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区出发,驱车1小时左右,绕着青翠的山道来到半山腰,清新的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中药香气,葱郁蓬勃的树木荫影下,一株株菜头肾(土太子参)枝叶碧绿,长势喜人。

美丰村中药材基地位于海拔350米以上,终年温差大且气温低,植被茂盛遮天蔽日,自然环境极为符合菜头肾、三叶青等喜阴、耐寒药材品种的生长特性。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高负氧离子的空气条件造就了有利的林下中药材种植基础。上郑乡在当地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让荒山变绿地,土地增效益,为当地村民开出了一剂“共富良方”。

实干出真知解锁“药材共富经”

2021年的一天,美丰村村民王根友在家门口晒太阳时,听说村里中药种植产业愈发兴旺。“种植中药材的技术较为简单,且便于管理,足不离村就可以自己创业。”惊觉自己没有及时捕捉商机的王根友懊悔地一拍大腿,便给村里的种植大户拨去了电话。

据了解,美丰村位于黄岩区西部山区,受长潭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与地理位置及永久保护农田限制,所有决策必须以生态安全为底线,所有项目必须为绿色发展让路,村内无法发展工业项目,多年来该村村民靠山吃山,经济发展受限。因此在2015年之前,美丰村大多数村民都外出务工,导致村内劳动力逐渐流失,人口老龄化严重,留在村内的老年人,大多依靠饲养几头猪、种植一些蔬菜为生。除此以外,增收来源就是偶尔上山挖掘野生中药——菜头肾到集市进行售卖。

如何促进村庄发展?这个问题让村干部和村民们都犯了难。当时,因菜头肾的药用价值,大多数村民都会上山采摘野生菜头肾售卖或是自家煲汤喝。但野生菜头肾不仅采摘困难产量上也无法保证,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美丰村村民王天飞与杨冬花夫妻俩家中管理着枇杷园,农闲时,两人便会上山采摘野生中药材。某日,杨冬花在山间采药时突感牙痛,便将野生菜头肾泡水含在嘴里,想不到回家后还没有等到去医院看病就已经不疼了,这让夫妻俩都直呼神奇。“这么具有药用价值的药材如果能够自己种植岂不是很好?”2007年,王天飞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菜头肾从山上移植到了自家的枇杷园中,直接栽在枇杷树下,闲暇时给菜头肾除除草,既能照看自家的枇杷园,又能培育菜头肾,一举两得,且不费工夫。

无心插柳柳成荫。2010年,三年一季的菜头肾长成,王天飞没想到菜头肾在人工栽种情况下也能长成,不但品质与野生的没有什么区别,还让他收获了每平方0.5—1公斤的好产量,卖出了好价钱!这让王天飞种出了兴趣,为扩大种植面积他和村内种植枇杷的村民商议,“我免费帮你管理枇杷园,你让我在园子里种菜头肾行不行?”村民一听,还有这种互惠互利的好事,“那敢情好!”当即便应了下来,王天飞的种植面积也借此进一步扩大。

2011年,中药材行情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菜头肾的收购价更是高达40元每公斤。王天飞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商机,经和两位好友商议后,于2016年共承包了150亩山地种植菜头肾。他的这一举动在村里引起了“轰动”,毕竟种植药材在当时可没人尝试过。王天飞则认为:“只要敢想敢干,没什么不行的!”就此,他开始和妻子一起挖取野生植株进行引种栽培,埋头苦干搞种植。当时人工种植菜头肾,相当于仿野生栽培,且种植技术也较为简单。这一尝试不但大获成功,更为村民们提供了可供复制的增收样板,为村庄发展创造了一番新局面。

荒山成金山吃上生态饭

自从王天飞的菜头肾种出了“名堂”,其他村民纷纷嗅到了商机,前来寻求起了“致富经”,其中不少人还决定购买苗根进行种植。王天飞却摆了摆手,抱着能帮乡里乡亲一点是一点的想法,选择免费将苗根分发给村民,以调动村民种植的积极性。不仅如此,王天飞还将自己的种植诀窍传授给村民,俨然成了村里的“土专家”。“如果想要菜头肾长得好,每一株间隔30公分,一平方的地里最多种植7—8株……”

