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本页面内容到朋友圈

致富经 富传奇_广州富诚富妆传奇今生_岁岁致富岁岁富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她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当前社会建立核心价值观的源泉,而其中,我们古人的理财思想和理财实践也是一个极其丰富的智慧宝库。作为以倡导和传播健康积极财富观为己任的用益来说,挖掘和整理中国历代先人的致富理念和理财思想具有非常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将为大家呈现《用益带你一起探寻中国古人的财富智慧》系列之春秋战国篇,本期我们推出的财富人物就是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上“白手起家暴富第一人”、“布衣商圣”和“晋商鼻祖”的猗顿。

人物简介

猗顿,山西省临猗县人。战国时大工商业者。原是春秋时代的鲁国的贫寒书生。他在生计艰难时,听到范蠡弃官经商很快致富的消息,于是“往而问术”。范蠡便传授他八字真经——“子欲速富,当畜五牸”(牸:雌性的牲畜)。猗顿千里迢迢来到西河(今晋南一带),定居于猗氏王寮,大畜牛羊,后又兼营盐业,十年之间,成为与陶公齐名的巨富。

猗顿并不姓猗,他本姓王。因他在猗地落户,在猗地致富,殁后又埋葬在猗地,故称猗顿。猗顿通过多方经营,终成倾国巨富,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很大。《韩非子·解老篇》:“夫齐道理而妄举动者,虽上有天子诸侯之势尊,而下有猗顿、陶朱,卜祝之富,犹失其民人,而亡其财资也。”说明猗顿之富已超过陶朱公(范蠡),并可与王势并提。

据史记第一百二十九卷中的货殖列传记载到:猗顿用盬盐起。而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注释:①“猗顿”,据说本是鲁国的贫士,名顿,曾经向陶朱公[范蠡]求教致富之术,后去河东猗氏[今山西临猗南]盐池煮燕,成为大富,因以“猗”为氏,称“猗顿”。“猗”,因yī。“盬”,音gǔ,未经煎炼的盐,一说“盬盐”专指河东猗氏盐池所产的盐。②“邯郸”,当时赵国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邯郸市西南。③“埒”,音liè,等同。)

猗顿对山西南部地区的畜牧业和河东池盐的开发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山西商业发展史上也占着重要的地位。他是山西地区见于史载的最早的大手工业者和大商人,是山西经济史上的重要人物。其穷则思变,辛勤开拓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很好地总结的。

猗顿墓在山西省临猗县牛杜乡王寮村的村西头,陵园规模不大,但古朴肃穆。这就是古代巨商——猗顿的陵园。自古以来,富比王侯者,何止百千人?但猗顿这位布衣商人,却受到后人永远的纪念。

岁岁致富岁岁富_致富经 富传奇_广州富诚富妆传奇今生

经商之路

猗顿是春秋末鲁国人,约于公元前480年出生在一个庶民家庭,由于当时鲁国推行的是“用田赋”土地政策,农民的负担相当重。到猗顿成年时,“耕则常饥,桑则常寒”便是他的生活写照,穷怕了的猗顿决心弃农经商。

探求生路 问计陶朱——畜牧起家

正当猗顿感觉前途茫,走投无路的时候,听说了号称陶朱公的“文财神”范蠡发家致富的传奇经历后,便羡慕不已,于是便动身前去请教。陶朱公十分同情他,两人一见如故,促膝长谈。后来陶朱公根据当时古郇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传授他八字真经——“子欲速富,当畜五牸”(牸:雌性的牲畜)。说得明白点,就是你想很快致富吗?那就得畜养牛、马、猪、羊、鸡五种母畜。猗顿和陶朱公这一会面,成为中国商业史上的千古佳话。这八个字的致富真经,在千百年的流传中,也形成了一条众所周知的俗谚——“若要富,养五母”。直到今天,这一俗谚仍是农家致富的有效法宝。

陶朱公是根据猗顿当时十分贫寒,没有资本,无法经营其他行业,便让他先畜养少数牛羊,待其渐渐繁衍壮大,日久便可致富。猗顿经陶朱公指点迷津,心里豁然开朗。他看到古郇大地南倚中条山,北枕峨嵋岭,山下是盐池,中带涑水,土地肥沃,水草茂盛,正是一个发展畜牧业的天然王国,便毫不犹豫地从老家接来老婆孩子,在那里搭起草棚,安起家来,开始他的畜牧计划。猗顿最初就在这里(今山西西南部地区)放牧(史载该地明清时尚存有猗顿宅和猗顿墓)。

