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稻田养鲤鱼、养河蟹、养虾,
但是你听说过稻田里养田螺吗?
这可是当前非常推崇的一种模式。
在我省福州市闽清县,
就有一个稻螺种养基地——
这还是个稻渔综合种养示范推广项目呢。
稻田养螺就是根据自然生态的农业理念,利用稻、螺共生方式对物质进行循环利用,把种植水稻与养殖田螺有机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通过田螺在稻田中活动及物质交换,增加水稻根部的溶氧与营养物质吸收,田螺的排泄物能为水稻补充肥料,促进水稻的生长,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水稻能为田螺提供一个良好的避暑环境,从而实现稻、螺共生,互惠互利。
闽清岭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东桥镇与下祝乡的交界地区,海拔 700 米,植被、空气、水源等条件得天独厚,发展生态养殖本地田螺条件优越。稻螺种养示范成功后辐射周边,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稻田养螺怎么养?
(一)稻田选择与改造
选择水质清新,水源丰富的半山区单晚稻田,铁、硫含量少,水质清新,排灌方便,遇旱不干、遇涝不淹,土质肥沃、无冷浸,背风向阳,保水性能好。薄壳田螺对水质要求严格,必须独立水渠引进无污染的山泉水,水量达到微流水状态。
选好稻田后,加高加固田埂达到高和宽均在50cm,能蓄水深30cm,进排水口设置较密的防逃栅栏,做到不裂、不漏、不垮,确保田埂的保水性能好。
(二)放养前准备
螺田改造好后,在放种螺前10天要进行除敌害与消毒。每亩用生石灰30千克加水对环、纵沟及整块田面进行泼洒处理。放种螺前3天用腐熟的有机粪肥做基肥,每亩施肥200千克。投放基肥既能繁殖培育天然饵料,为田螺生长繁殖提供充足饵料,又能为水稻种植提供良好底肥。对己施肥和消毒的稻田,田螺放养时应先放少量田螺,测试水中药性是否已消失。
(三)田螺放养
稻田养殖本地田螺,螺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螺壳完整外表干净。放养量每亩100公斤,螺种要轻放、均匀投入沟内。经过10个月的养殖,幼螺养殖可达12-15g,最初3-4个月成长快,而后逐渐减缓。种螺雌性一般1冬龄后性成熟,卵胎生,繁殖在3-10月,繁殖高峰在春秋两季分批产下幼螺。
(四)水稻品种选择与种植
选择品种优良、抗病虫害性能强、高产的当地品种,按照田地间隔式的栽培密植,一般螺坑和沟占稻田的总面积5%-10%,同时充分利用边行优势适当密植,这样可以弥补用于养螺所占用的面积。品种选用生育期在150天的单晚品种,在4月5日播种、5月18日插秧、10月15日收割。整个生长期,根据水稻种植技术,亩可收干谷500kg,比未养螺时略增。
↑图为稻螺种养基地种植的水稻品种。
(五)田螺养殖管理
1、饲养管理。人工投喂的饵料主要有米糠、麦麸、豆饼、配合颗粒饲料等。水温低于15℃或高于32℃时,田螺停止摄食,水温17~28℃时为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需投喂饵料每天一次,时间为早晨或傍晚。饵料投喂点必须固定,投喂点的数量多些、分布均匀形成食场。投饵数量根据查看食场上一次的吃食情况而定,食场饵料被吃净,应适当增加投饵量,饵料有剩则减量。
2、水质管理。保持螺田中水质肥沃,适时加施发酵过的有机肥,可减少饲料投入成本。春季水温逐步回升,螺田水深度保持在20厘米左右,通过光照提高水温,促进田螺繁殖与生长;养殖中期,正是高温季节,当水温超过30℃时,则要及时启动避暑措施,加深螺田水位,并且每天加注新水达到降温、增氧效果;也可以提前在田边搭棚,栽种百香果或瓜类实现遮荫效果。
3、疾病预防。稻田养田螺属于自然生态养殖,管理得当一般很少生病。预防方法:每隔15~20天,每亩用生石灰3千克兑水进行水体消毒与补钙。
5天左右清除蚂蟥、田鼠一次,同时用各种办法驱逐鸟类以防啄食。
4、防逃巡视。早晚各一次巡视,检查田里有无漏水,进出水口是否满水,常刷洗栅栏以利滤水,要经常检查栅栏是否破损,暴雨天要注意疏通排水口,防止田水过满甚至田埂倒塌。
稻田养殖田螺是把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不影响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人多地少,发挥水稻综合效益的好举措,当前有利于农村精准扶贫,脱贫致富,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高于传统的常规水稻耕作,是当前值得应用和推广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
★ 梅雨季是河蟹生长旺季,你需要这份第二次蜕壳、养殖管理、投喂攻略
★水产人注意!温度越来越高,投喂量加大,请小心你的养殖品种中毒!
★ 中美贸易战,我们能做啥?——多吃罗非鱼!
公 告