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断有养殖场暴发杂交鳢大规模死亡的流行性疾病,笔者通过对发病池塘调查了解以及实验室检测分析,确认引起杂交鳢暴发性死亡的疾病为弹状病毒病,该病呈急性发病,已经成为危害杂交鳢养殖的主要病害,为此,本文就该病的流行情况及防治措施作简单介绍,以期为养户提供参考。
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argus♂ )是以斑鳢(Channamaculata ) 为母本、乌鳢(Channa argus)为父本,通过杂交获得的子一代,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成活率高、耐运输、易驯食人工配合饲料等优点。由于杂交鳢的养殖经济效益明显,其养殖势头迅猛发展,但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增加,养殖水体水质不断恶化,杂交鳢的病害也越来越严重。近年来,不断有养殖场暴发杂交鳢大规模死亡的流行性疾病,我们通过对发病池塘的调查了解以及实验室检测分析,确认引起养殖杂交鳢暴发性死亡的疾病为弹状病毒病。该病呈急性发病,已经成为危害杂交鳢养殖的主要病害,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就该病的流行情况及防治措施作简单介绍,以帮助养殖户及早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
一、病原
杂交鳢弹状病毒病的病原为杂交鳢弹状病毒(Hybrid snakehead rhabdovirus,HSHRV),属于水泡性病毒属,为线性负链单链RNA病毒,病毒粒子大小为53nm×140 nm ,形态似棒状或子弹状。
二、流行情况
杂交鳢弹状病毒病目前已经大规模流行,大部分杂交鳢养殖地区均有发生,发生时间主要在4-5月、10-11月,水温25-28℃时最容易发病,通常发生在水温突然升高或突然降低时,危害的主要对象是1.5斤以上的成鱼,小苗也有少量发病的情况。感染途径主要以水体为媒介、水平传播为主,亦可由亲鱼通过垂直传播给苗种。该病传播快、潜伏期短、死亡率高。近年来,此病在杂交鳢养殖中快速传播,死亡率可高达80%,经济损失巨大。
三、临床症状
病鱼一般表现为体色变黑,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靠池塘边漫游。病鱼腹部膨大(图1)、肛门红肿(图2),无其它明显症状。解剖可见肝脏(图3)、脾脏(图4)和肾脏(图5)严重肿大、出血,鳔严重出血,整个鱼鳔都被出血斑块覆盖(图6),胃和肠道空,无食物。
图1 腹部膨大
图2 肛门红肿
图3 肝脏严重肿大、出血
图4 脾脏严重肿大、出血
图5 肾脏严重肿大、出血
图6 鱼鳔被出血斑块覆盖
四、诊断方法
从发病鱼的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变化以及发病季节、水温等可以做出初步诊断。取发病鱼的肝、脾、肾等器官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可确诊。
五、防治措施
(1)苗种放养前,应对池塘进行彻底清塘,并对养殖工具进行消毒;
(2)严格对种苗进行检测和消毒,避免病原从种苗带入;
(3)放养密度不宜过大;
(4)选用优质、高效的饲料进行投喂,正确掌握投饲量,坚持“四定”原则;
(5)养殖过程中,饲喂低聚壳聚糖、维生素、酵母粉、氨基酸、葡萄糖、多肽类、酶类等增强鱼体自身对病害的抵抗力;
(6)在养殖过程中,定期进行调水改底,特别是在养殖中后期;
(7)发现死鱼及时捞出并深埋,工具按时消毒,防止交叉传染;
(8)防止细菌、寄生虫等继发性疾病,或采取相应药物防治。
(9)发病时,忌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可以使用针对性较强的治疗病毒病的药物。
杂交鳢弹状病毒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毒性疾病,治疗效果很难尽人意,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该严格消毒,杜绝传染源的传播,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病害的预防工作,在生产中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该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