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更高水平的平安汉中,更好的服务追赶超越、更高质量“三市”建设。经汉中市委委同意,市委政法委于2019年5月6日至10日,组织各县区政法委书记,分管社会治理的副书记和具体负责同志及市级政法单位分管领导共51人,赴浙江大学进行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学习培训。通过专题讲座和现场观摩,深刻学习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内涵和精髓,为我们下一步做好社会治理工作更新了观念、启迪了思路。

一、“枫桥经验”的发展和内涵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在党的领导下,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战线的一面旗帜。56年来,“枫桥经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被不断赋予新的内容、新的方法,内涵不断深化。从原来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演变成现在的“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其内涵更加丰富,从已往单纯化解矛盾纠纷,拓展到防范化解各领域安全风险、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新模式。

“枫桥经验”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创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历了从社会管制到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经验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其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源于五个坚持。

1、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枫桥经验”之所以充满生机和活力,最根本的就在于把党的领导落实在基层。党建引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政治灵魂,把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各个末梢,确保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绍兴市出台《关于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进农村各项工作全域提升的实施意见》,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对基层党组织实行星级管理,对村支部书记实行抓党建责任清单,对村干部实行绩效考核,对党员日常表现量化管理,通过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和号召力,带动和提升村民自治委员会的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2、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立场。“枫桥经验”一路走来,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其永恒的生命线,也是其创新发展的基本点。浙江省组建乡镇(街道)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功能性平台,实行互联网+矛盾化解、公共安全、执法司法、公共服务、基层自治、网格管理等项目化推进。诸暨市率先推出“一证通办”改革举措,一张身份证就可以办理一生80%的民生事项。仅枫桥镇行政服务中心,一张身份证可以办理80多项业务,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可以办40多件事,真正实现了便民和“最多跑一次”的高效服务。

3、坚持把自治、法治、德治作为根本方式。“三治融合”是“枫桥经验”创新发展的重大成果,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髓所在。枫桥镇坚持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采取镇村级重大事项“三上三下”民主决策机制,老百姓可以参与政府决策,通过广泛征求意见,真正从老百姓的实际需要出发,从而加强了政府决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极大的减少和缓和了社会矛盾,为社会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4、坚持把预测预警预防作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对重大决策、重点项目既要实行可行性论证,也要进行不可行性论证。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通过建设多元化纠纷解决平台、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纠纷化解、探索律师和志愿者参与调解等方式,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实效。探索实施信访法治化处置机制,坚持依法维稳和依法维权同步推进,全面推行初信初访“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和“一案一档”制度,持续加大依法打击非访力度。重视调解制度,推动调解的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和程序化。加强矛盾化解心理疏导,开展社会治理“心防”工程,推动社会心理服务和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

5、坚持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根本支撑。“枫桥经验”作为社会治理一面旗帜,不可否认它强大的基层基础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枫桥经验”有强大的综治组织,枫桥镇综治人员有20人,正式人员5人、聘用6人,设3各分中心各3名工作人员,枫桥镇司法所有126名矛盾纠纷调解自愿者。人员、机构健全的枫桥式派出所、司法所、法庭、检察室在及时发现和预防各类矛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枫桥镇大力培育的社会组织作用的发挥也是举足轻重。仅枫桥镇培育发展镇级社会组织54家,村级社会组织200来家,最著名的“红枫义警”“枫桥大妈”等在维护社会稳定、参与镇村公共事务的协商共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对汉中市社会治理工作的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为我们加强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下一步做好我市的社会治理工作,应加强以下五个方面:

1、树立新时代社会治理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新形势下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必须以创新的社会治理理念引领社会建设实践。一是党的领导是社会治理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是社会治理的领导力量,最能够动员整合各方面资源,在社会治理格局中发挥领导和引领作用,需要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筑牢党的执政根基。二是人民利益至上是社会治理的根本出发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是实现社会善治的过程,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过程。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治理成效的根本标准。三是共建共享是社会治理的基本格局。新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强调从单一向多元、从命令向协商合作、从强制向引导转变,要在发挥好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创新多方参与机制,推动形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局面。四是法治化是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必须充分发挥法治的保障、服务和促进作用,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精神引领社会治理,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五是精细化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社会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合理需求,在社会治理实践中应当以人为本、注重细节,把精细化、标准化、精准化理念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实现社会治理的全方位覆盖、全过程监管、高效能运作,不断增强民众满意度。

