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智能化成套装备未来工厂建设项目规划图
中电海康总部项目
双招双引,是一座城市持续发展、抢抓未来的推进器,是明日经济增长点、结构升级发力点、创新能力提升源……过去一年,余杭把双招双引作为重大战略任务纵深推进,抢滩攻坚、击水弄潮,以“大招商”格局促“大发展”势头,让项目和人才增活力和后劲,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积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1年,余杭双招双引夺取高分报表,为行政区划调整后招商新篇起好笔开好头,累计集中签约重大项目225个,总投资109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0个,10亿元以上项目34个,50亿元以上项目5个;实际利用外资10.03亿美元,其中高技术外资利用达8.44亿美元,两项指标均列杭州全市前列。
眼下,依托未来科技城、良渚新城、钱江经济开发区三大产业平台和全省六大实验室半壁江山的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和湖畔实验室,余杭肯定成绩再出发、招大引强再加码、比学赶超再深化,瞄准大好高、紧盯专精尖,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新经济为引领、制造业为基石的现代产业体系,确保新一轮双招双引精准发力,奋力开创产业投资促进新局面。
“量”“质”并举 深化产业链招商
产业链招商是经济突飞猛进的“跳板”,也是余杭这个高能新区招商的优良传统,通过产业链招商,不断集聚上下游产品、降低综合配套成本、拉长产业链条、培育优势支柱产业。
去年4月杭州行政区划调整以来,余杭立足产业基础,围绕打造“四高地一基地”产业发展目标,制定数字经济、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链精准招商方案,在抢项目数量的同时重项目质效。
两个月前,北京强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将强新科技总部基地落户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这家致力于研发、生产、销售原创癌症靶向药物和基因靶向药物的生物医药企业,拥有多项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这样的‘链主型’企业的落地,将极大带动钱开区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发展。”余杭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想跑得快就要车头带,一个大项目,带活一条产业链。
余杭紧盯链主型、行业龙头、隐形冠军企业,建立动态更新靶向目标清单,逐个销号招引,目前正构建以阿里巴巴、字节跳动、中电海康等产业链头部带动的上下游产业生态,2021年还成功招引美的电商、通策医疗等一批产业链优质项目,有5个项目单个投资额超50亿元,带动全链条产业生态,充分发挥其集聚带动作用。
抓“大”项目的同时,“小”项目补链也在同步推进,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40余个。例如莱恩瑟特医疗器械总部及产业化项目,投资1.5亿元,拟将总部迁至瓶窑镇,租用约1万平方米左右厂房建设生产基地,设计医疗器械——电子内窥镜生产线,在做强生物医药研发之外,提高余杭医疗器械生产制造能力。
去年以来,余杭“大”“小”项目结合招引,持续以招商优化产业结构,目前初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基础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2021年,新增市场主体3.79万家。
强链补链还要“新”项目延链,依托数字经济先发优势,余杭用数字赋能电商,抢抓电子商务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风口,招引新锐电商品牌认养一头牛乳业集团总部项目,总投资额20亿元,打造数智化乳业第一品牌。电商集聚效应也明显突出,去年还相继成功吸引自嗨锅、小白T、吉小满等优质新锐品牌企业落户。
“资”“智”融合 拓宽招商渠道
招商引资,渠道要广,才能在激烈的招商“深巷”中飘扬“酒香”。余杭持续创新招商方式,不断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出实招构建更加专业、更高层次的招商方案。
两院院士夏长亮,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长期致力于高效能电机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余杭通过引进夏长亮院士,与浙江大学共建浙江大学先进电气装备创新中心。创新中心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汇聚高水平创新人才,打造集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工程应用、产业推广、人才培育为一体的国际一流水平的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这是余杭坚持项目建设人才引领的成果之一。去年以来,余杭聚焦人才引进和项目培育,加快形成“以人才带项目、以项目聚人才”的良性循环,强化与之江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新研究院(余杭)等人才孵化器的合作,推动高端人才集聚。
