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羊业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代就有养羊文字记载。一千多年前,我国南方主要以饲养山羊为主,后逐步形成规模。养羊生产具有繁殖率高、适应性强、易管理等特点,至今在我国广大的农区、牧区广泛饲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落实,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畜产品种类和产量双双获得大幅提高。

我国养羊业的现状养羊业正在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我国的养羊业已经从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要形态的饲养方式, 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养羊模式过渡, 有些地方建立银行、企业、协会组织、政府等多种形式的信贷支持来消除养殖户的顾虑, 支持养殖户的规模化发展。肉羊规模养殖比重逐渐提高。出栏500只以上的场 (户) 比重由2012年的9.6%提高到2016年13.7%。2015年出栏1~29只的养殖场 (户) 占69.19%, 30~99只占19.65%, 100~299只占7.08%, 300~499只占2.22%, 500~999只占0.93%, 1 000只以上占0.93%。目前从不同养殖规模的生产水平与效益、土地消纳面积和粪污处理利用情况看, 一般农户以户均年出栏100只以上为宜。

羊肉消费呈现增长趋势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中国人的食品消费结构正在快速变化中, 对肉食特别是羊肉的消费需求, 正在快速增长中。从2011年到现在, 羊肉消费在过去的几年里稳步增长, 在2013年为433.65万吨, 2014年为455.85万吨, 2015年为462.71万吨, 2016年为459.4万吨, 2017年达到468万吨。按照这样的增长趋势, 预计到2020年中国羊肉供需为530万吨左右, 与新西兰、欧洲等发达国家相比, 在人均羊肉消费量上, 仍有极大增长空间。预计到2024年中国羊肉供需缺口在30万吨左右。

养羊业向环保 (生态) 养殖模式发展养羊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才能促进养羊产业链向后延伸, 进而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各地提倡适度规模养殖企业发展, 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家庭牧场建设, 并结合中央环保政策, 使养羊企业向环保养殖模式发展。2017年, 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87.6亿元, 继续支持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2017年6月12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到2020年, 建立科学规范、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 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 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 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 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提前一年达到100%。另外无抗养殖 (养殖过程中不用抗生素、激素以及其他外源性药物) 是今后发展的必然方向。

公司加农户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已形成为了促进利益联结, 提高产业链竞争力, 向上控制羊肉来源, 向下掌握销售, 进行渠道和品牌建设, 向中提高精深加工能力, 走循环经济的道路。现在普遍采用农户+专业合作社, 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形式盘活闲置养殖资源, 因地制宜完善产业链建设, 是为农牧民增加收入探索的一条政府满意、公司获利、农户受益的产业化经营之路, 是集种羊繁育、育肥羊养殖、全价草颗粒饲料加工、肉羊规模养殖、屠宰加工、生产研发为一体的现代化种养产加销的产业链式发展模式。这种新的模式为养羊业的发展和农牧户的脱贫起到了重要作用。

养殖羊技术书_养殖羊技术培训_同羊的养殖技术

肉羊出栏价格涨幅明显, 效益明显好转我国肉羊产业在经历了两年多的低迷期之后“冬去春来”, 迎来了自身发展的春天。2017年肉羊出栏价格增势显著。从不同品种来看, 绵羊从1月19.41元/千克波动上升至12月的22.60元/千克, 全年平均出栏价格20.22元/千克, 同比上升23.95%;山羊从1月的25.26元/千克折线上升至12月的28.42元/千克, 全年平均出栏价格26.76元/千克, 同比上升4.09%。2017年肉羊养殖效益大幅回升。全年标准体重绵羊 (45千克) 和山羊 (30千克) 平均纯收入分别为269.25元/只和305.89元/只, 同比分别增长了93.24%和8.81%。

未来养羊业的发展方向加大肉羊遗传改良进度, 加速新品种培育由于肉羊遗传改良的长周期性、育种群规模效应等特点, 育种投资的长回报期与社会巨大经济利益的矛盾难以解决, 核心育种体系不完善, 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商业化潜力的基因资源和专门化品种, 已成为困扰和制约我国肉羊育种改良的障碍。因此, 持续选育提高特色地方品种和引进的专门化品种, 培育产肉性能好、生长速度快、繁殖力高、胴体品质优良的新品种, 并形成杂交配套组合进行产业化开发, 促使优良地方品种和新培育品种成为国内肉羊生产的主导品种, 实现主要引进品种的本地化和国产化, 为我国羊肉食品有效供给提供长期有力的科技创新支撑。

选择合理的品种利用方式开展肉羊杂交改良及配套技术研究, 获取高代杂种优势, 提高羊的生长速度、繁殖率, 建立优质种群快繁生产基地, 大幅度提高养羊业的供种和供肉能力。我国地方绵羊品种43个, 培育品种27个, 引进品种9个。山羊地方品种61个, 培育品种9个, 引进品种4个, 这些地方绵羊和山羊品种具有体格较大、耐粗饲、适应性强等特点, 是我国养羊生产和新品种培育的重要基础群体。但普遍存在生长速度慢、后躯不丰满、肉用体型欠佳等缺陷, 同时育种群规模小, 性能测定制度不完善, 选育力度不够, 种群遗传进展缓慢等问题。因此, 不同地区选用不同的二元或三元杂交模式非常重要, 例如, 杜×蒙和澳×杜×蒙, 适应于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北部等地区。具有肉质好、出栏快、产肉多等特点, 可选育成专门生产优质肥羔的杂交配套系。杜×寒和澳×杜×湖, 适应于山东、河南、河北、山西、江苏和安徽等中原肉羊优势区域, 以及新疆地区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具有繁殖效率高、出栏快、产肉多等特点, 可向生产优质肥羔的杂交配套系方向选育。

应用于羊的遗传育种与改良在家畜育种中, 基因组选择 (genomic selection, GS) 凭借其准确性高、世代间隔短和育种成本低等优势, 被应用于各种经济动物的种畜选择中, 基因组选择技术是畜禽经济性状遗传改良的重要方法。随着全基因组时代的到来, 能够成功建立起变异与表型的关联。基于基因改良的羊遗传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肉羊性能测定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准确有效的GEBV育种值的估算, 鉴定或标识具有育种可利用价值的基因或调节因子, 并建立鉴别技术, 实现在繁殖性能、生长发育性能和胴体品质等性状的聚合与协调改良。在开放式核心群育种和快速扩繁的基础上, 经系谱分析、后裔测定、育种值估计、基因测定、活体仪器扫描测定及全基因组选择等综合选育技术, 建立肉羊专门化品系育种核心群, 实现肉羊群体的持续选育提高。

基于物联网的肉羊育种管理信息随着肉羊生产模式从传统放牧型向集中舍饲型转变, 并不断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肉羊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养殖场需要测定和分析的数据越来越多, 畜牧业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我们要将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应用到肉羊生产管理和产品销售过程当中, 协助管理和分析肉羊生产、销售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将物联网技术引入肉羊养殖和羊肉产品销售行业, 设计开发相应的肉羊育种管理信息系统,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羊场育种管理和羊肉销售的智能化与现代化。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魏大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