岁岁致富岁岁富_致富经 富传奇_广州富诚富妆传奇今生

猗顿是一个善于动脑子的人,更是一位致力于改革创新的人,他以牛羊而致富的过程,也为他积累了一定的商业经验,总结出了一系列完整的饲养畜禽的珍贵经验。猗顿曾编著有《箴言集》一书,内容分为“畜牸篇”、“畜禽篇”、“三园篇”、制盐篇”、“交易篇”、“养生篇”六部分。由于猗顿辛勤经营,畜牧规模日渐扩大, “十年之间,其息不可计,赀拟王公,驰名天下。”致富后的猗顿为了表达对陶朱公的感恩之情,在今临猗县王寮村修建了陶朱公庙。

广植“三园” 垦荒种粮

在发展畜牧事业中,猗顿看到古郇这方天地除水泽草茂,可以放牧牲畜外,还有广阔荒芜的黄土地闲置着。如果给予开发利用,既可以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又可以安置流民,收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于是,他又实施了另一个致富蓝图——组织民众,开荒种粮,广植“三园”。所谓“三园”,即桃园、杏园、桑园。

成于盐业——制盐贩盐 大搞运输

猗顿还是一个永不疲倦、永不满足的人。在经营畜牧的同时,猗顿已注意到位于猗氏之南的河东池盐,他想,盐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古郇近在河东盐池,自己又有着成群的骡马,是搞运输最有利的条件。所以如果可以把本地池盐贩运到外地,那便能开拓销路。这样做之后,不仅缓解了池盐的积压与滞销,而且还使得畜力、人力投入新的生产,扩大经营,一举两得。于是,他在靠畜牧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后,便着意开发河东池盐,从事池盐生产和贸易,成为—个手工业者兼商人。

据雍正《敕修河东盐法志》卷记载到:河东池盐为“池水浇晒之盐,可直(接)食用。不须涑治,自成颗粒。”即将池水浇到地上,风吹日晒即可成为颗粒状食盐,不需要煮炼。正因为有了河东这天然池盐,便有了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源,猗顿就可以不断扩大池盐的生产与销售规模。

据说,猗顿为了更加有效地经营池盐,加快贩运速度,便欲以舟运,为此开凿了山西地区第一条人工运河。猗顿经考察后,组织人力,开辟了两条运输主线:一是在中条山开出一条运输线,使畜驮车载池盐,从山的北脚下运往山南,销往齐、鲁各地;二是由禹都经古郇向西黄河渡口修了一条百余里长的“盐车路”,让池盐渡过黄河,运往秦地城乡,并通过秦地销往西域,以至伊朗、阿富汗等地。柳宗元在《晋问》中对盐池评价:“猗氏之盐,晋之大宝也。人之赖之与谷同。化若神造,非人力之功也。”管子也说:“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

运输道路开通了,使得盐的销路也随之越来越广,以此取得了难以估量的经济利益。猗顿所经营的贩盐运输业,出现了继畜牧业空前发展后的又一高峰。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曰:“猗顿用盐起。”意思是说,货币交换从此兴起,经商是从贩盐开始的。这就奠定了猗顿在中国商业史上的商祖地位。

积于珠宝——远通西域 经营珠宝

虽然猗顿的池盐运输队是以运输为主的,但其实它也是一支畜牧业的宣传队,还是一支珠宝的收购队。那时的两域出产的各种各样的珍奇宝物,是内地少有的。内地的池盐,也是他们难得的货物。就这样,每次池盐运到西域,通过货物交换能带回许许多多珍珠、玛瑙、玉石等。由于珠宝见得多了,猗顿逐渐懂得了鉴赏珠宝,真的假的,优的劣的,一经猗顿过手,便能知晓。

《尸子·治天下篇》说:“智之道,莫如因贤。譬之相马而借伯乐也,相玉而借猗顿也,亦必不过矣。”《淮南子·氾论训》也说:“玉工眩玉之似碧卢(一种美玉)者,唯猗顿不失其情。”由此可以看出猗顿对珠宝有着相当高的鉴赏能力,甚至可以与伯乐相马相提并沦。据此可以推测,猗顿在经营池盐的同时,可能还兼以贩卖珠宝,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致富之道

猗顿的一生,经营了畜牧业、运输业、珠宝业。这“三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他所开创的事业中可以看出,他畜牧业成就的取得,凭的是那股坚定不移的执著精神;运输业成就的取得,凭的是他高瞻远瞩的谋略;珠宝业的成就,凭的则是他那种非凡的悟性。正是因执著、谋略、悟性集于一身,猗顿才有了富甲天下、功盖于世的盛名。对于猗顿的致富之道我们总结出以下观点:

其一:穷则思变 懂得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

猗顿从一介布衣到积财成富人的人生传奇告诉我们:贫穷和富裕是可以转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能者可以由贫变富,而富者也可以由富变贫。正如汉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辏,不消瓦解。”猗顿本是一个穷儒,穷怕了的他决心弃农经商,他走投无路时,懂得虚心向陶朱公问计求教,从而得到陶朱公给他指点了迷津,让他从畜牧业入手,从而学习到了他人的先进经验,帮助自己走上财富之道。

