭了野生蛇因吸食大量活性动物而隐藏的病基因遗传,使驯养蛇的成活率高达92%以上。
5、毒蛇的工厂化养殖技术:采用工厂车间方式,打破以往孤岛放养或围墙式仿野生饲养毒蛇的养殖方法,以具专利技术的立体高密度蛇箱养蛇,数量达50条/立方,真正实现工厂化养殖。“毒蛇的人工孵化与工厂化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前景:“非典”爆发后,国家12部委明令禁食蛇类以保护野生资源及保障国民健康。但蛇“浑身是宝”,其肉营养丰富,是“动物人参”,蛇毒是“液体黄金”,蛇蜕、蛇胆、蛇油等也因其特有的保健价值和稳定药效而倍受病患者欢迎。全面“禁蛇”,明显有碍国民综合营养的提高,也无法真正保护野生资源。大力推广“毒蛇的人工孵化与工厂化养殖”,使蛇的人工养殖变成犹如饲养家禽,使毒蛇变成“家蛇”。这样,以符合国家规定之营养和卫生标准的“家蛇”取代因吸食活性动物而隐藏大量遗传病基因和寄生虫病的野生蛇,不但能有效地保障国民身体健康,提高国民综合营养素质,还能解决因传统人工养蛇规模小产量少而滥捕滥杀野生毒蛇获利的问题,使野生资源真正得到保护。近年全国各地食蛇“潮涨”。资料显示,仅广东市场年需求量保守估计已达7500吨,而供应量仅为2800吨,缺口高达4700吨,价格呈暴涨势头。野生蛇类资源需要保护,人工养蛇势在必行,但蛇的需求量实在太大,估计在今后几十年内,仍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因此“毒蛇的人工孵化及工厂化养殖”的发展空间极大。
以饲养眼镜蛇为例,不说蛇毒的取用和其他蛇副产品的开发,仅就肉用而言,市场卖价已达80元/斤。一条眼镜蛇以工厂化养殖法在14个月内出栏时体重可达2.5斤,出售可得200元,成本却不足50元。从今后发展来看,养蛇业绝对是一项投资回报率极高的黄金产业。本中心开发的“毒蛇的人工孵化与工厂化养殖”技术,必将使养蛇业进入一个波及全国、深度开发、规模养殖、综合加工、出口创汇的黄金时代。“毒蛇的人工孵化与工厂化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措施:(1)通过政府有关部门扶持,凭借技术优势,将本中心升级为“中华蛇类研究学会”,进一步研究毒蛇的人工养殖相关技术,攻克其他难题,使本中心成为全国养蛇业当之无愧的排头兵,然后树立“中华蛇类研究学会”品牌,迅速辐射全国,造成影响。(2)组建一家规模上千亩的“中华蛇类养殖基地”(工业园),以本中心牵头,实行联产承包等管理措施,用“公司加基地” 的经营模式,吸引全国各地养蛇的个人、集体、民营企业前来投资。(3)以工业园为基地,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导入养蛇业领域,创新养蛇业的管理机制,实现基地规模的有效壮大,形成“民营化投资、集团化管理、专业化经营、产业化开发”的大格局,将养蛇产业化引向深入,使养蛇业变成一个真正的“黄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