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致富新项目_种植致富的人_致富种植视频全集

这些“致富草”,经深加工后,变成了一顶顶时尚的草帽。

清明前后,是新咸草苗播种的时节。

前两天,温岭舜浦帽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君标,给收购咸草(又名蔺草或石草)的中间商打了电话,让对方帮忙联系一些种植户,看能否以企业补贴的合作模式,让他们固定为企业种植并供应咸草。

咸草是传统用来做草席、草帽的原料,生长于浅水或池沼中。上世纪80年代,路桥的金清镇、温岭的箬横和滨海等乡镇,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种植咸草。家里的妇女也常常掌握一手编制草帽的手艺。村民们依靠种咸草、编草帽等方式补贴家用。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就业致富渠道的多元化,以及咸草种植收割的艰辛,如今台州咸草种植面积逐渐萎缩,愿意种植的人也所剩无几。

种的人怕没人收

厂家怕没人种

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咸草丝的收购价,从十多年前的一斤7-8元涨价至现在的30元左右。但是对于这个曾经的“致富草”如今却出现了“想种的人怕没人收,想收的却没人种”的尴尬局面。

陈利明在金清镇从事咸草收购、初加工有20多个年头。如今,他坦言,咸草生意难做。“种的时候没人要,要的时候没人种,一年比一年少,一个村里也只有一两户在种”。

据了解,现有种植户的种植面积都不大,超过一亩的都成了大户,基本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在一两分田里种上一点。

温岭市新河镇后街村从事帽子织带加工的老江告诉记者,在诸多加工订单中,最不好做的也是咸草的织带。

老江说,相比其他材料一次几百斤的订单,现在咸草织带都是小订单,每次只有几十斤的量,少有超过一百斤的,收购咸草丝时也只能散户一家家去问。

随着种植量减少,咸草丝价格也从早先一斤7-8元涨至30元左右。而咸草织带卖给成品帽厂的价格,却几乎没有涨价。因此,对于老江来说,加工订单量少、原料又不好收、加工利润薄的咸草织带,并不是一桩合算的生意。“一些厂家做咸草帽也并不赚钱,一般他们的客户,也以收购其他材料的帽子为主,偶尔说要一些草帽,也只是为了长期生意,勉强接了。”

而对于厂家来说,也担心将来没人种植咸草。温岭舜浦帽业有限公司是当地帽业加工的龙头企业,和当地多数帽业工厂一样,以草编帽子起家,虽然咸草原料帽比重逐渐降低,但仍有一定的需求。

“虽然咸草原料占比只有20%左右,但每年大概也需要十几万斤。”陈君标介绍,此前为了保障原料的供应,他的父亲在金清和农户合作建立基地,现合约到期,准备重新寻找合作农户。

“致富”咸草

是如何没落的?

对于咸草产业的没落,陈君标是理解又惋惜。

陈君标介绍,以前,台州农村其他产业落后,种蒲草、编帽子是比较适合当地百姓的增收方式。而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产业的不断发展,老百姓可以选择的增收方式和致富行业越来越多。即便同样从事种植,很多农户就选择了葡萄、西瓜等效益更好的经济作物。

此外,咸草收割处理环节的艰辛,也让越来越多的人退出这个产业。

据介绍,咸草种植过程中无需太多的管理,但其采收季节是在夏天,农户需凌晨起来收割。为确保咸草柔软色泽常青不变,要采用“泥浆晒草法”,当天将咸草浸入泥浆后,在阳光下暴晒好几天,之后再将晒干的泥浆甩掉。

这个环节需要充足的阳光,一旦没有晒干或者碰上阴雨天,之前的辛苦都白费。同时,手工甩掉泥浆的操作也弄得人一身泥灰。而咸草纺丝的环节,也依赖手工,一天也纺不出几斤咸草丝。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我市种植咸草的人,一年少于一年,而且剩下来也多数为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

“另外,咸草原料在染色加工方面不及纸草,咸草帽多偏原料本色,做一顶白色的草帽更是不可能,最多也是米黄色。”陈君标说,虽然国外高端奢侈品市场偏爱手工天然草帽,不过产品订单也容易受时尚流行趋势影响。

尽管如此,陈君标却表示,草编所代表的传统工艺不能轻易放弃。因此,除了对农户补贴种植咸草之外,他也努力参与推动草编艺术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草编工艺品的附加值,这样对于咸草的种植和推广都有积极的意义。”

当前,国家也正在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此前,舜浦也曾配合相关部门、机构和单位对草编传统工艺与生产进行考察和验证,希望推动温岭传统手工草编这项传统工艺振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