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鲜螺:小螺蛳闯出大市场

在武进,有道最具乡土特色的平民美食:就是“芙蓉鲜螺”。说它是平民美食,可谓“上得了餐厅,下得了排档”,无论是人们白天的餐桌,还是晚上的排档,常能看到食客们在大啖美味的螺蛳。说它最具乡土特色,“芙蓉鲜螺”冠以地方名,代表了武进特色的餐饮文化,这小小的螺蛳,也成为横山桥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

爆炒、鸡汤、红烧,对于饕客们而言,几十元一份的螺蛳可谓是舌尖上的美味,在2016年,我区的农家菜评比中,横山桥的芙蓉鲜螺一举夺魁,许多人为了吃到鲜嫩的螺蛳特意从市区赶到芙蓉。

同期声:食客:这个螺蛳很味美 鲜嫩 其它地方是吃不到 我有时候到其他城市出差 也忘不了家乡的螺蛳 就想着回来 赶回来吃螺蛳

横山桥镇的芙蓉片区有7000多亩的水面,几乎家家户户都以鱼苗养殖户为生,是典型的江南鱼乡,也为小螺蛳们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现场:连线记者:这是在横山桥的芙蓉,大家可以看到我身后这片小小的水塘,不要看河面上风平浪静,可是在水底下有很多的螺丝,而这些小螺丝呢不光,餐桌上的美味,同时也是养殖户们致富的宝贝。

同期声:螺蛳养殖户 梁定海:我自己有4-5亩水塘 养的不多,出了自己的水塘外 还专门帮助合作社来收螺蛳 捞螺丝

记者:最忙的时候一天能捞多少?

养殖户 梁定海:能有一百多斤

59岁的梁定海是土生土长的芙蓉人,承包了4亩多的水塘,套养鱼苗和螺蛳,在每年螺蛳上市的繁忙季,他不但忙着出产自家的螺蛳,还帮助合作社捞螺蛳、收螺蛳,一年中,除了鱼苗的收入外,他还能多出不少螺蛳的收益。

同期声:养殖户 梁定海:我的收入不多 每年也就多出来一两万 多的人家每年要三四万的 这些都是没有成本的

鱼苗吃剩的鱼饲料养螺丝,几乎不用花费额外成本,每亩水面每年能增收1500多元。为了确保养殖户的螺蛳能带来最大的效益,许多养殖户选择让本地的水产专业合作社来负责统购、统售。周仁昌就是合作社的负责人,在他看来,鱼螺套养的方式是农民致富的一大法宝。

常州市蓉盛水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周仁昌:就是给鱼吃的饲料剩下的给螺蛳吃 这些都是不需要成本的 我们这里去年光螺蛳销售而就达到1000多万 还在逐年增长

现场:记者 施劼婧:我手边上这个桶里面每天要浸泡几十斤的黄豆,通过这个搅拌机把它,搅成豆浆,然后撒到鱼塘里,那小鱼吃过之后呢,剩下的就是螺蛳的饲料了,豆浆螺蛳可是十分的美味。

同期声:螺蛳养殖户 梁晓毅:美味的豆浆和鱼吃的饲料之后,那个螺蛳就比较肥了,壮 肥 嫩,壳薄。清水的螺丝有青泥苔,老.…芙蓉鲜螺最主要占了这个鱼苗的福,要贵几块钱一斤的。销售很可以,像这种嫩的螺蛳供不应求。一般街上去零卖,要八块到九块钱一斤。

梁晓毅养鱼苗已经二十多年,有20多亩水塘,当他发现喂鱼的饲料和豆浆不但能要好鱼苗,还能养肥水底的螺蛳,就开始有意识发展豆浆螺蛳,每天在自家的水塘内要撒上三四次豆浆,而豆浆螺蛳也成了芙蓉螺蛳特有的名片。

横山桥芙蓉地区是个水乡,河多鱼多,水产养殖面积达4500亩,每年养殖鱼种2000多万尾。由于鱼种每天必须喂食豆浆,这样一来,自然繁殖在培育鱼种水域里的螺蛳也靠福吃上了豆浆。久而久之,芙蓉螺蛳就以壳薄、肉厚、鲜嫩而远近闻名。当地政府也利用芙蓉螺蛳的名气,形成一条繁殖、加工、销售的生产链,通过包装让芙蓉螺蛳“走”得更远,产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让农民增收致富。

同期声:常州市蓉盛水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周仁昌:现在天气热,白天捞了之后呢,到晚上送过来,我们底下呢,有人专门负责到农户家里去收…农户收购到我们合作社之后,我们第一步,把这个螺蛳不是说封好以后呢,我们把螺丝漂养的外观清洗干净,清洗干净以后我们,工人在水里面用手工捡,空的,死的 乱七八糟,有杂质的捡出来,检好以后,把螺蛳规格分大小 分好。就是说分好以后把螺蛳漂养。让里面的泥土干净。…漂养是根据外面的气节来的,像现在这种天气,我们漂养几个小时就可以了。

周仁昌的合作社内有七八名专门清洗螺蛳的工人,都是来自附近年纪较大的村民,这份并不繁重的清洗工作,也给他们带来了额外的收入。

同期声:合作社清洗工人:我们这个年龄要是不干这个活,只有400块钱,一个月的收入,在家也没有其他收入,所以在这干还可以的,

记者:现在你一年可以拿多少?

合作社清洗工人:一年可以我们拿到3万5到3万8,是另外的收入

经过清洗、大小分类、浸泡去泥等程序后,再根据客户的需求分类包装 ,发往各地。客户不仅来自江浙沪周边地区,也有来自北京等远方城市。

同期声:常州市蓉盛水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周仁昌:我们这个装好了以后,因为天气热,里面还要加冰块,加了冰块以后发过去,周边的城市我们通过常州车站的,大的巴士,因为时间快,远的我们,就这样的发出去,打好包。

目前芙蓉片区的螺蛳养殖户达到200多户,高峰期日均销售2000多斤螺蛳,一年的销售量达到三吨左右,事实上,当初为了推销家乡的螺蛳,周仁昌和养殖户们可是花费了不少的心血。

同期声:常州市蓉盛水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周仁昌:第一年常州市里所有的饭店我们都跑过了 让他们免费试吃 作为餐前小菜 通过努力 我们的螺蛳也终于从大排档的走进了大酒店的门槛 现在价格最贵的要88元 还有的主题饭店 光螺丝就做了二十多道菜…我们自己往外销,知名度、名气越来越大。像我们周边的城市客户都是互相介绍的,所以说名气也是越来越大了。

名气越来越大,销路也越来越广,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周仁昌也在思考人如何让养殖户们的销售方式从传统走进全面的现代化,如何来发展电商和深度加工,争取让这个小产业放出更大的能量。

只要勤劳、只要有发现的眼光,不起眼的小东西也能变成致富的大产业。勇于开拓的芙蓉人也通过这小小的螺蛳发展了家乡产业,振兴乡村建设。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