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伴着大白鹅嘎嘎嘎的欢快叫声,位于裕安区固镇镇的安徽展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鹅舍内,近万只皖西白鹅种鹅引吭高歌,在周围寂静的农田映衬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六安素有“白鹅之乡”“羽绒之都”美誉,皖西白鹅是安徽省唯一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家禽(水禽)地方保护品种。皖西白鹅饲养历史悠久,品种性能优良,肉质鲜美,羽绒朵大纯白,蓬松度高,品质极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现年44岁的江卫军是裕安区固镇镇一位职业农民。2004年,他自费到四川农业大学,学习皖西白鹅孵化技术,攻克皖西白鹅种蛋电器孵化难关,使受精蛋电器孵化出壳率达98%,皖西白鹅成活率达95%以上,有力促使白鹅养殖走上规模化、标准化道路。
展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正是全市4个皖西白鹅国家保种场中的一个,并获批国家水禽良种扩繁基地。目前,我市共培育种鹅生产经营企业10家,其中原种场3家、祖代场2家、父母代场5家。展羽公司主要负责皖西大白鹅的保种和育苗,现存栏2.1万只种鹅,每年为周边养殖户孵化350万只鹅苗,辐射带动周边大大小小3000多户养殖户。
“去年产值达8000万元,预计今年可达1.3亿元。”江卫军告诉记者,“今年市场行情很好,很多养殖户都赚到了钱。去年白鹅价格18块钱1斤,今年22块1斤,自繁自养自加工一只鹅的净利润在150元左右,行情越来越好,养殖户们的热情都很高。”
固镇镇六合村村民刘道勤今年养了7000多只皖西白鹅,刨去孵化、宰杀等费用,每只白鹅可以净赚100元,今年刘道勤家收入可达六七十万元。“皖西白鹅全身都是宝,我们发家致富全靠它。”刘道勤笑呵呵地感叹,现在只要不怕辛苦,致富都不成问题。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2年,全市白鹅饲养量已达1100万羽,其他品种鹅700万羽,占全省白鹅饲养量的四分之一、全国饲养量的二十分之一,相当于欧洲一个养鹅王国全国的饲养量,鹅产业一产产值28.5亿元。
做全做强鹅产业链,增收致富不用愁。皖西白鹅的羽毛可以做高端羽毛球,鹅绒是制作优质羽绒服、羽绒被的最重要原料。作为全国四大羽绒集散地之一,羽毛球占全国40%的训练用球市场,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目前,全市共有羽绒及制品经营主体1097家,其中规上加工企业53家,2022年产值63.85亿元,羽绒及制品进出口额达9356万美元。全市现有年产值亿元以上羽绒及制品加工企业18家,5000万元至1亿元14家,2000万元至5000万元21家。
从白鹅养殖,到羽绒羽毛加工,再到白鹅屠宰及深加工,六安鹅产业链越来越全、越来越强,一只大白鹅拉动了一条数十亿元产值的综合产业链,成千上万的村民被紧紧地吸附在这条产业链上。
裕安区固镇镇杨庙村村民韩玉在本镇的一家羽毛球生产企业就业,忙时每月可以拿到六七千元的工资,活少点的时候,每月也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现在挺好的,能照顾家庭,还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再也不用去外地了,很满足。”韩玉说。
白鹅全身都是宝,一鹅多吃满足不同需求。
六安一直有吃咸鹅的传统,为了适应更多年轻人的需求,现在皖西白鹅不仅可以煲鹅汤、做卤味,还能做出更多更丰富的休闲食品。
为延长鹅产业链条,2015年,裕安区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六安市红新禽羽有限公司项目,进行白鹅屠宰及生产鹅副产品。“公司现在鹅副产品比较丰富,鹅头、鹅翅、鹅爪、鹅胗、鹅肠、鹅心肝、鹅油应有尽有。”公司负责人赵传红告诉记者,“公司现在用工大概120多人,每月平均工资,男工6000元,女工4500元左右。”
目前,全市有专业白鹅屠宰加工企业4家,年屠宰能力3000万只。2022年全市共屠宰加工鹅肉约3万吨,产值10.8亿元。现有鹅肉精深加工企业1家,为裕安区胜缘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联合成立皖西白鹅产业发展技术研究院,开发皖西白鹅熟食产品,2022年鹅肉预制菜销售额超过4000万元。
产业链越长,附加值越高,生命力越强。鹅产业已经成为我市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富民强市产业。(记者杨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