其二: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猗顿懂得要发展经济,贫而思富,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他在看到古郇大地土地肥沃,水草茂盛,是一个适合发展畜牧业的天然王国时,便毫不犹豫地开始他的畜牧计划。然后看到古郇这方天地除了水泽草茂,可以放牧牲畜外,还有广阔荒芜的黄土地闲置着,便广植了“三园”。接着注意到位于猗氏之南的河东池盐,便又开始了他的贩盐之路。正是由于他懂得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所以这“三业”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其三:聚财有道 辛勤开拓

说猗顿聚财有道,首先是他对事业有着执著的追求和艰苦创业的精神。猗顿白手起家,不怕艰难,毅然出卖苦力,下池担盐,用赚来的血汗钱买回一只只母鸡、一只只母羊。由“一母”发展到“五母”俱全,由“五母”发展到牛、马、猪、羊、鸡成群。这些全凭他坚强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据说,猗顿当年总是足蹬草鞋,身着葛衣,每日凌晨将羊群赶到草滩,自己又急忙下到盐池。天长日久,便踏出一条十余里长的深沟。人们称它为“羊道沟”,至今遗址尚在。

其四:眼光独到 聪颖智慧

猗顿充分发挥自己的智谋和才能,将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畜牧业的兴盛壮大,是猗顿执著追求的体现。制盐贩盐,则展示出他的聪颖和智慧。由于战乱,食盐变得紧缺。猗顿认为,一是自己有池盐的丰厚资源,二是自己有足够的运输条件和开采力量。于是,他便毫不犹豫,抓住时机,组织人力,制盐外运。从而开辟了一条极为显赫的商业路线,进一步把事业推向了高峰。运输队将池盐送往西域各地,换回了大量珠宝,猗顿又不失时机地将珠宝推向市场,广为交易,更显示了他的智慧和才能。

其五:富而有德 能聚能散

猗顿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和发展,终于成为一个“其息不可计,富拟王公”,与陶朱齐名,驰名天下的大富翁,史称“陶朱猗顿之富”。

猗顿致富后,富而有德,能聚能散,心系天下,广施仁义,赈济一方。太史公赞曰:“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其猗顿谓乎 !”又称他“其财能聚,又复能散”,聚财有道,散财有方,立功立德,更体现在这个“散”字上。猗顿散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安民乐业,保障生存。猗顿凭借事业的发展,为投奔他的人安置了生活;又依靠这众多的人力,促进了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二是疏河浚水,兴利除害。猗顿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修整涑河,加固堤岸,发掘源头,疏通河渠。这样一来,不仅保障了农田灌溉、畜牧用水,还保护了盐池,使农业、畜牧业、盐池三受益。三是急公奉饷,悯孤怜贫。猗顿陵园现存一通清道光年间所立《重修周逸民猗顿氏墓记》石碑,在叙及猗顿的功德时这样写道:“或者急公奉饷,上有利于国,或者悯孤怜贫,下有济于民。”

聚财有道使猗顿成为百万巨富,而散财有方才是他生命的真正精华。这就告诫人们要富而有德,富而有功,恩泽后世,流惠人间。只有这样,才能名垂不朽,永远被人们所怀念。这一点对已经富起来的现代人来说,不无教育意义。

人物评价——功德不朽 万世敬仰

猗顿的历史功绩有三:一是把运城盐池盛产的盐贩运到各地,既促进了社会用盐和方便了人们生活,又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报酬,解决了饥民的用盐困难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 :“猗顿用盐起”。意思很明白:货币交换从此兴起,经商是从贩盐开始。二是兴修水利扩大涑水河,灌溉良田,为民造福。同时把生产、经商的经验写成《箴言集》一书向百姓散发,让附近村民都尽快致富。三是不羡慕高官厚禄,广行仁义,修路补桥,奉公守法,救难扶贫,以为民造福的显赫功绩和功德无量而取信于民,让人们无限敬仰和永远怀念。

猗顿致富后,富而有德,能聚能散,心系天下,广施仁义。太史公赞曰:“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其猗顿谓乎!”又称他“其财能聚,又复能散。”而清代诗人郭为观在《过猗顿故居》中也写道:“中条山绕涑南潴,猗顿当年有故居。豪富昔曾侯伯拟,姓名今仅贾商知。散金岂解陶朱术,畜牸空传货殖书。寂寞古城原下路,千秋过客几踌躇。”无不表达了对中国商祖猗顿的怀念与崇敬之情。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两千四百多年过去了。但猗顿的白手发家经历仍然给我们现代人带来很大启示,他干一行,成一行,精一行,行行有建树、有创新、有超越。他不畏艰难险阻,吃苦耐劳,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也值得我们现代人好好学习。“猗顿文化”是临猗的,也是中国的,它是我们华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种文化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去继承与弘扬。

用益理财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会注明来源。如果您认为我们的标注有错漏,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或与您共商解决,谢谢。电话:0791-86200823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