由于当时美丰村作为名副其实的“空心村”,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低,因此村里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提高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面向新时代共富目标,上郑乡党委政府为破解难题,与村里的种植大户们进行交流寻找共富思路。当了解到这一株株小小的菜头肾竟能种出一剂“致富良方”,便邀请了农业专家进行评估。经过分析,确定种植菜头肾极具经济效益后,上郑乡党委政府更是与南京中医药大学谈献和教授技术团队达成了合作,重点开展优质菜头肾种源选育、产品性状鉴别与有效成分分析、林下栽培规范化生产技术等研究,为菜头肾道地药材认定、规模经营、产业链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在坚持优种优育上“添活力”,以科学技术支撑“绿宝贝”的质量稳步上升。“菜头肾一季成熟后,需要交替种植其他的植物如生姜等,如果不交替种植,长出来的菜头肾发病率高收成不好,为了确保季季有收成,区农业农村局专家和谭教授不但经常来村里指导种植方法,还帮我们引进了新的品种。”美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天和指着种植菜头肾的林地说。在之前菜头肾以及三叶青种植基础之上,村里的种植大户也已开辟试点用于试种黄精、雪里开以及毛慈菇等,各类试种的中药材在树荫的掩映下枝叶碧绿,丰收在望。

腰包鼓起的种植户们,延续着“一人富不如一起富”的理念,将自己的种植心得和苗根赠送给有意加入中药材种植的村民。去年,原本已到达退休年龄的王根友听闻村里中药材种植发展得如火如荼,在向种植大户了解情况后,便决定和妻子一起回家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王根友的好友得知这一消息,十分慷慨地将自己的菜头肾苗根送了过去。自此,王根友便在离家不远的荒废土地种起了菜头肾,开启了种植基地和家两点一线的种植生活。

“我运气好赶上了好时候,已经种了十几亩的菜头肾了。今年打算再种个十几亩,起码种上四五十亩,这样就年年都有药材可以收了!”对于中药材种植产业未来的发展,王根友满怀期待,十分有信心。

昔日杂草丛生的林下空间,如今药材遍地,菜头肾、三叶青等中药材早已按时间被分批种下,如今长势正旺。村民们三两人结对,耕垦土地、去除杂草,配合十分默契。王天和站在山坡上看着这一幕,不禁感叹道:“我们村几年前还是个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空心村’,如今,靠着种植药材,已经从‘消薄’路奔向了‘共富’路,一年更比一年好了!”

做好药材文章激活发展潜力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中药材种植作为美丰村发展经济的主导产业,为方便村民管理中药材,降低中药材运输成本,上郑乡党委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山道硬化、林间道路建设等项目,将雷鼓岩山昔日蜿蜒难行的山路,全部浇筑成了水泥路,并打算今年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搭设操作道和空中轨道,持续减低村民种植成本。无论遇上哪位村民问一问,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一夸,“这路修的老实好,上山下山方便多了!”

早上9时,种植中药材的村民们便开始开上电动车带着装药材的篓子,穿梭在盘山的水泥道路上了,他们有的例行检查中药材的种植情况,有的和好友、夫妻分头采摘已经长成的中药材。不少具有多年种植经验的村民动作娴熟,手起铲落,既不伤药材根茎,又快准挖掘,不一会儿就收获了满满一篓子的菜头肾,有几株的净重更是达到了足足7两。

据介绍,近年来中药材价格持续走高,菜头肾一公斤卖到了120多元,三叶青一公斤达600多元。目前,全村90%以上村民都开始种植中药材,通过开发闲散林地,共享种植技术,中药材种植已逐步成为美丰村富民增收的一大特色产业。经过大量的实验及摸索研究,已从最初的人工引种野生中药材到现在扦插繁殖及箱式多层立体种植方式,规模产量呈倍数递增,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000多亩。

绿色汪洋已然成为共富密码。“这些中药材喜阴,所以要种植药材就得先种树,为此我们村里的树木覆盖面积都增加了20%左右呢!也是绿色和经济共同发展了!”王天和笑呵呵地表示,随着中药材产业发展,不仅富了村民,还吸引了不少人才回流,如今还有不少其他村的村民也来请教起了村里的“共富经”,更有甚者还预备向村内种植大户批量购买苗根请求“土专家”们给予技术指导。不少村民对此感到十分自豪,“别看我们村的‘土专家’们书读的不多,但论起地头日积月累种出来的真经验,那知识可一点儿也不含糊!”

在走向共同富裕上“加马力”。上郑乡通过打造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推进中药材增收,依托“校地合作”,建立健全道地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制定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提升本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水平。目前,村内正在修缮另一片山林的山路,预计将开发1000多亩的土地,采取招商引资的方式承包给有意向种植中药材的村民与其他地区合作商,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制定扶持政策,在中药材产区建立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彻底改变种子种苗自繁自育的方式,保障中药材的质量。

因时而变,因势而新,因地制宜。美丰村以生态促产业发展,以产业带动增加群众收入,以绿色促振兴,以技术谋共富,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壮大,村民富足和乐,村庄发展更是驶入了“快车道”。下阶段,美丰村将继续依托中药材种植产业,做足林下经济文章,保证土地合理流转,优化土地与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配置,增加亩产效益,为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增产增收打下基础,推动效益进一步提升。

致富经种植_致富种植论坛_致富经种菜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