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眼下正是青蛙大量上市的季节,铁清镇花朝村的青蛙大叔胡邦迎,在创业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和技术,带领村民们谱写了一曲农民创业的养殖致富经。
(视频)
在铁清镇花朝村的江安益兴水产养殖基地,成群结队的青蛙聚集在一起,处处蛙声一片。
眼前正在和青蛙打交道的这个人就是胡邦迎,多年来他一直与养殖业打交道,养鱼、养猪、养黄鳝这些传统养殖他几乎都有涉及,但大多都以失败收场,2015年,胡邦迎又与青蛙打上了交道。
江安益兴水产养殖基地 胡邦迎:刚开始青蛙行情好,不晓得怎样喂养,15年我们就搞了十亩地出来,经过两年的摸索,效益都挺好的,产量很高,一亩能达到三四千斤。现在的市场,我们的青蛙就是卖成都、重庆,就是供不应求,平均的收购价都是20至30元一斤。
胡邦迎养殖的青蛙品种叫黑斑蛙,也就是农村最常见的野生青蛙,有些地方也称作田鸡。
为了让青蛙能够卖上好价钱,胡邦迎四处学习养殖技术,他养殖的青蛙上市时间比市场上青蛙大量上市要提前近一个月。
胡邦迎:我们的蛙种是四川本地的青蛙,不像别的养殖场,他们的养殖场都是外面引进的品种。本地蛙种长势很快,适应本地的生长,我们的青蛙每年都要比别人的快一个月,高价高峰期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卖。
今年,胡邦迎在花朝村又流转了24亩土地,发展青蛙和牛蛙养殖。从蛙卵的孵化,到每个阶段疫情的提前防治,再到成蛙的销售,胡邦迎的青蛙养殖技术逐渐成熟,基地青蛙和牛蛙的产值已经接近四百万元。
产业发展起来了,花朝村的村民也跟着受益,除了每年要支付给农户土地流转费以外,基地也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打工挣钱的好机会。
铁清镇花朝村党支部书记 朱月亮: 一天要达到10个人的用工,我们村上就想了一个办法,就对这些贫困户和在家的人全部进行培训,培训以后我们村上跟老板商量,给他们适当的涨点工资,然后我们村上集体收益方面实行提成,同时这些人纳入我们的管理,我们村上的收益也就来了,贫困户就业问题也解决了,贫困户基本上在这个地方每年一万元左右收入基本上是有的。
铁清镇花朝村村民 胡邦芳: 我前年就开干起,一个月能做二十多个工,有时候有一千七八,有时候有两千。今年来说,今年一千八最多,这个月我接近有三千块钱。
除了带动村里的农户增收,胡邦迎也毫不吝啬地把他的养殖技术传授给想要养殖青蛙的人,他还在江安各个乡镇收了不少徒弟,为他们提供蛙苗、饲料和养殖技术。
胡邦迎:我们江安县井口镇有两个人在我这里拿了苗子,学了技术回去,这两年都搞得很好,四面山镇有一个也在我这里拿了苗,去年养了好几万斤,今年又发展了几十亩地,还有大妙也搞了两三亩地,总体来说这两年他们都发展得很好,每亩地效益都达到一万多。
下一步,胡邦迎还想进一步扩大他的养殖基地,在带动村民一起致富的同时,让更多人参与到他的养蛙产业中来。
胡邦迎:我下一步想把我们村这一片地联合起来,搞一百多亩地,产量才能够大幅提高,我们在销路方面才能有优势,就希望都跟着我一起养,各养各或者帮我养也好,大家都发展产业,那样我们的量就提高了,我们的销路就更好了。
记者:廖廷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