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实践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实践研究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课题名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实践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国民的核心素养决定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地位,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从基础教育开始。换言之,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教学方式变革、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评价等关键教育活动,都必须由核心素养来引领。然而我们的基础教育,依然有着许多传统教育的弊端:重知识轻能力,即便是知识,也是学科分隔,碎片化;重结果轻过程,专注于“授业解惑”,忽略了自主、合作与探究,导致思维僵化;教育被简化为教学,各种补习,特训,看似多元,却缺乏基因、内核型素养,没有留下与孩子未来发展的接口……综上所述,我校提出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3C3R)进行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意味着:首先,学生核心素养是其培养目标,学校办学、课程建设都围绕着这一中心指向;其次,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因素之一,学校教育的目标、价值都要通过课程来体现;校本课程的内容设置、实施途径、评价方式都强调关注学生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所需的能力,促进学生养成有利于自身发展与成长的核心素养。

2、课题的界定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的“关键素养”,通过分类开发,把核心素养渗透各门课程中,给课程留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彰显不同课程的特点。“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的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校本课程构建: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供给需求与学校教育资源特点,整合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不断地聚集、补充优质的教育资源与内容,为充分发掘学生个性潜能、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校本化、特色化的学校课程构建活动。整合学校的课程资源,重新构建适合学生素养和能力发展的课程系统,形成具体的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大框架。其内容拟包括课程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等课程体系建设。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在基于核心素养进行课程建设的研究上,国际组织、部分发达国家及我国台湾已经进行了诸多探索:核心素养在德国、挪威、瑞典、芬兰、丹麦、波兰许多国家已经被当成教育目标的重要来源,并规划成为重要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架构,以推动课程改革。国台湾的蔡清田教授围绕核心素养特质、选择、架构、功能、培育五大方面进行了诸多研究,并认为核心素养是课程发展与设计的关键DNA,是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有助于个体发展的自我实现与社会发展的凝聚团结国内也有许多学校着手了探索。

清华附小,浙江大学附属中学,苏州外国语学校等学校在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上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清华附小“1+x”课程,将学校原有划分为五大领域并分别指向学生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即公民道德、国家认同、身心健康、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这项实践在我国基础教育层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课程改革应“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确定”、“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并且围绕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同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不断提及学校教育包括学校课程需注重“以学生为本位”,“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也越来越注重是否关注学生、是否为学生提供必需的素养,学生经过学习是否能积淀形成必需的核心技能。重要的转折点出现在2014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依据修订后的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方案,调整完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并进一步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素养;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

这是我国教育政策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该政策提出之后,教育部即组织专家团队进行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调研和编制。2016“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出炉,并向教育界人士广泛地征求意见和建议。可以说,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研究这一选题,是在国家政策的导向和指引下产生的,回应了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学生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二、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一)课题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坚持“基于学校、为了学生”的基本准则,传承发扬我校“尚仁以启智,博爱以崇礼”的办学理念,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供给需求与学校教育资源特点,整合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不断地聚集、补充优质的教育资源与内容,为充分发掘学生个性潜能、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校本化、特色化的学校课程拓展构建活动。充分挖掘和整合校本资源,努力构建能积蓄核心素养的、富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框架。培养拥有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能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的有素养的茁壮幼苗。具体研究目标:1、明确课程理念学校确立“尚仁以启智,博爱以崇礼”的办学理念,并将这一理念渗透到拓展型课程的建设中。2、注重开发原则兴趣性原则。

实效性原则。发展性原则。3、促进课程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的改革4、促进教师课程能力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5、带动家庭教育的转变(二)研究内容1、构建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实践(1)从“核心素养”出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具有融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征。(2)独立设置的校本规定型特色课程课程依据各自特点编排进1-6年级的课程中,作为“规定型的课程”设置,要求相应年级的学生都进行学习,并且达到规定的目标要求。(3)灵活开设的自主选择型课程学校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条件,为学生提供的菜单式自主选择学习的拓展课程。(4)立足社区的校本拓展课程学校立足于社区,服务于社区,依托“社区”,立足社区进行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2、基于儿童基础学力的发展需要,制定学科素养培养目标“学会学习”无疑是学生时代的培养重点。“学会学习”就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即学科素养。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的关系是相互融合的。本课题的研究,应为学生的课程学习提供具体的标尺。3、基于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改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体系改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是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导向。

