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翠冠梨上市的季节。在云和县元和街道梨庄村的梨园基地里,个大味美的雪梨挂满枝头,诱人的果香、丰收的喜悦弥漫着整个果园。
作为远近闻名的“雪梨村”,近年来,梨庄村在发展雪梨种植产业的同时,还以梨花为媒,延伸出乡村旅游、民俗展示、休闲运动、农事体验等一系列新业态。昔日因品种老化而逐渐式微的云和雪梨,也因此一跃成为“好种、好卖、好吃、好挣钱”的“共富果”。
在淘汰中重生
“最近阳光充足,雪梨甜度高,今年是个丰收年。”尽管最近气温居高不下,梨庄村梨农蓝金兴在基地忙碌时却始终带着笑意,“微信朋友圈发布翠冠梨成熟的消息之后,订购信息就没断过,目前已经订出500多公斤了”。
梨庄村位于云和县城东南部,是典型的畲汉混居村落,种植着1000余亩雪梨。而说起云和雪梨,也颇有历史渊源。
云和雪梨始种于明景泰年间,距今已有560多年的栽培史,历代梨农用智慧与汗水,培育出一代中华名果。得到业界公认的是,云和雪梨比天津雅梨甜、比山东莱阳梨多汁、比义乌梨细嫩,因此一直备受市场青睐。
尽管有着傲人的历史,但雪梨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许多梨庄梨农回忆起曾经的挫折,依然唏嘘不已。“外地的优良品质不断冒头,我们虽有漫山梨树,但果品不进则退,价格越卖越低,大家觉得打理梨园不划算,干脆抛了荒。”蓝金兴告诉记者,随着梨价持续走低,村民们纷纷转投食用菌产业,满村梨树无人打理,雪梨品质每况愈下。
1999年,在福建经商的梨庄人雷宗明发现当地水果商的生意越做越大,不禁动了回乡创业的念头。“老家的雪梨产业基础深厚,如果能做大做强该多好!”经过反复斟酌,雷宗明回到梨庄村,踏上了振兴老雪梨之路。
2003年,雷宗明将老雪梨树与早熟梨“翠冠”等品种进行嫁接,同时矮化种植,使雪梨口感和产量大幅提升,在本地市场上受到欢迎,价格也从原先的每公斤4元飞涨到20多元。看到雪梨销售走俏,村民们纷纷前来取经,昔日无人打理的梨园,又逐渐恢复了生机。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云和雪梨的品质和口感,云和从江苏苏州引进了一款有机硒叶面肥开展对比试验,并让雷宗明的果园先行示范。“示范点产出的雪梨,糖度较普通雪梨提高14.2%,且香味浓郁,抗氧化程度明显提高,让村民看到了发展雪梨产业的希望。”雷宗明说。
“自从重新打理这片梨树,我们村几乎每家每户都实现了增收,村里的新房也多了不少。”梨庄村党支部书记叶长法给记者算了算2021年的“雪梨账”:1公斤老雪梨卖到了30元,全村100万公斤雪梨为村民人均增收2.5万余元。
“一个都不掉队”
经过品种改良,云和雪梨的口感越来越好,但日渐式微的品牌知名度,一直阻碍着它走出大山。
80岁的村民蓝雷凤对此深有感受。蓝雷凤是梨庄村的低收入户,年老体弱、腿脚不便,儿子蓝金坤身患肾病至今未婚,无法外出打工,母子俩相依为命。5年前,通过结对帮扶,家里种下了100多棵雪梨树,但随着雪梨产量逐年提高,母子俩又为销售犯了难。
为全面帮助像蓝雷凤这样的低收入农户销售雪梨,2020年4月,元和街道创新开展“梨梨养成”扶农助农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及团体加入公益养梨人队伍,助力梨农增收致富。蓝金坤家的雪梨就是那时候开始打开销路的,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客人收到雪梨后非常满意,许多人已连续两年向他订购。
在梨庄村,像蓝金坤这样依靠雪梨增收致富的低收入户还有8户。86岁高龄的蓝陈法也是在5年前通过结对帮扶在自家山上种下了雪梨树,今年是他家雪梨丰收的第四年,500多斤雪梨不需要叫卖便已销售一空,增收近万元。
与此同时,元和街道还组织街道干部、梨庄村两委干部利用休息时间,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为低收入梨农售卖雪梨。
在云和县政府的推动下,云和雪梨成为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旗下的子品牌。自此,梨庄村的雪梨销售渠道进一步打开,不仅进入了广州、深圳、上海、南京、福州等多个城市的大中型超市,而且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许多客商还主动上网订购。
“早在明清时期,许多温州、青田等地的梨行就会向云和梨农预定雪梨,通过‘梨帖’下单。雪梨采摘后,云和梨农把一筐筐雪梨装上帆船,通过瓯江船帮运往下了‘梨帖’的梨行。”元和街道主要负责人说,接下来,梨庄还将拓展雪梨贸易合作,通过互联网扩大雪梨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美丽就是生产力”
雪梨给梨庄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但不满足单一产业的梨庄村,决意通过农旅融合走上多元化、可持续的致富之路——2019年,村里在梨树下套种紫云英,开始发展乡村旅游。
“你看,面前这片梨园都套种上了紫云英,春天梨花开放的时候,紫云英也会迎来花期,整个梨园白紫相间,别有韵味。”跟随叶长法,记者一行来到梨园基地最高处。苏坑梨园环山而建,以“梨山映景”闻名,曾入选浙江省百大“最美田园”。
虽然梨庄村地处偏远,但每到春季,漫山梨花吸引着如织游客,花海中欢声笑语不绝,处处可见“满园春色关不住,古树梨花醉游人”的美丽乡村春景图。
好风景带来好“钱”景,美丽便成了生产力。梨庄村以梨花为媒,打出集观光、民俗、休闲于一体的“梨花经济”牌,让梨农融入休闲旅游产业,以旅促农、以旅富农,助力乡村旅游和梨产业发展。
以“美丽”为核心的创造性试验,在梨庄村随处可见。随着“梨花微雨”摄影采风节、农民丰收节暨云和雪梨采摘节等“雪梨+”活动的先后启动,过去藏在深山无人知的梨庄日渐开始“因美出圈”“因梨而兴”,家底殷实的梨农受此鼓舞投身生态农业、餐饮业、民宿业,就连赋闲在家的老人也在路旁支起小摊,出售冷藏的梨果、梨干或采收自梨园的野菜,一个春天下来,也能挣数千元。
尝到“梨花经济”甜头的村民,种植果树的积极性愈发高涨。“去年梨庄村和沈村村新种植雪梨200余亩,并对原有梨树进行了品种改良,推进雪梨产业提质扩面。新建的苏坑梨园、沈村梨园充分融合农旅元素,今后两个村串点成线,将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雪梨产业示范带。”叶长法说。
除了实现产业抱团,梨庄村还将与元和街道其他十多个行政村共同打造“梨花微雨”最美风情线,进一步做强“雪梨+”经济。
如今,一个融雪梨产业、古色乡村、绿色田园、乡村节庆活动为一体的农文旅产业正在逐渐兴起,为梨庄奔向共同富裕夯实产业基础。在梨庄人看来,更美好的日子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