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融媒记者 左晓萌

产业兴,百姓富。近年来,尼木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激活发展动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5月27日,在尼木县聂玉村的车厘子一期项目试点种植大棚内,近300株西藏首批挂果车厘子树被认购一空。红彤彤的车厘子托起了尼木县群众的致富梦。

走进聂玉村车厘子日光温室大棚,两米多高的车厘子树枝条上,黑红色的、浅红色的、粉红色的车厘子压弯了树枝,一颗颗果实晶莹剔透,吸引前来认购果树的群众纷纷拍照留念。

这次我区首批挂果车厘子树,以1000元一株的价格被群众认购。认购后,群众可收获其整年的果实。“我觉得‘西藏版’的车厘子,口味一点也不比进口的差。国外很多水果是七八成熟时被采摘,再运到国内,水分、口感和在西藏自己摘来的比起来差很多。”特意从拉萨赶来认购车厘子树的市民罗敏很开心,他认购的果树挂满了果实,“我算了下,都采摘下来的话能有20斤左右。玫瑰红的果实厚实,味道细嫩甜美。”

“樱桃好吃,树难栽。”在尼木县这片平均海拔4200米的沙土地上,从建设智能温室大棚,到进行土壤改良,村民们精心呵护着一棵棵宝贵的车厘子苗木,控制花芽正常分化、新梢摘心、控温浇水,温度、湿度、光照时长、低温多少天等都需要精确控制。

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中,车厘子一期项目“点对点”的干部和村民不敢有丝毫懈怠。如今,看到首批在西藏成果、挂果的车厘子,“点对点”干部德吉万分欣慰。“车厘子采摘时,须带果带把,用剪子剪下。这样既不会伤到树木,也能保持水果的水分,延长保存期限。”德吉仔细地讲解给记者听。

这一棵棵让德吉如此珍爱的车厘子树,其实就是村民们致富的又一条新“路”。如今,尼木县种植车厘子树渐渐走上“正轨”,在车厘子项目中务工的村民,平均每月可以增收3000元左右。项目的实施,也鼓励了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学习种植技术,把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描摹的愈加生动、真实。

尼木县委副书记孙先龙介绍,目前,尼木县在车厘子一期项目试点种植成功的基础上,还投入了5284.57万元资金,建设车厘子二期项目。现在,尼木县共有11栋智能温室大棚,又从北京和山东寿光引进了美早、红灯、拉菲斯等多品种车厘子树苗,已种植3000余株车厘子果树。“该项目正常运营且全面挂果后,预计可实现年收入300余万元,带动尼木乡54户240余名农牧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孙先龙说。

做好发展谋划,促进当地经济蓬勃发展。这几年,尼木县不仅种出了车厘子,还经航天育种出西红柿、南瓜、西瓜、甜瓜、黄瓜等。曾经的沙土地如今生机盎然,种植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已不再是梦。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