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王”黄仍带富一方百姓
图为“龟王”黄仍和他养殖的大龟。 记者 梁飞燕 摄
“龟鳖进门庭,年收入十万元。”“龟鳖入户生‘金蛋’,小小庭院发‘大财’。” “一桶乌龟一桶金。”这几句话在龟鳖养殖户中广泛流传,既形象地说出了龟鳖业的养殖特点,又是养龟鳖致富者的真实写照。
5月21日,记者走进扶绥县中东镇三哨村采访时,见到了广西龟鳖产业协会的副会长、崇左市龟鳖产业协会副会长、扶绥县中东镇三哨村龟鳖养殖协会会长“龟鳖养殖大王”黄仍,村里人都称他为“龟王”。在他的六层楼前,你很难想象这座不起眼的楼房里养了10000多只不同品种的龟鳖,价值高达上千万元。黄仍推开二楼一个200多平方米房间的玻璃拉门时,记者看到房间里一侧修建了几十个3—4平方米的水池。另一侧,工人们正在忙着焊接养龟鳖用的水箱。黄仍告诉记者,整栋楼都养殖了龟鳖,有越南种石龟、鳄龟、三线闭合龟、黄缘龟、齿缘龟、日本石龟等几十种市场主流龟类。
据黄仍介绍,目前整个三哨村的养殖户主要是采取三种养殖模式:一是家庭作坊养殖模式,利用自家室内、阳台和楼顶等空间区域开展龟鳖养殖;二是庭院养殖模式,利用房前屋后的院落角落养殖龟鳖;三是池塘养殖模式,利用池塘开展龟鳖健康养殖。龟鳖养殖规模可大可小,可兼职可全职,这三种模式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养殖需求。
谈到养殖龟鳖以后的生活变化,黄仍兴致勃勃。今年50多岁的黄仍,以前曾是中东镇一名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有着一份让人羡慕的好工作。但不甘于现状的他看准龟鳖市场,辞掉公职养殖龟鳖。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黄仍从贩龟转变为养龟。经过多年的养殖,他摸索出一套人工养殖经验,掌握了一定的养殖技术。如今,他家里有成体龟、幼龟数万只,产值达到上千万元,是村里的第一养殖大户。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是“龟王”黄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先富起来的他没有忘记乡亲们,他用他的具体行动来兑现他的承诺。
“太感谢黄会长了,没有他的扶持,我做梦也不会想到我能买到小汽车!”村里的老党员黄万超告诉记者。原来,黄万超是村里的一名困难老党员,从2012年开始,黄仍就开始实施结对帮扶,免费给他提供场地、饲料、龟苗等。短短两三年时间,黄万超养殖规模发展到了100条种龟,价值达30多万元,年产值10万元以上。像黄万超这样的困难户全村有21户,在“龟王”黄仍的结对帮扶下,实现了养殖龟鳖脱贫致富。“这栋房子建起来都是村里支持的,我现在富起来了,怎能忘记乡亲们呢”黄仍指着他的养殖场告诉记者。
据了解,三哨村有1568户,在他的带动下,龟鳖养殖户达到1000户以上,数量达40多万只,年产值6200多万元,养殖收入占家庭总收入70%以上。目前,整个三哨村养殖户银行存款总量达1亿元以上,年产值100万的养殖户有100户以上,到南宁买房的养殖户有10多户,整个村拥有小汽车超过100辆。三哨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龟专业村,三哨村人靠养殖龟鳖走上了致富路。
近年来,随着龟鳖养殖规模日渐扩大,开展龟鳖养殖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也不断提高。“龟王”黄仍也逐渐把龟鳖产业交给小儿子黄林打理。2014年,小儿子黄林正式接过父亲的产业,注册1000多万元,成立了广西扶绥水宝养殖有限公司,实施“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在房前屋后等空闲地方建池养殖龟鳖,并成立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养殖户提供龟鳖养殖技术培训、种苗繁育销售、成品龟销售以及饲料供应。
即将结束采访时黄仍感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多年对我培养,让我有了市场的敏锐感和各种社会关系,才有我今天这样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