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记者 李晓娟 通讯员 周晓宏 马春龙

初春时节,走进位于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下庄村的青海珍林养殖有限公司林麝养殖基地,一间间圈舍整齐排列,林麝略带“狡黠”的眼神透着一股机警,它们时而闭目养神,静如处子;时而上蹿下跳,动如闪电。

一大早,青海珍林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黄鹏像往常一样拿着饲草料喂养林麝,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尽管现在对林麝养殖早已驾轻就熟,但在七年前,“90后”的黄鹏却还不知道林麝究竟为何物。

2015年,高原地区的林麝养殖还处于一片空白之中,毫无经验可以借鉴。大学刚毕业的黄鹏回到家乡后想在畜牧产业化经营上寻求突破口,从网络、书籍上搜集到的信息中发现,林麝产出的麝香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而且循化的气候条件比较适宜养殖林麝,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黄鹏前往陕西省考察市场,学习林麝养殖技术,通过积累一定经验后,于2016年进行林麝繁育特色养殖项目建设,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大力发展规模饲养、标准化饲养、生态化饲养,不断培优壮大林麝养殖特色产业。如今,养殖基地的林麝从最初的10余头发展到现在的50余头,有标准化圈舍150间,养殖场占地面积15亩,饲草种植基地10亩。

“经过几年的艰苦摸索,我们在下庄村找到了适合养殖林麝的区域,如今公司的林麝养殖已经步入正轨,每年的麝香产量也相当可观。”黄鹏说,麝香作为中药材中的一种,常有“软黄金”的美誉。循化县气候宜人,水草丰盛,具有得天独厚的林麝养殖环境,为人工养殖林麝创造了良好条件,所产的麝香一直深受省内外大型医药企业青睐,供不应求。

从最初的10头林麝到如今的50多头,从单家独户养殖到带领乡亲共同致富,从只有投入没有回报到如今实现年产值60多万元……。“90后”创业青年黄鹏凭着毅力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用激情和汗水谱写了一曲创业之歌,用智慧和毅力成就了自己的梦想,从而填补了海东地区林麝人工养殖的空白。

林麝养殖,有人从中直接受益,也有人间接受益。韩哈七麦是西白庄村的脱贫户,现如今,她和丈夫带着孙子在养殖场居住,院子虽不大,但一家人却生活得幸福且自在。

在养殖场,韩哈七麦不用起早贪黑地种庄稼,不用担心庄稼收成不好,只需要一心一意地照顾好后院里的林麝。“我在养殖场务工,活儿也不重,一年也能有上万元收入,比干农活强多了。”韩哈七麦说。

为了带动更多村民实现就业,黄鹏的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产业模式,通过资源流转、入股分红、基地务工、订单式种植林麝饲草等方式,有效带动20户30人就业,人均月收入可达2500元以上,从而为农民致富寻找到了一把“金钥匙”。

在林麝养殖的繁忙时节,黄鹏需要雇用30人左右帮助采摘、储存树叶,作为林麝过冬的食物。“村民来我这里打工的话,每人每天发放180元工资,村民还可以把种植的胡萝卜、南瓜、苹果、杏叶等农作物卖给我,也能增加收入。”黄鹏说。

自从林麝养殖场落户下庄村后,每年,养殖场在人工工资、土地流转、农作物采购、村集体分红等方面的支出达26万元。

特色养殖开了个好头,就业增收也有了好去处。对于未来,黄鹏有着更多的地期待和规划。“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努力给家乡的乡村振兴开个好头,让更多父老乡亲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黄鹏说。

要想推动乡村振兴,就要把一个人的产业变成大家的产业。黄鹏表示:“接下来,公司将与下庄村党支部联合,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发展目标,进一步扩大种养殖规模,探索拓展‘支部+企业+合作社+能人+群众’的产业党建新路径,带动更多的农民群众参与到林麝养殖产业中,着力把林麝养殖产业打造成为富民增收的新型产业和朝阳产业”,让更多群众靠林麝养殖致富。

有能力、有养殖意愿的脱贫户通过相关政策圆了发展梦,踏上致富路。无条件、无养殖意愿的脱贫户如何在林麝产业中分得一杯羹?查汗都斯乡副乡长马楠楠表示,近年来,查汗都斯乡围绕红色党建引领绿色产业发展目标,因地制宜探索“一村一品”新路径,压实责任链、做强产业链、做优服务链,不断做大做强林麝产业,让群众在林麝产业发展中获取稳定收益,为全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