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杨正华就开始起床,劈柴火、煮猪食、消毒……开始了他忙碌的一天。杨正华是丽江市宁蒗县红桥镇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今年57岁了,村民都亲切的喊他“老杨”,提到他,村民都不禁竖起大拇指。

据了解,老杨家目前猪存栏528头,其中母猪56头、商品猪82头、小猪390头。去年出售商品猪120头、小猪310头,除去疫苗、饲料、消毒等成本,年收入近25万元。提到他的致富之路,老杨感慨万千。

老当益壮,开启创业路

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老杨无意间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养猪致富的报道,触动很大,突然萌发了养猪创业的念头,但想法一提出就遭到了亲戚朋友的一致反对。

“你都这么大岁数,还瞎折腾什么,好好种几年庄稼就行了。”

“养猪特别累,且风险大,消毒、疫苗接种等工作稍不注意可能就会全军覆没”。

不顾亲戚朋友反对,老杨拿出了他半辈子省吃俭用存的3万块钱,买了20头小猪,开始了他的创业路。

养殖创业致富之路_致富创业网搞养殖的_致富养殖之路创业项目

杨正华正在喂小猪。和镜芳摄

技术不足,以“亏”收场

养猪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猪刚买回来第三天就因猪草含水量过多腹泻;两个月后,当地猪瘟又开始暴发,老杨对如何消毒防病、何时接种疫苗等工作都毫无头绪。且别看这猪儿不小,食量相当惊人,家里的玉米、绿肥糠没多久就被吃了个精光,为了节约成本,老杨家两口子每天早上5点半就起床烧猪食、喂猪、割猪草……两人经常忙得饭都顾不上吃。

忙活了近一年,到猪该出栏时,老杨取得的成绩是,20头猪病死一半多,只剩下8头,总账一算亏了1万多。痛定思痛,老杨总结了自己失败的原因——技术不够。考虑一番后,老杨踏上了技术学习之路。

不远万里,苦学技术

老杨到四川一个大型养猪场边打工边学习技术,他勤奋刻苦,除了自己本职工作外,还经常去别的岗位帮忙与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

在养猪场一待就是4年,通过4年苦学,老杨已然成了养猪方面的“万事通”,品种特性、猪圈设计、饲料配方、疫苗接种、消毒防病、母猪配种、仔猪接产等工作无不精通。

学成归来,重创辉煌

2019年,老杨学成归来,经过四年的学习沉淀的他对养猪工作已胸有成竹。在驻村工作队和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老杨成功申请了5万元产业贴息贷款,开始了人生第二次创业之路。这次他选择了一种叫“独龙克”的品种猪,独龙克猪品相好、肉质细腻、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

接着开始新建卫生圈、修化粪池、购买疫苗接种与消毒器材……首先从30头开始养,逐步发展到50头、100头、200头,直到到现在的500多头,老杨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

老杨还是村里首次提出“生态猪”与“循环农业”的人,他家猪圈全部都是卫生圈,每个圈都连接化粪池,实现粪污排放“零污染”,同时,清理出来猪粪经堆捂发酵后形成有机肥,用来替代化肥种植玉米和绿肥,实现“农作物种植—养殖—农家肥—农作物种植”的种养殖绿色循环发展道路,且用这种“原生态饲料”喂养出的生态猪肉质更好,消费者吃得更安心、放心。

热心带动,共同发展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自家养好猪的同时,老杨还热心带动村里的群众共同发展产业,他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自己摸索的经验总结成了一套简单易行的技术供村民使用,大家遇到问题来请教他,他总会毫不保留的传授。

老杨还跟村民承诺:“本村所有村民想购买猪崽搞养殖的,我可以低于市场价格便宜出售,免费提供技术支持,村外的按市场价格出售,免费提供技术支持。”村里和邻村知晓他名字的一些村民,纷纷向他学习,搞起了养殖,日子越过越红火。

当有人问老杨成功的“秘诀”时,他总是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时代好,政策好,无论什么年纪,只要你认准方向,不断学习,敢于去闯,就有可能创造奇迹。”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过程中,丽江市宁蒗县涌现出了许多个“老杨”,新时代农民正在就业创业中实现转型,“一人创业、带动致富”的农民创业景象正在形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引擎”。 (和镜芳)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