2、构建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一是完善职能机构设置。社会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我市将参照省上《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陕西的决定》设立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但平安建设只是社会治理中的一个方面,不能囊括其所有内容。建议在市、县、镇设立社会治理办公室,全面负责社会治理的相关统筹协调工作。二是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社会治理内容庞杂、涉及面广,不能仅靠政法部门单打独斗,政府部门职能发挥占主导。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治理就是涉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域的治理,只有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才能实现共识统一、行动协同、结果共享的社会化治理。三是加强党建引领。各级党委要加强对社会治理的领导,把社会治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分析社会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和提升。注重依托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实现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民心在基层集聚。四是培育社会组织。我市也有许多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体零散化,偏安一隅,缺乏政府的统一组织、引导和指导,作用未完全发挥。要注重培育、支持和指导从事各类服务群众的社会组织,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志愿者和义工,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要对已有的社会组织加大指导力度和资金补偿,充分发挥其社会正能量的积极作用。五是加强“三治融合”。充分发挥自治为基、德治引领、法治保障作用,推动基层治理健康长效发展。强化居民自治主体地位,推广“一约四会”治理模式,由司法机关引导村(社区)制定合法、合理的村民公约,弘扬公序良俗,促进邻里相亲、社会和谐。

3、健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相关排查化解机制。针对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有效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定期排查机制、心理疏导干预机制、风险评估机制、以案定补机制等,对矛盾纠纷从源头上抓早、抓小、抓苗头。二是加强解决纠纷的平台建设。建立镇(办)、村(社区)两级矛盾纠纷调解化解室,充实村级调委会、治保会人员力量,发挥乡贤作用,引导群众畅通、有序、合理表达诉求,最大限度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加强镇办一级的群众诉求表达网络平台建设,利用手机APP和网格化服务管理,对群众反映问题及时处置答复。三是探索建立律师参与调解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让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的调解和化解,一方面采用柔和方式化解矛盾,达到案结事了,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法院诉讼压力和成本。四是加强调解专业化建设。重点在医患、交通、物业等群众关注度高、容易产生矛盾纠纷的行业领域持续建立专业的调解委员会和调解人员队伍,吸纳专业性和能力较强的调解志愿者加入到专业调委会来。同时加大对调解人员的业务培训,切实发挥其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4、规范社会治理平台建设。一是规范市县一级的便民服务中心(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将所有需要行政审批的政府职能部门服务事项都纳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简化办理流程,做到最多跑一次、一站式服务。二是规范镇办一级综治中心建设。加强镇办一级综治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统筹整合各类资源信息化运行,实行“一站式”服务窗口接待群众,形成资源信息互补,工作统一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确保这一平台高效协调运行。三是规范村(社区)级便民服务大厅建设。统一标准规范村(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办理事项,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服务事项要下沉到村社区办理,不能办理的及时引导到镇级平台办理,做到真正便民、利民。

5、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治理的重点、难点都在基层,处于社会治理的最前沿。要配齐配强镇办党政领导干部,充分运用“三项机制”,充实社会治理力量。要规范村“两委”选举,真正把群众拥护、为群众办实事的人选入班子,提升基层自治能力。加强基层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建设,充分发挥其基层维稳主力军作用。二是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雪亮工程”,力争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立体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统筹推进全市视频监控“一张网”建设,确保整个社会面的防控精细、精准。汉台、西乡作为“雪亮工程”试点县区,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建设进度,为全市做好示范。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参与治安防控,真正实现共建、共享。三是继续深化平安建设。以“十有十没有”平安建设为抓手,十个行业领域为重点,深入开展平安汉中建设,加强平安单位动态管理,提升平安建设实效。强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按照“以房管人”的原则,及时发现处置群众反映问题,利用大数据优势,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使各职能部门工作有的放矢、贴近群众,真正形成了“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的高效能服务管理体系。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以服务管理为出发点,加大社会治理互联网信息技术现代化设备的投入,建设“横到边、纵到底”信息、数据网络,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智能化。五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对从事社会治理工作的人员和财力保障,并定期对工作人员开展法律法规、社会治理方针政策和业务培训。注重对社会治理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及时总结推广,为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能力、筑牢基层治理防线打下坚实基础。(汉中市委政法委 古强)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