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观察员IC实验室
5月19日,哔哩哔哩发布了2020年Q1财报。数据显示,B站今年仍然高开高走,月活用户同比增长70%,而万粉以上的up主数量激增80%。
B站俨然成为了2020年最受创作者青睐的一片蓝海,越来越多的图文创作者开始转型B站,进行视频创造与运营。
2019年4月的时候,“IC实验室”刚在公众号发布第一条图文内容。到了2019年年底,我们就开始尝试在B站做了第一期视频投稿,不到半年B站粉丝近80万。从图文内容转向视频以来,我们收到了很多创作者关于如何做视频以及如何在B站运营的疑问,在此集中谈一下我们视频创作的原则与心得。
视频与图文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
在我被问到的众多问题中,“我应该做哪个领域?”和“我应该立什么人设?”是被反复提及的。而最重要的那个问题,从来没人问过——应该怎么做好内容?
这很奇怪,因为似乎所有人都把成功归于领域和人设,却对产生决定性作用的内容视而不见。
尤其是对于该做哪个领域和立什么人设,如果你连自己擅长什么都不清楚,也对自己的性格特征一无所知,那么其他人就更加无法回答你了。
从这点上来看,图文内容和视频内容的底层逻辑没有区别。阅读图文内容的读者,和观看视频的观众之间,没有泾渭分明的差异,甚至就是同一批人。
要确定怎么做,最简单的办法是思考有哪一个领域,自己是能做到持续输出一年以上的。比如有人觉得自己很会做菜,能做一个美食博主,结果发现自己擅长的菜只有十几道,与动辄掌握上百道菜谱的厨师有天壤之别,做了三五期就陷入无菜可做的尴尬境地,这就没有意义。
图文和视频,区别只是媒介和表达方式,核心逻辑依然是做出好的内容。
哪些图文内容适合做视频?
理论上来讲,任何好的图文内容都是适合做成视频的。但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中长视频类型还不够丰富,因此从图文转视频,类型上还是有一些限制。
这个问题可以参考电影行业,一流的小说往往很难改编成一流的电影,相反二流小说或者通俗小说,比较容易成就影史经典。
影视行业的成熟度远超视频行业,如果他们都解决不好的“文字转影像难题”,那么想做视频,最好是避开。
其实说到底很简单,适合改变成影像的图文内容,一般是故事性较强,相对文学性可以较低的。你把《百年孤独》给任何导演,都是巨大的难题,但是史蒂夫·金的小说则有很强的改编空间。
中长视频同理,故事性强的图文内容是很容易做成视频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中长视频毕竟不是电影,不需要很复杂的剪辑,同时为了照顾到观众的感受,时间轴最好也不要跳跃。因此像一些采访特稿,在文字上读来很精彩,改编成视频还是需要花一番功夫的。
此外,除了故事性强,观众最关心的是信息密度。因此你可以看到,图文时代比较热的领域,譬如吐槽向、情感类还有条漫等等,视频化很艰难。相反各类行业分析文章,在微信公众号上阅读量不高,做成视频却很受欢迎。
角度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的中长视频,长度普遍在10分钟以上。你可以想象一下,什么情况下你会花十分钟甚至二十分钟去看一支视频。
事实是大部分人不会看完你的视频。
每个视频制作者都会想尽办法提高作品的完播率,但愿意看完你视频的人永远是少数。从感官刺激上来说,中长视频普遍就是不如短视频。
短视频的逻辑是让人上瘾,中长视频不是。
受制于时长,短视频需要快速制造悬念,夺人眼球,中长视频则拥有丰富的时间讲一件事情、一个观点描述清楚。
那么中长视频应该依靠什么来吸引观众?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切入角度。
现在中长视频赛道正在逐渐拥挤,一些社会热点事件,比如像瑞幸,几乎每个博主都会讲上两句。这时候决定胜负的就是切入角度。
大部分人喜欢用“带你了解瑞幸为什么会股价大跌”作为破题思路,不是不行,但十个人里有八个会这么干,且论证方式几乎很难带来新意,最后就变成描述事件,这是新闻该干的事情,观众来这里不是看新闻的。
你的观点应该用一句话可以描述清楚,比如“瑞幸是割资本主义韭菜”、“瑞幸背后的神舟系有错综复杂的资本交易”、“中国人本来就不爱喝咖啡”等等。大部分观众看完,记住的主要是你的观点,他向其他人传播时,输出的也是这些观点。
最好的例子就是何同学。让他爆红的5g视频,前面描述5g多么快,做的也很好,但无法和其他数码博主区分。最后搜索过去大家对4g的评价来对比如今的5g,就是神来之笔。这种观点和思维方式的升华,令他和普通数码博主拉开了几个身位。
我看过很多博主的视频,剪辑、配乐、文案都很精彩,唯独没有独特的思维方式,给不出超出观众所知范畴外的信息,结果就是无聊。
一定要做系列视频
我无数次给朋友举知乎上的例子,有一位答主就靠着分析冰与火之歌迅速蹿红,积累了大量粉丝,每周更新一集,很多人看完电视剧后就要来翻他的答案。
还有微博上一些音乐博主,也是靠着每期评价《我是歌手》这样的节目积累了原始流量。
其实从前两年开始,就有无数内容行业的前辈,发自肺腑地告诫新手,一定要垂直,越垂越好。尤其像中长视频,争夺的就是细分领域,只有在细分领域获得专业认可,才有竞争优势。
我认识很多作者,普遍有一个错觉,就是自己什么都能写。我始终认为,什么都能写的另一种解释,就是什么都写不好。
这世界上全才是少数,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知识储备。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写,多数情况下只是“缝合能力”很强,可以找到很多素材去拼凑,但往往总结不出自己的观点。
当你成为全职视频博主以后,离一线工作就远了,对于行业的思考往往会迟钝。光埋头看资料是没用的,效率最高的办法是找一线人员去聊。找到对的人,你跟他聊两个小时,对方给出的观点可能足够你做三个视频了。
拥有了这些知识储备之后,一定要成系列地去做内容。比如我看很多影视领域的博主,喜欢分析单个影片,或者科普一些影视知识,这本没有错,但你有没有想过每个影视博主都在这么做。
如果你去成系列地思考这个内容,你完全可以做一个好莱坞系列,首先用六期视频来讲六大制片公司(现在是五大了),这就基本上涵盖了好莱坞的历史。
之后再去做延伸,譬如做好莱坞影星系列,像四大天才演员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达斯汀·霍夫曼、杰克·尼克尔森。这样一来,观众对你的内容始终是有期待的,再穿插着去讲中国的电影公司、演员故事,还能随时贴合热点。
很可惜,我到现在为止也没有看到哪位影视博主好好做这件事情。如果有的话,我想我是很乐意去关注的。
视频更新频率平均是比图文慢很多的,图文内容可以白天出热点,晚上就出文章,视频往往时效性没有这么强,系列的作用能很好地帮助你长期运营下去。
最后我想说的是,心态放平稳。太多人一开始就抱着过重的功利心去做视频,为什么会问怎么立人设、做什么领域?因为太急于求成、急于变现,而忽略了打磨内容这个基础和关键的步骤。
以目前中长视频的市场来看,好内容总有被人发现或是引爆的一天。所以确定方向,明白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把想讲的故事和观点讲给观众听,做到这些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