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甘肃省景泰县,一路群山环抱,道路蜿蜒,因这里常年干旱少雨,从远处望去山涧沟壑林立,忽近忽远的山间丘陵上有星星点点的小花在盛开,走近些,一团团花儿正在苍茂的树上开得旺盛。据当地村民介绍,这种树叫做文冠果,被当地村民称为“扶贫树”、“致富树”。这是甘肃海全文冠果生态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师海全为当地村民带来的“致富经”,带领数百户村民在大山里实现脱贫致富,成为当地一种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
文冠树生长在黄土高原、戈壁滩等沙化地带,据当地村民介绍,文冠树浑身是“宝”,被誉为才貌双全的“东方神树”、“东方菩提”。文冠果树姿优美,花朵繁茂,是不可多得的生态绿化树和观赏树;同时文冠果种仁含油率高,是生产高端食用油和新生物质能源重要原料,也可加工果汁露,文冠树的花和叶子可以制成茶叶,也可以入药,对肾虚失眠、痛风及”三高”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文冠果壳可提取糠醛、皂苷等化工原料,是生物原料产业树;文冠树的木材坚硬,纹理美观,它不仅是蒙医药中应用广泛的药材,而且还可以制作家具或用于雕刻,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确定的我国北方唯一适宜发展的木本油料及生物质能源树种,也是我国北方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树种。
文冠树虽然应用广泛,但文冠果根系嫩脆易折、创伤断面易腐、新根再生能力差,加上西北地区春季气候冷热交替,裸根移栽成活率低下和植树季节短暂,无法大面积栽培,并且因为低产,素有“千花一果”之称,这是十几年以前,制约文冠产业发展的两大因素。师海全觉得要想取得更大的效益,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文冠果树改良育种势在必行。经过多方考察,师海全开展了文冠果容器育苗技术研究和高产整形、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以及品种选育工作等多项育苗栽培实验,并大获成功,实现了文冠果树工厂化育苗,容器活体、四季移栽,打破了树木规模化发展的瓶颈问题,使栽培成活率由裸根移栽的17%提高到了98%,解决了西北地区文冠果在治沙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解决了文冠果大规模栽培的技术瓶颈之后,师海全接着面临另一个任务,就是大面积推广。规模化不等于经济效益,而要大面积推广,除了生态效益,也需要经济效益来支撑。师海全以多年从事农业产业的眼光,认为文冠果生态产业是正待被开发的“宝库”。下定决心后,师海全成立甘肃海全文冠果生态产业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文冠果的品种选育、工厂化育苗、示范种植、辐射推广以及文冠果系列产品的研发工作,师海全和西北民族大学教授罗兴平、内蒙古医科大学董玉教授组成6人科研队伍,专门针对文冠果的价值进行研究并进行成果转化, 研发出了文冠果保健茶、文冠褥疮膏、文冠保健枕、文冠食用油等多项成果。
过去,村里不少人选择在外务工,撂荒成常态;如今,在解决了技术难题和看到文冠产业发展的潜力后,不少村民返乡,种起了文冠树。师海全开展的“企业+农户”的助农模式使多方受益,企业把技术和资金带入林业,增加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业附加值,这种模式不仅促进农民增收,还为农民带来了低门槛、劳力密集型就业机会,让农民不出乡也能致富,实现幸福指数高的绿色就业,形成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文冠果树助农产业成为当地的扶贫样本之一。
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事业的征途也充满了崎岖困难。师海全从08年至今,把全部的积蓄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文冠产业的科研攻关中,如今产品研发成熟,却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难题,无法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祁连山和黄河地区,有着三十多万亩的文冠果林,如今都逐渐进入到了盛果期,但是没钱建厂房、买设备。”师海全面色凝重的介绍到,“以往靠政府支持,文冠果林种植了起来,文冠果油等相关产品的研发有了重大突破,并且形成了技术成果,现在如果文冠果再不能尽快形成产业链,在老百姓的地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老百姓也就没了积极性,最严重的可能会‘出现退林还耕’等毁林事件的发生,这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生态保护都将是巨大的损失。”师海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发展文冠果不要只把它当作绿化树种,仅仅完成绿化任务,要把它当作一个大产业去做。事实证明,它的全身都是宝,发展潜力巨大,生态和经济效益日趋彰显。”这是师海全从事文冠树产业的呼吁和心声。在师海全看来,文冠树不仅是他的“宝树”,更是国家的宝贝。他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林业经济这个大产业当中,一起挖掘文冠果产业这个“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