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贵安新区马场镇洋糖村的村民依靠种植果树脱贫致富,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果树种植村。而每当人们说起村里的果树种植,总忘不了带领他们致富的带头人张世刚。
目前,张世刚的果园种植面积有50亩,单桃树就有11个品种800多棵,产值达十多万元,是村子里让人艳羡的小康之家。
“没搞种植以前,家里也是穷得叮当响。”回忆起自己种果树的经历,今年53岁的张世刚感慨万千。
20世纪八十年代,为响应国家退耕还林的号召,没有上过几年学,但脑子非常灵活的张世刚就开始寻思:种树经济价值低,而紧邻红枫湖的洋糖村地势开阔、阳光充足,还有丰富的水源,为什么不试试种果树呢。
说干就干,张世刚第一年就种了60棵桃树。
“买一棵桃树苗要5块钱,而那时收入低,在外打工一天才挣2块5毛钱,在当时投资也算是挺大的,所以没敢多买果苗。”
没有经验,也没有专家指导,张世刚自己掏钱买了很多种植技术方面的书籍,边看边学,认真琢磨。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的摸索实践,他的5亩桃园终于挂果丰收。
之后,张世刚再接再厉,不仅扩大了桃树种植面积,还栽种了技术要求较简单的葡萄。“这里气候好,水源也丰富,水果质量不错,搞果树种植是条出路。”张世刚说。
划入贵安新区后,洋糖村作为新区高标准脱贫的“17个贫困村”之一,为了帮助村民摘掉“贫困帽”,村支两委在贵安新区和马场镇的支持下,积极争取扶贫专项资金、优惠政策,鼓励村民种植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葡萄。
张世刚栽种果树的成功示范,极大的提高了洋糖村村民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村民也不再“观望”,都开始种起葡萄来,希望借此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因此,在他的果园内总能看见一波接一波的村民前来“取经”。而面对村民的各种提问,他总能耐心的帮他们“开方子”。有着丰富经验的张世刚也成为了当地名副其实的“土专家”。
“果树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收成,所以,只要哪家的果树需要剪枝,打药水或者长虫了,都会来请我去现场指导。”张世刚笑着告诉记者,至今他已经给十多户村民免费传授种果树技术了。
如今,洋糖村的葡萄种植面积已达4000余亩,年产量达6000余吨,产值达2000多万元。2016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万元。
对于未来,张世刚表示,下一步他将淘汰部分产品,栽培更多精品葡萄。与此同时,他还将带领更多群众栽种葡萄,让更多人品尝到他们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