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服务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客户体验和满意度最终取决于客户服务队伍。打造优质服务金字招牌,渠道、产品、活动、场景、生态等要素都需要一并改进,但这些方面的短板往往一时难以补齐,可选择服务队伍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带动客户服务水平的较快提升。推动队伍服务水平向优质服务靠拢,需要从服务意识、服务境界、服务形象、服务技能、服务精神五个维度入手。
01 服务意识
从事零售服务的员工,主要包括大堂经理、运营柜员、理财经理、个贷客户经理、信用卡客户经理、远程银行坐席等岗位员工,他们首先要增强服务意识,这是做好服务的前提条件。而增强服务意识,关键在于正确认知自己的岗位性质,将自己与客户的关系定义为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牢记不遗余力服务好客户是天经地义的第一位的职业要求,尤其在面对某些客户需要放下身段、承受委屈时,能够平心静气、习以为常,而不会有“凭什么要我这样对他”等愤愤不平的念头。应当使员工认识到,工作中与客户相处和生活中与人相处最大的不同是,自己与客户的关系是不对等不平等的,要像很多服务行业倡导的那样:客户就是我们的上帝,客户永远是对的,即使错了也是对的;和客户能够讲的唯一道理,就是服务好客户是我们的天职。当然,这是总体的要求,对个别客户蛮不讲理、无理取闹,银行也应当有效地保护员工。
02 服务境界
从客户体验角度,银行员工服务层级可细分为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让客户满意,员工对客户的服务热情礼貌、贴心周到,让客户感到宾至如归、如沐春风,没有明显感受不好或挑剔不满之处。第二重境界是让客户惊喜,客户体验再好的服务,时间久了,难免习以为常甚至产生体验疲劳,因此,需要不断有创新之举,让客户耳目一新,感到意外和惊喜,从而吸引和留住客户。第三重境界是让客户感动,“满意”、“惊喜”还停留在客户的表层感受上,“感动”即触动客户的情感和内心,才是更强烈持久的深层感受,一旦达到了这种服务的最高境界,客户关系就能实现质的飞跃,与客户成为朋友乃至知己。很多成功案例的经验表明,感动客户往往“功夫在诗外”,除了给客户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更重要的是帮助客户解决金融服务之外的难题,包括其本人和家人工作或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03 服务形象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服务业的从业人员首先要给客户带来美的感观。客户眼中的美当然首先与颜值相关,因此,对身高、身材、长相等先天条件应有一定要求,在招聘时把好关。但根据不少银行的经验,颜值太高的人并不一定适合服务岗位,他们或她们可能会不那么安心“伺候”人,还可能让有的客户产生非分之想,容易影响工作或离职流动。所以,招聘银行服务岗位的员工对“先天颜值”的关注不可过度,中等偏上水平即可。不靠“先天颜值”,那靠什么让客户感到美?靠培养员工的“后天气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个人整体给人美感,但细看长相其实也属于普通一族,银行就应该照这样的样板去塑造员工的形象。其中,妆容装饰、衣着打扮、言谈举止都很关键,银行应制定专门规范,通过有效培训、监测、考核及日常督促,让员工始终以良好形象气质展现在客户面前。这里牵涉到很多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的特点很突出,要使成百数千乃至数万人日复一日坚持把细节做到位极不容易,但要向优质服务水平靠拢,别无选择。
04 服务技能
客户对银行服务的感知,首先是网点的环境面貌与员工的形象态度,但最后还是离不开业务本身。如果一家银行的员工办理柜面交易等常规业务效率低下、差错频出,涉及财富、个贷、信用卡等专业性强的复杂业务则一问三不知,那客户对银行服务的评价肯定够不上优质服务的等级。为此,应梳理各岗位员工服务客户的操作性知识与技能,开发通俗易懂的实用课程,建设模拟作业环节,持续组织岗前培训及在岗训练,并通过“比武”、“抽查”、“考评”等手段,督促员工认真学习训练,提高办理常规业务的效率与准确率、减少低级差错;对于处理复杂业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产品特性、市场走势、经济形势以及客户邀约、寒暄赞美、异议处理、业务促成、售后服务等,要选择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好老师尤其是本行最佳实践的创造者,按照符合岗位人才成长规律的学习路径有计划地授课辅导,经过持之以恒的艰苦努力,逐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最终靠专业增加客户的信任。
05 服务精神
银行服务很多事并不复杂,但需要重复做,而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十分考验人,不少人都容易产生疲劳感。例如,保持良好的形象与状态,热情问候和对待每一个客户,不厌其烦地解答客户的问题,天天都要如此,就很难做到。另外,一线员工天天面对数量众多、个性迥异的客户,时时承受业务差错与客户投诉的巨大压力,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更容易加剧服务疲劳。员工难以避免的服务疲劳是优质服务的大敌,如何克服?根本在于精神力量的支撑,单靠考核检查的压力是远远不够的。应对员工反复宣传教育银行的服务理念,让员工全员知晓并发自内心认同,形成强大精神动力对抗服务疲劳,不断追求服务的高境界。另外,建立员工心理疏导机制也很有必要,特别是对远程银行、投诉处理、不良催收等机构或岗位,可聘请心理咨询师,及时对在服务中严重受挫或心理比较脆弱的员工给以辅导援助,以免这些员工积累产生心理疾病,拖累整体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