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邹庄村草莓大棚。(无人机照片)
新华网郑州4月6日电(范作言 申东)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是一座仅有750人的小村庄,土地稀缺、产业薄弱,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支持邹庄村发展,淅川县提出建设“大邹庄”战略,以邹庄村为核心,联动下孔、孔北、水闸三个村,成立了大邹庄示范区,按照产业一体化规划抱团发展,大力发展草莓产业。2022年,邹庄村草莓种植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0万元,带动周边1000余人就近务工,实现户均增收2万元。
“三天”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
新一茬草莓成熟,为了不耽误销售,村民们连夜分拣草莓。(申东 摄)
初春时节,草莓已进入采摘期的尾声,邹庄村村民邹新增在大棚内一边整理秧苗,一边将新一茬草莓分拣打包。“春节期间,我们村的草莓平均每斤能卖到20元,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邹新增说。
邹庄村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村,人均只有1亩4分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
“刚搬过来时,为了让移民群众致富增收,我们利用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引进农业公司,在邹庄村发展猕猴桃、莲藕等生态农业,但因为村小地少,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九重镇党委书记周保全说。
仅有750人的小村庄,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弯道超车?经过多方考察调研,淅川县提出了建设“大邹庄”战略,统一规划,联动发展。
“小邹庄”整合成“大邹庄”后,发展空间得到飞跃式提升。为凝聚力量,当地成立了“大邹庄”联合党总支,经过实地考察和详细核算,决定以收益好、见效快的草莓产业为发展方向。
发展草莓产业需要连片的平整土地,然而,邹庄村在刚开始进行土地流转时并不顺利。为了给大家吃上“定心丸”,村镇干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接有关机构,顺利解决了村民关心的销路、补助、发展、政策等问题,仅用三天的时间,就将200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到位。同时,为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邹庄村成立了掘井人农业合作社、大邹庄旅游公司、大邹庄劳务公司,号召村民人人入股,三天内募集股金263万元。
龙头企业引领草莓产业提质增效
邹庄村的草莓卖相颇佳。(申东 摄)
“我们这儿的草莓品相足、口感好,好多人专程从外地过来买,现在我们的收入比以前翻了一倍!”正在草莓大棚里忙活的张广先一边采摘草莓,一边介绍着草莓给她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我们村持续优化环境,通过采取‘支部引领+龙头带动+全民参与+集体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草莓产业,为我村乡村振兴工作找准了思路。”邹庄村驻村第一书记崔丽平说。
据了解,邹庄村依托整合后的土地以及产业发展资金,建设了375座温室大棚,其中,310座租给农业公司,进行草莓、苕尖轮作种植,65座由村民入股的掘井人农业合作社经营,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让村民有了地租、务工、分红三份收入。
“村里集体经营的65座大棚,由当地龙头企业统一负责种苗、技术、销售,我们只做好管护就行。”邹庄村党支部书记邹玉新说。为保障草莓的品质和产量,从草莓起垄开始,企业就派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并定期组织农民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对草莓的施肥、栽苗、剥叶、病虫害防治、蜜蜂授粉等环节进行精心指导。
“今年元旦前后,我们村的草莓迎来了大丰收。村干部带领群众白天摘草莓、包装、送货,晚上则在草莓园子里搭起帐篷,轮流值班看护。第一茬草莓长出来不到一个星期就销售一空,每亩收益超过3万元。”邹玉新说。
联农带农 村民走上“增收路”
邹庄村的村民在草莓大棚里进行田间管护。(申东 摄)
“我家每个人都在合作社里入了股,除了入股分红外,每年还有每亩800元的土地流转收入,我平时在草莓基地浇水、采摘、管护,每天能拿到70元的工钱,一年下来能挣一万多元呢!” 正在基地采摘草莓的村民王丰菊边干边说。
为了保障农民利益,邹庄村为入股村民提供了保底收益,并将草莓种植收益的80%分给村民。村民变“股民”,大大激发了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大家常常聚在一起,围绕草莓的种植、管护、销路等产业发展问题进行讨论,“每一条建议都是为了让‘邹庄草莓’发展得更好,这一点尤为感人。”大邹庄联合党支部书记王艾东说。
“都来看看这个礼盒咋样,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方便了顾客,能拓宽销路。还可以印上咱邹庄的品牌和可追溯二维码,让更多的人知道‘邹庄草莓’。” 在一次讨论中,邹庄村党支部书记邹玉新提出了这样的创意,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最后形成了统一的外包装设计风格,为“邹庄草莓”的品牌化之路打开了新的思路。
邹庄村的草莓个大味甜,并且集中连片,产量大、品质好,吸引了河南洛阳、南阳、平顶山及陕西、湖北等地客商前来选购,邹庄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草莓村”,其中红颜、牛奶等品种也逐渐在市场中打响了知名度,当地老百姓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下一步,我们镇将聚集更多资源,通过挖掘邹庄村的移民文化、红色文化和田园生态文化,打造集红色研学、农耕文化研学、农旅休闲等于一体的文旅观光带,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丰硕成果。”九重镇党委书记周保全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