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7月14日讯(通讯员周彦云记者 胡琪琦)7月13日早上5点,南县厂窖镇肖家湾村的稻田里蛙声一片。90后小伙管鹏穿着套鞋和工作服,在稻蛙田里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
管鹏今年32岁,养殖稻蛙已有6个年头。2016年,26岁的管鹏选择回乡创业,恰逢朋友介绍说稻蛙养殖效益可观。说干就干,管鹏学习了三个月的养殖技术后,便在村里流转了40余亩农田,养殖稻蛙。第二年,先期投资全部回本,尝到甜头后,管鹏更加专心研究起了养殖技术。
从孵化产卵到成蛙出售,青蛙的生长周期约为半年。茂盛的稻秧可为青蛙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青蛙的粪便可作为养料回哺稻秧。同时,青蛙还能捕食田间害虫,让稻秧不需施撒农药化肥,就能免遭虫蚀。
稻蛙共生模式获得成功,管鹏算起了经济账。一般稻田一年种植双季稻,收入每亩约一千元,而稻蛙养殖一亩可产出约2000斤青蛙,除去前期挖池子、建天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和饲料成本,按一斤13元的市场售价算,每亩能净赚8000元。
如今,管鹏的青蛙畅销长沙、广东、江苏等地,每逢节假日更是供不应求,稻蛙养殖能给他带来一年近60万元的收入。现在,管鹏准备将养殖技术传授给当地村民,并免费帮村民谋销路。他期待能将稻蛙养殖进一步做大做强,带动周边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近几年,厂窖镇稻虾、稻蟹、稻渔、稻蛙等各类“稻+”养殖层出不穷。“希望能有更多像管鹏这样的致富能手,将传统农业与特色养殖结合起来,不仅做好‘稻+’文章,也做好乡村振兴文章。”厂窖镇党委书记蔡安翔说。
通讯员:周彦云 记者:胡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