教师以怎样的方式来实施课程,学生以怎样的方式来形成学力,都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伴随着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的实施,对于教师与学生的评价如何跟进,同样值得全方位的探究。4、基于团队提升的需要,构建校本研修的新模式“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能走得很远。”“抱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主要行走方式。学校将依托本课题研究,形成先进引领、示范带动、校级联动、资源共享、同伴互助校本研修新模式。(三)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校本课程的建构。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实践,多主体的校本课 程开发,多渠道的校本课程研究,多层次的校本课程评价等方面,经过系统设计 各类校本课程目标、框架、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课程体系,在实践中高 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理论方面的突破与创新 核心素养培养这一“高大上”的概念,必须付诸课程的实施才能“落地生根”,这是 本课题理论研究与探索的核心,它也是本课题理论研究的重点与创新点。 2、实践研究方面的突破与创新 (1)课程体系架构的创新: 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地方资源,从“核心素养”出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独立设 置的规定型特色课程,灵活开设的自主型课程,立足社区的校本拓展课程,研究 总结富有地域特色的课程体系框架,并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与课程内容进行 有效对接,让学校教育留给学生终身的烙印。

(2)教学、学习方式的变革和课程评价的创新 校本课程建设势必引起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核心素养”如何 在校本课程实施中达到最有效的融合,这就需要课程评价的支持。通过多层次校 本课程的评价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有效的回应,促进其有效、持续发展, 这也将是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预期成果形式。 研究思路 调查分析。依据学生核心素养的要点,通过对教师、家长、社会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状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 顶层设计。依据学生实情和学校发展规划,围绕“核心素养”的培育,确定具体方 案,统一认识,统一步伐。 组织实施。围绕课题方案,按学段、学科分若干个子课题,各有侧重又整体推进,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调整、完善。 总结提炼。在充分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构建出切合实际的课程体系,提炼出富 有实效的方法,建构出较为科学的评价体系。 研究方法 1、文献法。在课题的准备阶段,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核心素养和校 本课程建设的文献资料,选取信息,借鉴应用。 2、调查法。通过访谈、开座谈会、问卷等手段,了解现状与需求,征集来自教 师、家长、社会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和意见,以便开展研究。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针对校本课程建设与核心素养的有效对接进 行深入研究,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实际问题。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实施和总结提炼阶段,每一位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与经验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总结。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9 查新、申报、立项、开题;制定研究方案。第二阶段:2019 具体实施,扎实开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实践”的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形成阶段性成果。 第三阶段:2020 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炼,撰写研究报告。第四阶段:2021 审核、论证,结题。预期成果 研究报告、校本教材、实验教师论文、教案、课例、案例集 四、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等 担任组长的是本校校长、高级教师。 参与此课题的研究人员有市级学科带头人 名,骨干教师8名,其中.都先后参与过《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 《利用校园互动教学平台提高教师素养研究》《小学数学导学案主导教学过程 的现状反思研究》《拓展性课程开发——打造校园精品课程》《如何培养小学 生数学自学能力的研究》等省、市、县级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题。其中《经典 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获得湖北省课题中期评比二等奖。

参与各级各类 竞赛,如论文、案例、课例、公开课等分别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奖励。 主要核心观点:课改工作中以“仁”树人、以“爱”育人,学思兼顾。突出学生主体 地位,引发自主激情,强化合作意识,培养探究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 主人。 五、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 郭晓明.从核心素养到课程的模式探讨——基于整体支配与部分渗透模式的比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