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10月16日电 (通讯员 罗雪燕)近日,走进五河县大新镇沟北村李如久家庭农场,蓝色的羊舍里内成群的几百只山羊呈现在眼前,有的卧着,有的悠闲地散步;一群小羊羔在地上,有的相互梳理身上的毛,有的时不时啃一下草料,有的挤在一起吃得正欢。
羊舍外用塑料薄膜封存的一排排秸秆包,打开薄膜散发出淡淡清香。看着小羊羔津津有味地吃着加工好玉米秸秆,韩恒亮指着秸秆包说:“这些储存的秸秆保质期两年,也就是说到明年春天不用为羊的草料发愁;这些发酵后的秸秆,有种淡香味,羊特别肯吃。”
“养羊不用愁,这两年羊肉价格高,销路很好,今年养的400多只羊早就预订完了,村民的玉米秸秆、红薯藤、大豆秸和花生秧,收过来经粉碎加工制成饲料,成本低,营养丰富。”
2019年,李如久本着试试看的情况养羊60只,当年就出效益,于是就扩大养殖规模,收购一些玉米秸秆、花生秸秆、黄豆秸秆等。
看着那收购来的一座座小山似的秸秆,李如久说:“去年,出售成品羊320只,毛收入50多万元,还不包括出售的小羊羔。”自己挣钱了,不忘乡里乡亲。他找到村书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村民用不着的秸秆给他,收割地亩钱他付,每亩再补助村民20元,让村民增加一些收入。村书记一听,这是好事,既能让村民增收,又能解决秸秆禁烧问题,村两委帮他宣传。今年秋季,周边村民1000多亩地的秸秆,他收了下来。种植大户张怀昌高兴的说:“今年种植40多亩,光收割就节省了3000余元,别说省功省力了”。让秸秆变废为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