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保定7月9日电 (吕子豪 杨志民)从河北保定涞水县城出发,沿葱郁蜿蜒的太行山路行驰约110公里至郭家峪村,数百亩葱绿、嫩黄、姹紫相映衬的黄芪种植基地映入眼帘,十几名妇女在山坡间收割、采茶,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茶香。

郭家峪村位于涞水县西北部太行深山区,黄芩是太行山区原有的中草药物种之一,牙叶可以做茶,多年生枯芩(黄芩根)是道地中药材。以前,当地村民经常上山采摘黄芩卖钱,也会采些茎叶当茶饮。

据介绍,郭家峪村共有115户314人,有700多亩山坡地。2012年以前,该村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村民主要靠外出打工维持生活。2016年,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扶贫工作队进驻郭家峪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封喜才和村两委干部在摸底调查后认为,应该因地制宜依托本村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改善郭家峪村的贫困窘况。经过认真谋划并邀请专家实地考察论证,最终决定,利用现有的山坡地发展黄芩种植。

图为黄芪茶生产分拣车间。 杨猛 摄

图为黄芪茶生产分拣车间。杨猛 摄

2016年秋,村集体从村民手中流转315亩土地,发展黄芩种植基地,并成立涞水县康峪中草药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可获得每亩500元的土地流转金,并优先到合作社或基地务工挣钱。

“前些年丈夫在外打工摔折了腰,就靠我一个人挣钱。现在村里有了茶厂,我每月采茶、分拣茶叶工资有2000多元。”采茶工、56岁的女村民刘成连说,村里给她丈夫安排了一个公益岗,加上土地流转金和年底茶厂的分红、农村低保,现在家里每年有近2万元的收入,日子过得有滋味了。

2017年,郭家峪村建起了厂房,添置了制茶设备,注册成立了涞水县康峪茶叶加工责任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茶叶加工。为保证茶叶质量,先后派10多名村民到“千年药都”安国市学习种植技术,指派村民张术勇等人到河南信阳学习制茶工艺。2020年,郭家峪村的黄芩种植面积达到550亩,黄芩茶销售收入达130万元。

走进制茶车间,“农民娃”炒茶师张术勇说起制茶工艺头头是道:“从采茶、杀青、炒制、轻柔到成品,需要八道工序,哪道工序不到位或被简化,都会影响茶的口感……”。

图为女茶工在认真分拣茶叶。 杨猛 摄

图为女茶工在认真分拣茶叶。杨猛 摄

郭家峪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张鹏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预计今年的黄芪茶产量能达到5000多公斤,已和石家庄、辽宁营口等地企业签订销售订单,销售额约200万元。

张鹏飞喜滋滋地说,现在采摘的还只是黄芩的牙叶,未采的根还在生长。到2023年,生长7年的黄芩根就可以卖钱了,仅此一项预计能收入260多万元。

目前,郭家峪村的黄芩茶产业蒸蒸日上,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70多名村民成为合作社工人。“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还要扩大种植规模,实施精细管理,把黄芩茶做成群众致富的大产业。”对于未来,张鹏飞信心满满。(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