截至目前,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4900余名,其中海内外院士48名,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179名。仅2021年,带动落地人才项目179个,其中重点人才项目22个。归创通桥、微泰医疗等重点外资人才项目在香港完成上市,分别实现境外融资24亿港元、19亿港元。
同时,余杭注重资本推动,强化基金招商,设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助推高能级项目落地。截至目前,累计设立子基金40余个,带动总资本规模超400亿,产业基金引培优质项目340余个。并探索市场化招商,签约道生创客工厂等投资机构项目,项目依托道生资本基金,将落户多家基金投资机构,助力成长型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还与知名投资机构建立“金融举荐人才委员会”,借助市场眼光挖掘优秀人才和项目。
作为数字经济先行区,余杭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开发数字化招商方法,强化资智融合,推动“精准招商”应用场景建设,不断整合完善“产融云洽会”、“招商导引图”、“招商目标图”和“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等四大系统。精确掌握目标企业、投资机构需求信息,推动投、融资核心流程再造,优化资金匹配,助力人才、资本、项目精准对接。
宇和创智华东研发及精密制造中心项目就是借助数字化平台对接而来,项目方拟在钱江经济开发区建立华东研发及精密制造中心,建设高端数控机床样机展示中心、精密部件研发加工示范中心及研发销售中心,为余杭高端装备制造腾飞再添翼。截至目前,该数字化应用平台已入库企业1792个,入驻投资机构179家,推动合作对接项目342个,主办投融资对接路演活动10余场。
“新”“老”兼顾 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它是一个重在落实的过程,也非一日之功。无论是新企业招引,还是已落地企业发展,对于营商环境余杭都始终如一,正确处理“新”和“老”的关系,发扬“店小二”精神,无事不扰,有呼必应,24小时在线为企业解难题,保障企业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提交了一张申请表,过了没几天,邀请函就批下来了,很快。”去年下半年,已落地余杭多年的杭州辚萧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余杭一站式企业入境邀请函办理机制,为公司解决了一件急事——经报批余杭商务部门受理同意,进入正常疫情防控入境审批程序。短短几天成功邀请到德国的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如期来余杭,进行具体业务洽谈谋划落实公司未来发展关键一步,完成实验室相关设备的安装、生产等工作,助力“储氢材料”逐步实现在中国的产业化。
根据浙江省疫情防控相关规定,企业邀请外籍院士、专家等必要人士来杭需经由属地商务部门向浙江省商务厅申请办理来华邀请函。对此,余杭探索推出“一站式办理企业入境邀请函”机制,缩短企业审批时间,为经济发展“争分夺秒”。据统计,目前已为包括阿里巴巴、菜鸟物流等重点企业在内的300余家企业办理入境邀请函400余件,被邀请人员中高层次人才占比80%以上,企业满意度100%。
正是这样对“老”企业的细微之处总是情的姿态,让余杭坚持通过改善服务软环境,优化项目扶持政策,去年,助力华坤道威、安道生物等一批“老”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并以“老”企业的好口碑实现“以商引商”,吸引新项目在余杭集聚。
对于新项目招引,余杭则着眼于“实”,坚持一把手招商,区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产业,亲自接待重要客商,亲自洽谈、跟踪、服务重大项目。去年以来,“一把手”带队赴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开展敲门招商30余次,并坚持全区招引一盘棋,强化要素统筹、政策统筹,不断完善招商引资领导小组例会、重大项目集中签约等机制,以三大比拼激发各部门和产业平台、镇街比学赶超动力。紧盯区内龙头企业、依托商会资源、发挥协会作用,成功招引两氢一氧、滴滴“小桔能源”等优质项目。
项目招引后,落地过程始终求“合”,坚持重大产业项目推进双周例会机制,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在盯引、推进、开工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总投资额1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实行一项目一方案,实现集中签约、公司注册、用地许可、开工建设全流程跟踪管理,精细化推进项目落地。海纳智能化成套装备未来工厂建设项目作为2021年新增省级重点外资制造业项目代表,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浙江省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集中签约,让“新亲戚”感受余杭温情。
新年伊始,余杭双招双引继续做大做强,再聚焦、再发力、再提速,招引企业将更多优质项目放在余杭,将更多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引入余杭,将更多上下游合作伙伴带到余杭,在余杭这片创业热土、这个高能新区共同创造新的辉煌。(本站编辑 祝婷兰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